浅议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2016-02-05 16:31:19白艳芬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法导学设置

白艳芬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九中学)

浅议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白艳芬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九中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探索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讲述笔者对其进行探索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近年来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被普遍地应用及推广,且问题导学法对初中数学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 另外,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会丰富数学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问题导学的重要性

1. 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弊端

长期以来,初中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学生在课下往往被动接受. 在课堂中,学生无论是听懂还是未听懂,教师都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课堂教学互动性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在课堂中实施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从问题到知识,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 这样一来,可充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相比,相对较灵活,往往学生在初中时期都能获得轻松的学习,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及成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 因此,我国应摒弃传统教学观点,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使教师充分发挥讨论作用及集体智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客观地学习.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问题导学的实施途径

1.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

恰当的问题设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恰恰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解决知识难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但是,问题的设置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以下三点:(1)保证问题的设置不超过教材范围,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在问题设置中充分体现. (2)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在问题设置上,保障学生有能力理解并解决. (3)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问题的设置要最大限度地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三点的充分运用及严格遵守,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设置问题:“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怎样安排条件?”对于这一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可设计两个问题:“根据已知条件画出满足题意的三角形,可发现什么?”“如果要画出唯一的三角形,则需改变题中三个条件中几个量的值?”第一个问题面向全班学生,对于成绩较好、愿意挑战的学生,则可让其探究第二个问题,结合学情,使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好地发挥问题作用.

2. 问题的设置要前后呼应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把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将问题转化成生活中自己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比较轻松地解决数学难题了. 但是,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前后呼应,因为前后呼应能使教学内容连贯,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培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果不能起到承前启后、前后呼应的作用,就丧失了问题导学法的实质内涵,且没有前后呼应的问题设置,也谈不上是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3. 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的实质: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的教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设置问题、解决问题. 导学过程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者、指引者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全面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指引,但问题的解决还是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 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看出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问题导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通过此类问题的设计,能加强教师在数学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即导学为中心的教育特色价值.

4. 问题的设置要以知识拓展为原则

所谓知识拓展,可在课内或课外实行. 课堂内的知识拓展是反馈训练,可充分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所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 对于学生而言,知识拓展较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近期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将题目数量与训练强度有效结合,进而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拓展训练中的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所提的问题难度应适中. 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所出的训练题难度应适合此类学生,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内容时,可在教学案件中设置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运用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扩展此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该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扩展本节课的内容,进而灵活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调动和深化学生思维.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施问题导学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因此,实践教学中,需合理设置问题,所设置的问题既要符合学情,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前后呼应,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 此外,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真正发挥导学的作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学法导学设置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4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