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土地改革制度

2016-02-05 20:16张继元
山西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

张继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113008



建国前土地改革制度

张继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8

摘要:农业在中国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土地问题则是农业问题的核心。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且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成败,和农民有直接关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从未停息对农民土地问题的探析。过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的土地政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土地改革;土地政策;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减租减息

一、井冈山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应的、成文的土地法,该土地法案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吸取列宁改革经验,参照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于1928年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部土地法的制订,对中国中产党推动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农民所受的压迫最深,故此,农民所具有的改革热情最为高涨,中国共产党想要带领农民革命,充分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就必须处理好农民心中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毛泽东于1927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的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研究发现,井冈山附近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对落后,人民受到严重的剥削与压迫,具有迫切的革命需要,较为适合开展革命运动。

毛泽东同志通过调查研究指出:"边界土地状况:大体来说,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土地土地掌握在少数的地主手中,农民无地可种,就难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只有将土地问题妥善处理,才能推动革命的有效开展。1928年5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此次会议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运动正式展开。1928年11月,湘赣边界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总结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台了《井冈山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推动了革命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的革命热情,但由于该法案制定于在革命斗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对斗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使得法令的制订内容存在一定问题。该土地法所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而不仅是没收地主的土地,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没有把土地的归属权下放到农民的手中,农民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善,依然没有"自己的土地"。故此,这部土地法的规定并不十分符合当时农民的思想意识,对革命力量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时局的的不断变化,将井冈山土地法的实施进行了修改,将没收来的土地采取灵活的分配:(一)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二)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者比不能劳动者多分土地一倍。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推翻了中国维持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次成功的土地革命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得广大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促进了工农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群众的基础,井冈山的土地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日后陆续开展的土地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兴国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相关经验。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真正看清了中国社会现状,深刻意识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案--《井冈山土地法》,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基本解决了土地及山林的分配、竹木的经销、土地征收和使用等问题。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所存在的经验不足、历史局限、理论不足等缺陷。

中国共产党将第一部土地法实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与反思,于兴国制定并颁发了《兴国土地法》。该土地法的制定符合党的"六大"精神,吸取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优点与不足,符合兴国当地实际情况。

《兴国土地法》与《井冈山土地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法案将之前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兴国土地法》较之前土地法最大的变化。这种原则上的改变,进一步承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中国共产党颁布实施的《兴国土地法》标志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正式展开。从此以后,革命区的农民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所耕种的土地不再是之前《井冈山土地法》所规定的公家土地,农民从此不再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兴国土地法》的颁布与有效实施,革命区人民的参军、保家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根据统计数据表明,长冈乡在深入落实《兴国土地法》后,该乡青壮年男性的80%报名参军,兴国县也因此被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扬。在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8万红军中有2.7万是兴国县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兴国土地法》作为继《井冈山土地法》之后的土地法案,其内容制定较《井冈山土地法》而言,更能代表农民的利益,满足农民的真实需要,对我党领导农民展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制度的概括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主要矛盾已经由国内各阶级间的矛盾上升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随着日中两国之间的战斗不断激烈。中国中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之前所制定实施的土地革命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完善,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创造性的提出了"减租减息"这一土地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37年8月,于洛川召开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上通过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决议,该项决提出了将减祖减息土地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革命根据地执行的土地改革政策。随即,在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进一步确立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土地改革制度的重要地位,切实保障了农民在先前己经获得的土地。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由最初被动挨打的防御阶段,转入中日两国的战争相持阶段,针对该阶段的战争局势,193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议》,要求我党领导下的各地有效实行减祖减息政策。194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抗日战争根据地土地政策的规定》,决议以进一步发动群众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团结一切抗日阶层长期抗战出发,说明了减租减息和保障农民各项权力关系,指出减租减息是现阶段中共土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决议对减租减息的具体政策和办法还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军爱民运动》中指出:"现在根据地已经缩小,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同群众同生死共存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1943-1945),中日两国战争不断加剧,抗日战争迎来了新的高潮,在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得到了全面开展,减租减息政策的有效落实,提高了革命根据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革命区的经济、政治发展,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产生了根本的转变。该政策摒弃了以往单纯的"没收地主土地"做法,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除此之外,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也标志着国共两党所追求目标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土地改革制度的调整,向全国各党派人士及人民群众展现了在民族矛盾激化之时,我党为构建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理念与信心。减租减息政策激发了农民在抗日及生产中的积极性,解放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力,中国中产党能在抗日战争阶段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与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是分不开的。

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灵活运用,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典型实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是在没有任何国际先例的条件下独自制定与实施的。减租减息政策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家人,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从最初的探索阶段正式迈入过渡时期。其根本表现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暂缓进行彻底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针对抗日战争的发展形势而言,减租减息政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生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保障了抗日救国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2]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21.

[3]龚大明.《关于抗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两个问题》[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李海新.《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

[5]刘宁.《试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土地政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6]窦红莉.《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简介:张继元(1987-),男,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土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76-02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红军长征在川西萝卜寨之活动及影响
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历史制度底色下世界土地改革进程与成效比较
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对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的影响
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及创新性研究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初中 “土地改革” 教学中的史料选取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市场化路径选择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逻辑、原则与制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