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岩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镇实验小学 067300)
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写作水平的对策
刘 岩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镇实验小学 067300)
长期以来,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情。近期笔者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以下对策:一是尊重差异,树立学困生习作的信心;二是降低要求,激发学困生习作的兴趣;三是循序渐进,养成学困生习作的习惯。
学困生;习作水平;尊重差异
近期,笔者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与途径研究》课题,通过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的研究,发现影响他们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不仅仅是来自智力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情感脆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展示学生个性的领域。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作文水平,教师从关注学困生的特点着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出以下对策与各位同仁交流。
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小学语文学困生中经常听到“我语文学不好了”“我不会写作文”等丧失学习信心的言论。他们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语文考试的不及格,使这些学困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对写作的信心不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知识薄弱,往往是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特别是有些学困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等闹出笑话而遭到同学的耻笑,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
学困生需要尊重与温暖,更需要扶植。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学困生思想情绪长期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大多数得不到教师的关心,教师要用爱和感情的泉水擦亮学生心灵的窗户,随时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教育他们。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我经常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觉得写作并不神秘,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欲望更强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
小学语文学困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感到作文的众多要求束缚着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厌恶作文。因此,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需要减少作文的束缚,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待语文学困生要减少写作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束缚,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表达,比如,学困生可以是书面作文,也可以是口头作文、美术作文、体态作文等,凡是能传达个体的思想、意识、目的,都可以称为作文。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写作中,只要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教师要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泛的写作氛围,消除学困生写作的压抑和畏惧心理。
不少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除了写作的基本功不牢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作文的兴趣。故此,语文老师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更注重情感教学。比如,从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中寻找写作的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爱好中蕴藏着极大的兴趣,把作文教学寓于爱好之中是激起学生作文情趣的好办法,我在作文课上就常常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有什么爱好,为什么爱它,是怎样爱的,爱好中有哪些乐趣等。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出示作文题目《我的爱好》《我喜欢……》等。这样,学生不但不讨厌作文课,写起作文来也轻松愉快,水到渠成,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
小学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小学语文学困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在于没内容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有的不知道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有的写不具体……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困生的问题,还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走进写作之门。
1.培养学困生先说后写的习惯。“说”是“写”的另一种形式,出口成章,既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先说后写是为写作理清思路,定好框架结构。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博览群书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困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积累、迁移运用的读书习惯。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困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困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3.培养学困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困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困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困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遵循“厚积薄发”的古训,从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征和现有作文水平出发,认真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诱导得法,鼓励得体,以情激情,持之以恒,使得这一群体的作文水平上一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