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花
(青海民和西沟乡中心学校)
浅议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张海花
(青海民和西沟乡中心学校)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相关研究专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经验,并且逐渐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特质,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思想品质。
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其是一种学习意识,有人则认为是一种能力的目标,而有人则认为其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有时候非常抽象,有时候却十分具体。正因为如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实,从本质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该种方式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强化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时空观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求知欲,使自己掌握探究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事实上,无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课程的组织形态,它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打破传统的语文封闭状态,从而让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而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能够极大地表现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表面上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的特点,其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必须要以语文学科为主导,是一种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而不是各科的综合,所以,语文科目一定要处于主导地位,立足于文本形式来进行相应的开发,最终再次回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上来。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探险活动,如果教师未意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就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审视综合性学习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身心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防止出现学习失控的情况。
初中语文有着大量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两个类别。校内资源除教材之外,还包括图书馆与活动中心的资源;校外资源则主要指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等,这些资源均能够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帮助学生累积生活经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认真研究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历史博物馆或旅游景点开展实践性学习。学生也要积极对待教师所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收获知识,将这些知识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位于同一位置,学生能够就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讨论。人教版的教材中录用了许多各地的人文与地理知识,并且收录了对应的时事政治,有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便于与教师展开激烈的讨论,激发思维。综合性学习除了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的效果,进而推动教学讨论,使得综合性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到操作上选用新的教学方法,从对综合性学习规律的探求,到综合性学习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