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陈香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也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提问艺术
零陈香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因此课堂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就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行之有效的的途径之一。
初中;思想品德;提问;艺术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和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容易出现过多提问、包办问题、问题思路单一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积极重视并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使得教学提问的艺术更上一层楼。
1.1 课堂提问不能过多。在思想思想品德课中,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全部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讲授新课,最后以提问结束整堂课,好像是问题提得天衣无缝,也得到了学生的正确答案。由于教师以过度提问的方式传授的新知,教师成了课堂表演的主角,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成了老套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严重的依赖性,没有教师的问题就无法学习,结果是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1.2 教师提问不能包办。教师提出问题过于简单,问题没有新颖性,学生几乎不用深思都能回答,课堂提问就成了形式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只有问题得当,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够维持其注意力始终处在较高水平,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有些老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随口回答问题,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突出出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发生激烈碰撞,使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矛盾中处理矛盾,检验自己过去的行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当,应如何作出新的调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不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
1.3 提出问题要多样化。要求学生朝某一特定的方向去思考,答案固定、方向单一,或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凭记忆便可作答,容易限制思维想象的空间。而开放型、思考性问题,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通过判断推理后,使学生有正确的评价,丰富其道德情感,做到言行一致。
2.1 提问要体现层次性。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也会使人丧失攀登的兴趣。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2.2 提问要体现互动性和探究性。课堂提问要有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从课堂的反映中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探究学习,这种提问应该成为课堂提问的发展趋向。
2.3 问题要有坡度,具有层递性。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咱们如何攻克呢?可以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此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问要适时、适人,将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将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基础好的学生。教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学生回答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新授课时学生的思维兴奋度不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注重问题的幽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回忆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 新同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新学期的新鲜事以及新学期的感受时。学生大都回答层面较浅,同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进入新的环境时,由于不适应环境还会产生许多消极情绪,从而难以投入到课堂。于是我把原来的预设搬出来,给学生一个适度的坡。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新生报到了,我们班的两名同学,在注册那天就给班主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一个是小红,升学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不大理睬人;另一个是小刚,虽然成绩普通,但是特别的开朗,对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此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来到了这个学校学习,是像小红那样开心?还是像小刚那样郁闷?这个问题紧紧的抓住了这两类群体的学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从而令下面的课堂提问更加顺利,也使得同学们对《新学校新同学》这一个课中的“新”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个新不光是校园环境的新、课程的新等一些外在的新,更多的是知识的新、人际关系的新、以及机遇和挑战的新。由此为下一节课的珍惜新的起点打下了一个基础。
思想品德课从性质上来说,是一门极具时代性的课程。除了对于学生基本价值观判断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之外,也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结合初中生普遍的年龄性格特点,该群体对于新事物的需求和接受能力都处于顶峰状态,因此思想品德课上的提问,如果给予初中生新的知识与想法,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思考,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结合章节重点,引用最新的社会事件提问,利用最新的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时,可以从“某大学保洁员吃剩饭”的热点新闻切入,先让学生一起观看新闻,然后提问学生对于这则新闻发表看法,自然引导学生切入教学重点。而且以社会热点提问学生,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的生活思考当中。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收集相契合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才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才能使他们讲思想品德课与自身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中,因为恰当运用提问艺术对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激发,以及良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学生会思如泉涌,口若悬河,问题的答案也更加丰富多彩,争论异常激烈,产生了许多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有的也许偏激,但很多却是对问题从纵深延展所产生的璀璨的思想光芒。教师能不能准确地抓住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将课堂的效果升华;同时在这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新问题、探讨与解决新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敏锐地去捕捉和开发。
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比较准确或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教师不妨直接采纳或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如果回答得不够准确或完全错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千万不能为了赶时间求得正确答案,接二连三地提问其他学生,因为随着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坐下去,课堂气氛会变得比较紧张。退一步来讲,学生就是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注意给学生留一点余地。如在提问时,也许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说:“你先坐下,请再好好想想”“请另外同学帮帮忙”“哪位同学愿意帮忙回答这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消除紧张气氛, 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学,同时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迎接每一节课。
我们有不少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很少提问他们,而对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会经常地去提问他们。这样会挫伤个别后进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有差异,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曾说:“对儿童教学与教育的成绩,决定于老师对他们差异的估计程度。”因此,我经常以组以列为单位进行火车式的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相信“我能行”,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1]毛飞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小学文科教学2007.4
[2]鞠文灿.《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毛多宽.《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政史交流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