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雨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刍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
郑雨*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大学生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信仰危机。习近平曾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尤为重要并且紧迫,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人的和谐健康发展。文章以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为着眼点,概括介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从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克服困难的动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繁荣兴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共同信仰的支撑。崇高信仰力量的最有利的证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由于我国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社会全面开放的环境中,青年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很容易受到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积极健康的思想信仰占据主流地位,但在主流信仰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信仰问题,如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明确,价值取向的歪曲,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优秀传统社会风尚的倒退等。
(二)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现状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冲击: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选择多样,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引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弱化甚至缺失。另外,由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们追求前卫、自由、个性的要求正好与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契合,再加上大众媒体一定程度上不正确的信息传播,造成新时期大学生热衷于对西方文化的热捧,冷落传统的中国文化。
2、学校方面的影响:马克思理论与信仰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由于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式古板单调,内容未能与时代相契合,还处于以正面单向灌输为主,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实效性不足,忽视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以上这些使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信心。
3、家庭因素的影响:由于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以及在共同生活中对孩子长久潜意默化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摆脱家庭教育影响是有一定难度的。如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关注物质利益,忽视孩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
二、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1.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思潮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我们占领高校大学生阵地提出了挑战。所以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国内的发展,加强我们党自身建设,努力营造和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与此同时,网络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还要加强对网络和大众传媒的管理,大力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更多积极有益的信息,使网络和大众传媒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2.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共同的信仰作支撑,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回答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上独特性,也是由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为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精神生产和主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体现。”所以要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有关方面的认识,加上针对性教育,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大学生对其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学校方面
1.应该挑选理论知识深厚,眼光独到的教育者,建设具有发展眼光的信仰教育队伍,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壮大信仰教育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淡化意识形态论”等错误社会思潮;在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国内国际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在批判错误思潮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帮助大学生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楚信仰教育中要将其信仰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加强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宣传教育,还要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发展,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性。当前,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要加强“中国梦”的教育。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正确应对大学生信仰问题面临的挑战,就应该尊重其差异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包容度,对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不要一棒子打死,要鼓励其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鉴别、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教育是青年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要立足国情,正确引导大学生,最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意识,没有一个信仰上的坚定不移,当代青年不可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武装大学生,对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9/c_118070425_2.htm.新华网,2013-11-09.
[2]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
[3]姜华,黄蓉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4]李志军,邓鹏.从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响看信仰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9).
[5]王秦丰.信仰教育任重道远[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9-24.
*作者简介:郑雨(1994-),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