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路径探析*1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

2016-02-05 12:57:50
山西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标准专业素养幼儿教师

刘 星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路径探析*1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

刘星**2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已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我国幼儿教师的重要教育基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不断地改革。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提出,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标准。论文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标准;职前培养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专业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确保幼儿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养”。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又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作为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所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为标准来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学前师资水平提升的需要,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前教育向着生态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探索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路径。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教师教育的核心与灵魂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居于首位的,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所在。因为,专业理念犹如幼儿教师心中的“指南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师德,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个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科学的专业理念和良好的师德,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灵魂与灵魂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而在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或偏颇,职业认同感偏低,对待幼儿没有体现出公平性原则,虐童现象频发,个人的修养与行为较欠缺等等。这些问题一旦被准教师带入工作中,必然会对幼儿、幼儿教育造成伤害。因此,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养应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笔者认为,要体现出幼儿教师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于大中专院校应该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设显性的德行课程,如“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解读”、“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课程,以传授师德知识、加强专业理念、培养师德情感;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校园文化中进行隐性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应加强隐性渗透,引导准幼师建立深厚的专业情感,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熏陶他们的专业情感,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师德实践机会。此外,大中专院校的教师也应不断巩固自身的专业理念、提升师德修养,以便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专业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与独特性,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三类: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有学者曾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并不高,其中对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对幼儿发展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总体良好,但是对通识性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却处于中下等水平,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最差。

实质上,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大中专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具体而言,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首先,大中专院校应该深入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以下板块:通识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依此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前专业更应该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当然,教师也应紧随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工作中还应经常到幼儿园走访,了解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以便结合实际进行系统的教学;最后,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广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专业能力:幼儿教师教育的关键素质

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幼儿教师完成其职业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素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教师应具备七个方面的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这七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不仅涉及教育教学能力、保育能力,还涉及教师的社会能力。这些能力中有一些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有一些能力则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专业能力主要存在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教师不能较好地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转化为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幼儿园教

师的职前培养中,应该根据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特点,确立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的指导思想,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必须明确,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舵,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那么培养的人才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并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将培养目标精细化,并分出层次等级,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要科学灵活地设置课程,突出专业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要“科学设置教育教育课程”,因此,优化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才能顺应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使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灵活性与弹性,如删除重复性的课程,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供学生自由选择。

最后,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因此,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的细化和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实效性,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当然,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孔宝刚.幼儿教师基本素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郭良菁.规范与支持的双重力量——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试行)》重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J].学前教育研究,2013(3).

[4]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

[5]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刘星(1987-),女,硕士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034-02

*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贵州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视角”(2015C051)。

猜你喜欢
专业标准专业素养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0:28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59:23
浅谈中高职衔接专业及课程双标准的研制
求知导刊(2016年20期)2016-09-27 01:18:55
《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语文教学浅析
美国最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标准评析及启示
彰显信息化本科机械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5年9期)2015-04-07 09: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