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斐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道德经》的和谐思想浅论
贾斐*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道德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的极为丰富的和谐理念。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身边的都充斥着浮躁和喧哗,在快速发展中,人自身的健康和谐出现了问题,在与自然,与他人的相处中产生了不和谐的问题,通过阅读《道德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助于我们自身和谐,人与自然,与他人的和谐的启示。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道德经》;自身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
《道德经》,又被称作《老子》。是一部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几千字,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十分丰富深奥的。虽然读了《道德经》,但是也只是了解了一些浅层的道理,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内容还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领悟。读罢《道德经》,收获和感触很多,其中在对于我们自身和谐,与自然和谐以及人际关系上的和谐这些方面都有所助益。
一、《道德经》与人自身的和谐的启示
在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发展无处不在,同时竞争无处不在,并且异常激烈。人们也受到了来自于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方面的的压力与束缚。我们需要自我救赎和释放,建设自我身心的和谐,同时和谐的身心关系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又都是组成社会的单位,只有先将我们自身和谐建设之后,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道德经》在自身建设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摒弃喧嚣浮华,知足知止,保持内心澄澈的生活观。由于今天的我们处在一切均高速发展的时代里,物质上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完全的同步发展,二者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了时下许多人生活观上的失调,这就使得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个人在生活观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发展,这样既不利于个人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自身正确和谐的生活观,我们不妨从《道德经》中找寻指导借鉴之法。《道德经》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说的是繁杂炫目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混乱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味道复杂的食物,令人舌不知味。从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古朴而又凝练的的文字早已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也得到高度发展,许多人只求声色口腹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这些人给了社会大众以深刻的反思,让更多的人明白,摒弃喧嚣浮华,保持内心的澄澈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观,是使自身和谐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希望我们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
二、《道德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道德经》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我们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于大自然的存在和发展的。我们在构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关系的构建方面,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我们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与大自然的利用与发掘,也出现了一昧的索取与开发,而忽略了大自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造成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是极大程度的浪费。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从《道德经》中可以学习到一些方法,为我们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建设上指明方向。首先,我们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法则。《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不过是上述四大要素之一,天、地、人最终都要效法“道”。这里的所谓“自然”即自然而然,是指事物自己顺其自然如此的、非人为的,“道”或世界本原是自己如此的原则,“道”的法则就是维护世间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维护世界整体的和谐与平衡,而从不用人为的强制方式破坏这个过程的原本面貌。因此,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德经》主张顺应天道,“道法自然”的原则强调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之道。其次我们应减少对自然的索取,崇尚节俭环保。
三、《道德经》对人际关系的启示
每个人都是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的。我们作为现代的人类,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而单独生存与发展的。而处于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是一个社会个体,同时又是一个个这样的社会个体,又组成了社会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我们必须要与他人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而对于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上,《道德经》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我们在社会中必要的生存条件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和谐人际关系应该是和睦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一种良好的人际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关系。《道德经》告诉我们应该如水一般处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像水那样,宽容友爱。静水流深,不争不抢。细腻的去滋养着大地万物,却不求与其他物争夺。即使身处于低位,却依旧可以不卑不亢,开心快乐。如水一般的处世,如水一般的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心灵和身体都会觉得更轻松。《道德经》为我们在这方面指明了方向。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是具有直接的帮助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杜高琴,徐永安.道德经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启示[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13.
[5]阮超群.道德经的和谐之道对构建和谐人身的意义 [J].中国伦理思想,2007.
*作者简介:贾斐(1991-),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2.6;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