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人际关系变化研究
——以H市DL社区为例
贾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其人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区建设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H市DL社区为例,采用参与观察和结构访谈法,对失地农民的人际关系变化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人际关系;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回顾当前研究,学者们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与补偿、社会适应与角色转换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对与失地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变化方面却缺乏关注。为此,本文以H市DL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微观角度探究失地农民人际关系变化状况,以期为丰富和完善失地农民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现状
(一)案例村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H市DL社区,该社区为拆迁安置小区,位于大学城以南,占地面积900平方公里。DL社区分为东西两个小区,共有住宅楼35栋,居民1200多户,人口近4700人,其中常住人口3700多人,流动人口近1000人,分为12个居民小组。2005年DL社区成立居民委员会,2011年社区成立物业公司,管理人员10人,保洁人员25人。DL社区有适龄劳动力约为2200人,已实现就业1600人,就业率达72%,基本完成社区就业扶持目标。失地农民搬入该社区后,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压力,其原有的人际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二)失地农民人际关系的新变化
1、人际交往对象的多元化。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形成的“差序格局”。搬入社区之前,村民们的人际交往大多由血缘和地缘关系所主导。然而,当失地农民搬入社区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异质性和流动性增强,传统的人际交往基础受到冲击,一种以趣缘和业缘为纽带的新型人际关系正在确立。一位受访村民说:“以前在农村,关系近的就亲戚和邻里。搬进社区后自己就去打工了,原来的朋友也处,还认识了不少工友。”另一位村民表示,自己常在社区里和人打牌,时间长了也就认识了不少人。
2、交往动机由情感性变成工具性。情感性关系是指在交往中建立的以满足情感需要为主的人际关系。在传统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带着浓厚的情感因素,较为简单淳朴,少有功利色彩。工具性关系是指交往双方为借用对方资源达到自己利益而建立的人际关系,情感成分少。在村民迁入社区后,其交往动机逐步带有了明显的工具性成分。一位受访村民表示,现在的人不像以前那么淳朴了,开口闭口都带着钱的味道。还有村民说:“现在处朋友就看你能不能帮上别人忙,啥本事也没有的不招人待见。”
3、人际交往程度的浅表化。失地农民进入社区后,小区内居民交往的距离变短了,见面机会也增多了,但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时间却缩短了。由于城市里竞争强度大且流动性高,进而造成交往量和交往时间的减少,人际交往更加注重灵活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因此,许多居民之间的交往从原来的“问长问短”变成了现在的“点头之交”,人际交往趋于浅显化和表面化。一位受访村民表示,现在大家都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和你闲聊,你说多了反而遭人烦。
二、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失去土地后村民们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以业缘为纽带与其他人建立交往,使其交往范围得到了扩展,促进了新人际关系的建立。其次,市场经济以效率和收益为导向,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经济导向的影响,进而使其人际交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新的文化潮流不断涌现并对原有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了冲击。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取向,传统道德观念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大大下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如拜金主义,自我为中心等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有碍于健康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
(三)人口的异质性增强
个人的社会背景会对其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总的来看,失地农民群体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差别较小,但征地搬入小区后,许多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形成了村民间的职业分化,一种也职业为标准的界限开始出现。此外,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许多社区居民开始将自家空余房子对外出租或出售,进一步加强小区人口的流动性和异质性,不利于居民间稳定关系的建立。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
农民失去土地后,基本生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虽然有相应的现金和房屋补偿,但长期来看还是存在巨大的问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许多失地农民在城市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说只能从事待遇不高的工作,这造成其巨大的生活压力。为此要大力发展经济,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其就业状况。
(二)加强文化建设,为人际交往提供精神支持
回迁社区不仅是回迁居民居住空间,同时也是回迁居民的精神交流空间和文化交流空间。为此,我们应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首先,重视回迁居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其原有的文化传统。其次,大力发展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活动参与度,加强社区居民间的人际交往,增进邻里感情。
(三)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居委会联系着失地农民,具有整合社会资本的作用。但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DL社区的居委会管理不够健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完善社区规范和制度建设,对社区成员间的交往活动予以引导和规范,为社区人际交往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提升居委会的服务和调节功能,使其在邻里纠纷和矛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平等、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赵爽.征地撤村建居与农民人际关系变迁——以中国一个北方村落为例[D].复旦大学,2011.
[2]郭松江.论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新发展——以武汉市调查为例[J].学术论坛,2009,8:132-135.
[3]汤敏.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变迁与调适——以杭州L村新文化实践为考察中心[J].观察与思考,2015,2:45-50.
中图分类号:F299.2;D422.6;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8-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