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艳霞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重庆 400030)
浅谈文化馆对退休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
符艳霞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重庆 400030)
【摘要】本文论述了文化馆对退休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旨在给退休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退休人员
文化馆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孩子,其中老年人是文化馆服务的最广大最特殊的群体。人口的老龄化涌现出众多的老年人,如何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对我们文化部门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
养老不单单是个人的事,也不是单纯的提高经济和物质待遇,现代社会倡导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要求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解决好养老问题。
首先,从目前社会现有的老年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大多数还只限于服务老年人群的基本生存需要,而疏于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作为文化部门,我们沙坪坝区文化馆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创造各种条件,使老年群体享受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一边是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一边是精神生活日渐匮乏的现实,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过去的那种单纯做家务的日子,他们需要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晚年生活:他们有的上老年大学学习唱歌、跳舞、绘画、摄影、计算机等各种技能继续为自己充电的,还有参与业余文艺团队自发进行文艺演出的。
再次,文化馆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越多文艺团队的涌现,我们的文化队伍就越壮大,群众文化也将更加繁荣发展,最终推动全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后,文化馆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重庆有很多例如变脸、古琴、琵琶、唢呐、二胡、甚至川剧等艺术形式逐渐面临失传的威胁。现在的孩子们纷纷学钢琴学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而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却面临失传的威胁。我们通过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使那些民间老艺人或老艺术家的传统技艺通过文化活动得到传播和发扬,最终实现以老带新,代代相传。
我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的一名声乐干部,我从我们沙坪坝区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对老年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剖析:
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我们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主要从文化活动场所设置,活动平台搭建,文化队伍引导建设等方面来推进老年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文化权益,让老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愉快健康地生活,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一)文化活动场所设置
目前我区文化馆有电子图书室,纸质图书室、书画展览厅等场所场所常年免费提供给老年人,文化馆排练厅也常年为群星舞蹈团、群星合唱团、川剧团、群星模特队等老年团队免费开放。在提供免费开放活动场地的同时,还根据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我们沙坪坝区文化馆与沙区各个街道合作,定期组织举办老年大学免费书画班、免费舞蹈班、免费声乐班、免费普通话班、免费摄影班等辅导培训服务。
(二)搭建活动平台
我们文化馆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活动都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来开展的,譬如重庆的老年同志普遍喜爱川剧,我馆就举办了周三川剧票友会;比如老年朋友喜欢听故事,我馆就创建了“黄桷树下龙门阵”——广场故事会,每周五晚上7点半风雨无阻准时演出,受到了大批中老年朋友的热烈欢迎。我馆组织广场舞比赛、红五月合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百姓舞台等活动,推动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队伍引导建设
我馆组建了高水平的群星合唱团、群星舞蹈团、群星京剧团、群星民乐团等示范性团队带动全区的文化团队发展,其中群星合唱团团员平均年龄达58岁,每周坚持排练,在全国的老年合唱比赛中还多次荣获一等奖。
为便于老年人开展活动,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居住地附近找到文化养老的“家”,我们文化馆组织我馆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干部对口负责,积极帮助各村、社区、企业等建立合唱团、舞蹈、书画、腰鼓、健身舞等各类老年人文艺团队,不断加强老年文化载体建设。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们沙坪坝区业余文艺团队达到100多支,其中以老年人为主的业余文艺团队有70多支。对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民营团体,采取政府购买文艺产品方式,购买文艺演出送到镇、村,定期举办“三下乡”送文化活动。为加强这些团队活动能力,对于业余文艺团队,我们沙坪坝区文化馆将定期对这些团队文艺骨干的免费辅导培训,每位业务干部每年下基层辅导不低于60次,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文艺骨干带动整个团队文艺素养的提高。
我们要积极为老同志文化养老的组织、实施创造条件,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环境,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我们文化部门自身要深化对老年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将文化馆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民生问题的角度来认识,要以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问题,要把文化馆对老年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中去。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要树立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务的责任感,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老年朋友服务,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色添彩是一种乐趣。
最后要加强老年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力度,不断深入基层,从干部、工人、农民三个方面开展大量调研,了解各种文化层次、社会背景老年朋友的文化需求。
作者简介:符艳霞,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