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之六《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

2016-06-21 03:30:01
北方音乐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别山艺术特征

张 伟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之六《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

张 伟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000)

【摘要】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之六《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经典的民族男高音声乐作品,至今整整传唱了30多年。被入选20世纪经典作品系列,之后入选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等各类院校的声乐教材,并被全国各类声乐比赛,如“青歌赛”、“文华奖”、“金钟奖”等选为规定曲目和必唱曲目。中华大家唱曲库等近百部歌曲集也将其收录其中,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之六《再见了,大别山》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分析了歌曲的艺术特征,第二部分对首唱吴雁泽的演唱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阐述对作品的演唱诠释。本文的研究借助了声乐理论研究方法、采用谱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对中国声乐套曲继承和发展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声乐套曲;《再见了,大别山》;艺术特征;吴雁泽

引言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选自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这部套曲由六首歌曲组成,分别是:《同志哥,请抽一袋烟》《五月红杜鹃》《大别山夜话》《我爱山村红玫瑰》《大别山的清泉哟》《再见了,大别山》;这部套曲的歌词是由著名词作家王和泉创作的,创作于1981年。作曲是著名作曲家雷远生创作的,创作于1982年。1983年由安徽电视台摄制,著名词作家王和泉编剧的音乐艺术片《将军的摇篮》在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歌曲一经播出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再见了,大别山》具有一定的经典性、传唱性,被入选20世纪经典作品系列,之后入选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等各类院校的声乐教材,并被全国各类声乐比赛,如“青歌赛”、“文华奖”、“金钟奖”等选为规定曲目和必唱曲目。中华大家唱曲库等近百部歌曲集也将其收录其中,成为在社会上和院校中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的精品。

这首歌曲表现了老将军战争胜利后重回大别山与乡亲们分别时的场景,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词曲作家亲身来到革命老区,感受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来揣度歌中人物的心灵,用真情实感谱写了这首作品,再加上著名歌唱家吴雁泽精湛深情的演唱,使得这首歌可以为人们所熟知,并深入人心。

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可能无法亲身来到革命老区,可能无法与词曲作者及歌唱家前辈一一交流,但是通过我们对现有的乐谱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并且通过分析能从中发现民族歌曲共性及演唱规律。

一、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

(一)《再见了,大别山》的歌词分析

声乐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与诗和词的结合,并由人的歌唱来传达整体的艺术形象。所以唱好一首歌就必须要从对词和曲的整体的结构上、分析处理上下功夫,字正腔圆,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

谈到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歌词部分。第一段歌词是以景抒情,触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第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啊!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这段采用风物有情的动人拟人手法的词句,语言质朴,细腻真挚,情感融入进了大别山的一石一草和山山岭岭之中。画面仿佛把人们带回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和大别山的人民结下的深刻情谊。如今老将军故地重游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忘不了缤纷的山花曾经相伴战士们坚守阵地,忘不了挺秀的翠竹和战士们一道奋勇杀敌,忘不了大别山的清风把战旗吹得高高飘扬,更忘不了为了胜利而牺牲并长眠于此的战友和乡亲!而此时此刻又要离别大别山,对大别山难以割舍的情感波澜在心中骤然掀起,“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内心对大别山的炽热情感迸发出来,推向高潮的呼喊一遍一遍的回荡在心中。

第二段歌词的开始是离别大别山时依依不舍、十里相送的感人写实场景,“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啊!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呀心中留,心中留。”表现出革命老区的人民善良、质朴、纯真、热情的情怀。“慈祥的大嫂呀,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和当年并肩作战的大哥和支援前线的大嫂叮嘱话别,进一步表达了大别山人民与子弟兵心心相连的浓浓军民鱼水深情,表现了老将军从战争年代就和大别山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和革命情怀。进而呼喊出“啊!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乡亲们,大别山呀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铭记呀在心头。”的真挚情感。表达了老百姓与子弟兵的鱼水之情,这也是整首歌词主旨内涵。

(二)旋律与曲式结构分析

乐谱是歌者演唱的原始依据,通过研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旋律特点,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这首作品的旋律借鉴了大别山的民间音乐素材,以及河南东路梆子的唱腔特色,旋律特点是依照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歌词内容进行创作的。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曲调亲切质朴、真挚感人,抒情激越的旋律生动、淳朴,催人泪下。整部作品的曲式结构是ABB三段体结构,调式是民族七声徵调式。

第一乐段是由3+4结构的2个乐句构成,第一句以板下羽音起调,好像起伏不断的排比句,不断涌动着与咏叹着对大别山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第二乐句同样是弱拍起音,旋律则转入“诉说式”的中低音区,蕴积的感情进一步内含于胸,为第二乐段情感进发积攒着张力。

第二乐段是由5+5两个乐句构成,第一句旋律进入高潮,仍然是弱拍起音,但旋律上下起伏和跨度非常大,表现出的情感也较为饱满,表达着对大别山的深厚情怀。第二乐句则运用“一问一答”式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倾诉着对大别山一石一草的感情和思念,塑造出生动感人、情景交融的画面,为逐渐推向第二次情感迸发的高潮凝聚着情的力量。

第三乐段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但这次重复与之前相比有所不同,特别是第一乐句,开始由弱音逐渐增加强度,并延长地增强宫音,情绪激动,把难舍大别山的依恋情怀激情迸发而出,把赤子之情表达的深刻感人。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在此又重复出现,乐思首尾呼应,给人以无限遐思,把对大别山的情和爱装进了自己心里,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见曲式结构图):

二、首唱吴雁泽的演唱分析

《再见了,大别山》的首唱者是吴雁泽先生,其代表作有《再见了,大别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清江放排》《一湾湾流水》《龙舟竞渡》《汾河流水哗啦啦》等。他音色明亮,吐字清晰,既能演唱外国歌剧选曲和艺术歌曲,又能驾驭本民族的演唱风格,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成功典范。他运用真挚细腻的感情,明亮清澈的音色,高超的声乐技巧,把作品中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以及触景生情、物我交融的表演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1年10月笔者参加第二届“金嗓子杯”全国高校声乐比赛,获得教师组银奖,参赛曲目就是《再见了,大别山》。评委会主席就是吴雁泽先生,赛后笔者向吴先生进行了请教,吴雁泽先生在谈到演唱这首作品时说:“我首唱《再见了,大别山》,观众和听众在听我演唱时都流泪涕哭。原因是我演唱这首歌曲,一是情真,二是意切。情真意切的主要成分是我充分运用了河南东路梆子唱腔特色和豫东小调的风格,把这首歌曲的内涵体现得非常深刻”。2012年3月26日吴雁泽先生作客人民网文化频道,解读中国文联3月2日向社会发布“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在谈到《公约》时,吴先生介绍:“我喜欢唱《再见了,大别山》,这首歌写的好,写得深入!深入大别山,深入老区,深入一批老同志的心灵当中,挖掘出一些内涵的东西。为了唱好这首歌,我在该地区生活了半个多月。我深入生活,采风,深入到很多老红军的家里,我听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所以,每每唱一次《再见了,大别山》,我就觉得心灵受到了洗涤、升华。唱这首歌,对我自己也是很好的教育。我想在台下的所有朋友,听了我心灵的歌唱,也会感动”。

歌曲的第一段(见谱例1),

谱例1:

第一小节以弱起开始,“清风牵衣袖”唱的语气亲切,情绪内敛深沉,特别是一个“袖”字在曲谱中,“袖”字相对的la并未标注装饰音,但是在歌唱家的演唱中在前面加了装饰倚音do,不但使“袖”字的去声更加清晰,避免了倒字;而且更加强了依依不舍之感。

第二句的“一步一回头”歌唱家将第二个“一”唱的果断有力,“头”字也加重了辅音的力量,着重咬字,更加强了情感。“山山岭岭唤我回”此句用在演唱时要注意到“山”字的向下小六度跳进,一直到“唤”字的第一拍,歌唱家演唱连贯,唱出“山山岭岭”的连绵之感;而“唤”字的后十六节奏型中间的空拍,则加的极为巧妙,“唤”字也断的干脆,断的含蓄且饱满,更重要的是声断情不断,此处歌声和哭声仿佛已经难分,哭声在这“唤”字即将失控之时,突然停顿,收敛,让人揪心,使人心酸。“我”字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也好像是在模仿抽泣的感觉,“回”字落在二级音上,好似话未讲完,歌唱家唱的轻巧,清晰。接下来的“一石一草把我留”一句,也是从二级音降si起唱的,把上句“回”字的字尾作为此句“一”字的字头来演唱,这样就可以使声音连贯,咬字连贯,情绪连贯。这一段中“一石一草”与上句“山山岭岭”从形象上有远近高矮之比,音乐形象也极为鲜明,也是由高而低的旋律进行,同时也为接下来的高潮做好了准备,所以在唱到“把我留”时,尽管“把”也巧妙的运用了附点十六分音符组,来表现微微抽泣的声音,但最后这句的气息一定要落得很深,后面的长音“啊”才能唱的饱满有力。

而这一句“啊,再看一眼大别山”并非全曲的高潮部分,只是继前奏之后对高潮旋律的再一次先现,也是对前面两句的小结,所以高音降la仿佛又一次要热泪奔涌之时,又“万般情思胸中收”,第二遍的“胸中收”更是要唱的克制忍耐,不让这愁情流露出来;可是接下来我们又看到“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缤纷的山花在风中摇摆,花瓣上的露珠仿佛是为我送行的泪水,挺秀的翠竹更像是和我挥手告别,此处不得不佩服词作者对生活如此细致的观察,而旋律则是以一种近乎诉说的线条再向前进行着,仿佛也在压抑着心中的情绪。此处歌唱家的演唱,连贯的将这两句娓娓道出,但此时心中的愁情是再也不能克制了,随之迸发而出的就是此曲真正的高潮部分,一声长长地呼唤“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此一处的“啊”足有四拍,那压抑许久的离情别绪,终于在这一刻完全迸发而出,也引出了曾经在前面两次出现的旋律。(见谱例2)

谱例2:

此处出现了全曲最高音降si连续两次四度跳进出现,在如此激动的情绪中,把这两句唱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吴雁泽的演唱深情而有力。接着再现高潮旋律的间奏响起,这一连接不仅重复了第一段“山山岭岭……”这一句的旋律,而且与其之后的旋律也是相同的,演唱者将最后的“心头”二字稍加延长,直至间奏响起,这就使得全曲听起来情绪连贯,结构紧凑。

与第一段相比第二段的描写就显得更加真切,更加生活,更加客观了,“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唱此段时,好像没有了第一段那种隐喻的诗意,取而代之的是真真切切的送别场景,此时心中充满伤感的不但有“我”,还有前来送“我”的百姓们。“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隔年再来游;啊~再看一眼众乡亲”,第一段的“山山岭岭”变成了“男女老少”,第一段的“一石一草把我留”变成了“盼我隔年再来游”,如此依依不舍与其说是恋物,其实是恋人,如此真切的情谊更令人感到无限的心酸。所以在唱第二段的时候,表情准确,吐字清晰,此情此景只要听清歌词便一目了然,少了第一段的那些隐喻,歌者满怀深情地描绘歌中场景。如“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交流,可以听到歌唱家演唱得自然从容。之后的高潮部分与第一段情绪相同,第一段是因为“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而第二段则是因为你养育了我的人,我完完全全属于你,所以最后一句更是呐喊似的唱出“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铭记呀在心头!”

三、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演唱诠释

吴雁泽的演唱是完整的,声音流畅自然,情感投入。对于这样一首充满戏剧张力的、感情波动极大的作品,笔者会在气息的控制和咬字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把握上根据自己的演唱做些调整。

(一)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控制

“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在演唱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要掌握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多种多样的换气方法,如:大换气、小换气、偷气、抢气……等等。

《再见了,大别山》的旋律借鉴了大别山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笔者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在演唱中运用了多种的换气方法。如:歌曲的开始就有出现bA这个高音,演唱时吸气要深而平稳,是胸部自然地扩张,运用大换气的方法,在气息上把声音唱出去。歌曲在河南东路梆子慢板的速度下诉说“缤纷的山花呀……”,这时采用小换气的方法,并且加上偷气的方法,这样的用法能表达亲切的诉说和娓娓的叮嘱。最后的高音是音乐和情绪推向高潮的结束,要口鼻吸气更加饱满,两肋扩张,收缩腹肌,呼吸的支点放低,发音时随着呼气压力增大,用胸腔肋间肌、腹肌和横膈膜肌控制呼气,达到饱满的歌唱激情。

(二)歌曲演唱中咬字的运用

重视歌唱语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中重要的环节,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其《曲律》中主张“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还有前人提出的“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千金白,四两唱”等说法。歌唱艺术是用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正确的传达词义,使听众清楚的感受歌曲内容,并与之产生共鸣,演唱者吐字的清晰、准确是关键。

例如:在一字多音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戏曲中的哭腔,特别是在全曲的最后一个“头”字,la和sol之间加上一声腔,效果十分突出;在宣叙部分可以用哭诉的状态来演唱,声音充满伤感但不会非常明亮。在唱到“慈祥的大嫂啊……”这一乐句时,咬字要亲切,表现语重心长;板眼要突出,表现语气的强弱对比。全曲高潮部分,“啊”尽管字时值很长,音非常高,但决不可像练声时练“a”母音那样为了声音而唱,一定是情绪使然才能感人至深,甚至可以牺牲些许的声音的高标准来服务于情绪都是值得的,那样也许效果更好。因为此处本身就是满含热泪的呼唤。

(三)歌曲演唱中情感的把握

歌唱中情感的把握是演唱者表现作品的最终目的,并与听众之间在歌曲思想内容上产生共鸣。一方面要靠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来完成外,另一方面要借助感情的渲染。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把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和感恩的心情作为把握表现情感的主线。要遵循“故地重游”“回忆当年”“感恩养育”“再次分别”“依依不舍”这样一条情感主线。因此,演唱者要根据故事的前后背景来引发不同的演唱情绪。这就要求不但要了解作品,还要在拿到作品时仔细分析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对每一句歌词的意境都要细致的体会。

例如:歌中唱到“慈祥的大嫂呀,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这时的演唱是有具体的人物对象,演唱时要从眼神、表情、动作上给予设计,为歌曲设定生动的情境画面,要体现出符合人物的情感表现方式。要做到感动自己、感染观众、引起共鸣,避免出现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和令人生厌的情况。做到情声并茂,完成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达到演唱的高境界。

歌者的演唱应该说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要想把词曲作者意图及作品所具有的全部内涵深刻地表达出来,只是具有标准规范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首先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整首歌曲进行艺术性的再次处理,而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作品内容的艺术处理。可以这样理解:独唱歌曲演唱处理的手法是否高明、是否独到、是否切实、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优美乐感,取决于对作品内容正确的诠释,这是歌唱家演唱是否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四、结语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饱含了与大别山区人民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那种临行时“一步一回头”的难分难舍的情景,那种分开时感念养育之恩、热泪盈眶的告别场景,是何等的令人感动啊!以至于清风“牵我衣袖”,山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自然之物皆人格化,成了为我送行的“众老友”,成了与我道别的“好乡亲”,翠竹举酸了“送别的手”,山花洒下了“惜别的泪”,物我一体,情真意切。

歌曲中充满着民间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风土人情尽在其中,只有真正感受和体验这种浓浓的浓情民意,歌声中才能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牵系着这份缠绵的乡情。

当然除把以上几点把握好之外,还缺少不了正确的演唱技术技巧支撑,恰当的舞台表演和人物表现等等才能恰到好处地把《再见了,大别山》这首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内涵充分地演唱出来。

这首歌传唱了三十年,无论何时唱起它,心中依然充满着对那一片洒满英雄鲜血的红土地——大别山的向往和敬意,而同时这首歌也同样成为人们思念家乡,抒发乡情亲情的心声。

本文主要从歌词、曲式结构、演唱特征上进行了分析,作为一名声乐艺术硕士研究生,通过研究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之六《再见了,大别山》的词曲风格和演唱特征,定会使我对作品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声乐演唱能力和作品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希望通过我的分析和研究,同大家一起探讨声乐套曲中声乐作品的演唱和传承,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声乐套曲的理解和创新,为中国声乐套曲以及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和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样提高演唱水平[M].华乐出版社.

[3]许讲真.歌唱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6]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7]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8]常晶晶.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民族音乐,2009(3).

[9]艾琪.吴雁泽的坚守[J].光明日报,2005(6).

[10]刘新丛.独唱歌曲演唱处理手法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4).

[11]韩向军.唱响人间都是情——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词曲和歌唱表现探析[J].北方音乐,2011(4).

[12]郑盛锦.歌词文本认知语用透视[J].柳州师专学报,2005.

[13]沈炳毅.如何让“再见了,大别山”唱出味[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14]周享芳.歌曲技巧极其润腔技巧[J].音乐探索,1985(3).

[15]杨丽娜.浅谈声与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1).

[16]孙辉.诠释吴雁泽升华情感的艺术手段[J].名作欣赏,2011(4).

猜你喜欢
大别山艺术特征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 08:37:04
又见大别山
黄河之声(2021年1期)2021-03-29 01:09:34
飘扬在大别山下的红领巾
再见了,大别山
老友(2017年6期)2017-06-22 14:36:35
走进大别山
青年歌声(2017年8期)2017-03-15 03:40:08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3:50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