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豫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浅析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黎静豫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音乐,其音乐美学思想成为了主导中国艺术正流的内在精神。庄子提出了音乐美学的审美至境、音乐主张以及审美标准三方面,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现代音乐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庄子;音乐美学;审美至境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由来已久,至今仍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各学派通过各抒己见形成的“百家争鸣”时期。这是一个头脑风暴非常活跃的时期,儒、法、道、墨、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尽管有诸子百家在春秋时期各领风骚,但主要影响中国两千余年的却是儒、道两家。而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及其代表作《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后世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庄子不仅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于丹是这样介绍他的:“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律;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和美学的核心精神,同时也扬弃了老子哲学常常流露的对待人生的某种玄远感、冷漠感、疏离感,以超然的生活态度行走于世。在音乐上,他对老子“大音希声”的观点加以发挥完善,从另一个更高的立足点来解释音乐。在庄子看来,道是一切美的本源,《庄子》一书中即以“天之无限”、“道之自由”为美,其音乐美学思想也如此。本文将从三方面来总结和研究庄子精深玄远的音乐美学思想,感受其超世脱俗的审美态度。
《庄子》全书以“法天贵真”为主题,崇尚自然,其美学思想是以“天”、“道”为美,追求没有外在人为的规律,以达到无限而自由为美,因而否定束缚于礼、不合人性的世俗之美,而追求不拘于礼、合于人性的理想之美。由此,其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如此,那么,怎样的音乐才是超然的、合乎庄子眼中“道”的音乐呢?那就是符合其音乐美学思想核心的自然之乐,即“天籁”。“天籁”有两方面的特征,其一是自然,即自由自在的,遵循规律的准则但又不需人工的雕琢;其二是大全而可靠,是众美、大美、至高无尚的美,不会变丑陋。《齐物论》中提出了“天籁”,并对“三籁”进行了比较。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中: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由此可见,“人籁”,指人吹萧管发出的音响,可比喻为没有加入主观想法的言论,“地籁”,指各种窍孔发出的声音,“天籁”,即万物包括风在内因其各己的自然状态而自鸣之声。这里的“天籁”之音正是《庄子》音乐的至高境界,是符合“天”、“真”之美的音乐。
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向往自然至道的音乐,所以“天籁”与庄子的理想近乎相似,而此理想具体体现在黄帝的《咸池》之乐中。这部乐曲中共分为三个乐章,犹如中国第一部的交响乐,可与像贝多芬一样伟大的音乐家所作的著作相媲美。“帝张《咸池》之乐与洞庭之野”,仿佛在广袤的大地之间演奏出具有神话色彩气息且宏伟辉煌玄远深沉的宇宙之乐,令人赞叹,令人观止,令人心旷神怡。就是这样一部著作,把音乐完全与“道”融合,把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老庄眼里,符合“道”之本义乃人之心灵最大的喜乐,也是塑造音乐成为“至乐”的唯一方法。因此,庄子的音乐是至高无上的天地之乐,是顺乎“道”的音乐,是排斥他人雕琢,反对一切认为束缚且永远至善至美的,最返璞归真的、原汁原味的具有大美的音乐。与“道”同在的自然之乐,才是“天籁”般的至高境界。
儒家主张用礼仪去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要求用礼义去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各项事务中,旨在用外在的规矩准则来营造世界的方圆格局,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道家,提倡从内心出发,立足于内心的道德,不必去听从任何外在的刻意的声音。这样的观点也可应用在音乐思想上。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史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两者相互结合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来维护封建统治和严密的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孔子把它看作是君主权威的象征,是一种具体的统治工具。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时的“礼”还是以等级与差别为最大特点,所谓的“仁者爱人”之爱,也还是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爱,仍然反映出差别对待。“礼乐”不但强调了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同时也阻碍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而有着超然生活态度的道家庄子,对礼乐有着深深的批判精神。
在《庄子》里,它认为礼乐就像是会捆绑住人手脚的绳子一样,不但会束缚人的个性发展,还会使人丧失本性,只有批判礼乐才能使人性回归。又认为礼乐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与工具。所以庄子重视的音乐以自由为美,提倡要用音乐来书写内心感受,而不是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他所崇尚的“大美”、“至乐”,“众美从之”“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包括礼乐在内的一切世俗之乐之美都无法与之伦比。
在这里,《庄子》不是否定一切人为之乐,而是明确否定用来维护统治的儒家礼乐,不是根本不要音乐,而是在反对反人性的音乐的同时,要求解放人性,解放音乐,追求合乎人情性的音乐。
《庄子·至乐》篇中出现了“至乐无乐”一词,其中的“乐”字本可看成是快乐的意思,但是“乐”字也在“音乐”一词之中,故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讲,美妙动听的音乐也能使人愉悦身心。虽说它本意不是解释音乐,但也可作为庄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专题。
庄子批判儒家礼制法规,追求自由超然的本性生活,其旷达的处世态度在音乐审美的态度上,也是以解放人性回归自我作为实现“乐”的途径方法。从音乐美学上来说,“至乐无乐”可解释为两层含义。其一,“至乐”既是无为,无为之道是最快乐的,任何音乐的最高境界判断便以这无为之乐为标准;其二,所有音乐若是把它们放到至高位置或私下玩乐,都会失去乐趣,由此可知,所谓的“至乐”还不如“无乐”,没有“至乐”,才是真正的“至乐”,所以“至乐无乐”。
在《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中》篇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前去吊唁。当去到他家的时候,看到庄子正坐在地上敲着盆唱歌。惠子便质问他:“你妻子跟你相濡以沫,为你生儿育女照看家庭,现在去世了你不伤心哭泣就算了,还在那里敲盆唱歌,你真是太无情啦!”庄子听后却说:“不是这样子的!她刚走到时候我怎会不伤心呢?但是仔细一想,人一开始不是没有出生所言的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具体的形体,就不会有气息变化。生老病死乃自然现象,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的妻子按着这样的自然规律离去了,此时她安安稳稳地睡在天地之间,而我在这里哭哭啼啼的话,成何体统?”
看!这就是庄子坦然对待亲人死亡的态度,因为他参透了生命的真谛。他懂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深深知晓音乐运行的规律与自然和人生两者的关系。他提出“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在他看来,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便是顺乎“道”的音乐,是顺应并表现人的“纯实”之性的音乐,具有平和恬淡之本性。他提出“至乐无乐”,把整个宇宙星球体系看成是一首最和谐的无声的完美乐曲。因此他认为:音乐的规律与自然的规律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然界本身具有许多音乐元素,如节奏、韵律、和谐等等。只有这种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情性的音乐,才能使人感到真正的快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苗头迅猛,深刻影响着中国音乐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音乐的发展道路面临着多样的考验,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多元化音乐元素的呈现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审美享受,但是原生态的音乐,同样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庄子推崇的自然朴素之美,即所谓的“道”,顺乎“道”乃是人生最大的愉悦,也是音乐达到“天乐”这一最高境界的唯一途径。因此,最佳的音乐也是最自然的音乐。
现代乐坛,带着泥土的纯朴和自然天成的原生态民歌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听觉盛宴和艺术享受。原生态,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富有乡土情怀的表演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犹如初升的太阳散发着光芒万丈照耀中国大地。顾名思义,原生态民歌,就是一种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未经过商业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的歌曲,未经过任何修饰,富有乡土气息。在喧嚣吵杂、压力山大的今天,自然天成、纯真质朴的原生态民歌似乎更能让人产生共鸣,让心灵得到洗涤和回归。它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正与道教“法天贵真”、崇尚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原生态民歌因其纯朴自然的风格特点,从而显得真实无华,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原汁原味”的歌唱音乐形式。歌中的唱词美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农耕文化及诗性智慧,歌中的旋律表现出来的朴素美与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哲学思想和实现民族身份认同的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我们欣赏地道的原生态演唱时,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民族性演唱方式,令人陶醉的是那动人的歌唱和天籁的歌声,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无限情感,富有感染力。它展示出了原始的音乐风情民俗,不需要现代乐器的伴奏,不需要任何粉饰,歌者们面对着大山旷野,面对着大自然,在生活里抑或在劳动中,均可信手拈来,优美的歌声飘荡在田野里,或是山水间。这是他们内心中无拘无束的真实情感表露,使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庄子明确指出“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认为民之常性乃音乐美的本质,以恬淡平和为准则,而原生态民歌所体现的内涵也与之相符。正是这种原始形态的民之常性、常情和朴素无华的声音,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充分享受到来自自然的雄浑和静谧质朴的浑然天成的美。
在现代化音乐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重视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它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也给当代乐坛带来了清新明朗的气息。道教庄子的“乐”重自然,既追求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人与宇宙的和谐一致,又强调“法贵天真”,反对束缚音乐。而这些自然之美、朴素之美等厚重的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生命力必将为多元化的现代音乐艺术所延续和利用。我们要吸取并发扬原生态音乐的精华,并与现代音乐的创作等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人们美妙的视听盛宴。这将成为当今乐坛探索和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0.
[2]孙兰鹃.音乐美学教学论稿[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孟乐.先秦儒道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
[4]李颖.王洪波,关于音乐与哲学关系的思考——从中西乐论看二者本质的同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