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的构建*

2016-02-04 22:15李炎媛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岗位

李炎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浅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的构建*

李炎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专业建设标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专业建设标准是开展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要求。专业建设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庞杂而系统的工作。通过专业调研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发展建设的最低标准。其中应该涵盖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及课程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同时,需具有可参照性及实用性,并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估改进。

专业建设标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标准的内涵

专业建设标准,有人将其定义为:“以一定文本形式制定的、指导专业规范建设的、衡量专业建设水平或质量的准则。”①有人对其的定义则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和专业特色建设的组合,基本包括课程建设规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师资队伍配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专业特色发展等方面。”②归纳这些定义,笔者认为,专业建设标准是一个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首先,专业建设标准能够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建设标准直接反映了通过何种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实现专业建设的初衷。构建科学规范的专业建设标准,能对专业建设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保障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走弯路,不偏离高职教育的使命。其次,专业建设的过程由专业建设标准进行规范。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课程建设、教学安排、人才培养、课堂管理、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标准和实施方案都需以专业建设标准为基准。再次,专业建设标准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可以作为评价专业发展情况的依据。可以说,专业建设标准构建得是否合理以及其质量高低,决定了专业建设的质量。对照专业建设标准,可以清晰的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今后进行专业建设提供建议。

二、构建专业建设标准的整体思路

首先,熟悉国家关于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政策,包括《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等,以及行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包括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如《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等。这些政策文件是专业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专业建设标准必须符合政策的要求,不得与政策相抵触。同时,通过这些政策文件也可掌握高职教育中专业发展及建设的模式,以及行业动态、发展趋势,为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基本的结构框架

其次,要使得专业建设标准具有实用性,就应该构建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要求,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不可脱离了实务部门凭空进行,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基于此,专业建设标准也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行业与企业应全程参与到专业标准建设中。可参考行业专家的建议拟定专业调研方向、目标及内容。并由本专业教师团队为主力,相关行业的专家相配合进行到实务部门或是相关高校等单位进行专业调研。调研的结果由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建设标准与行业标准、岗位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再次,通过调研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确定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进而对该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职业领域的内容不仅包括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同时还包括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工作内容、业务规范等。对职业领域进行细化分析,从中确定本职业领域的工作岗位,结合行业需求、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及本专业的专业特色,明确本专业所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以及拓展职业岗位。通过了解行业职业岗位中的工作内容以及所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三、专业建设标准建设的内容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标准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构建。通过专业调研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发展建设的最低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文件精神,内容应当包括:专业名称以及具体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职业岗位以及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修业年限;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表;必要的说明,如毕业的条件、专业教学资源条件等。具体而言分三大块内容。

其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其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教育部的基本描述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用户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是原则性的培养目标。其次,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突出专业培养中的职业性。一方面,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的岗位群,因此各个专业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确定各自的培养目标。描述清楚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范围,学生今后可能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确定这些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特征。例如基层法律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之一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其职业能力是具备基本的法律关系分析能力、基层典型民事、刑事纠纷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基层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其二,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专业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时间学习过于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在确定知识目标时,应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及相关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要,确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侧重能力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市场调查与毕业生跟踪调查。面向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本位,职业能力为核心。

其三,关于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管理。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是专业标准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是专业师资配备、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依据。只有科学制定课程体系,才能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首先根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根据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多需掌握的知识开设相应的课程。其次,在对课程进行描述时,需注意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是掌握某个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具有相关的从业能力和和职业素质。因此,课程描述应是: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做什么,会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了解、理解某些知识点。专业建设标准建设首要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法律相关专业,对应的是涉法岗位,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尤为重要。在构建专业建设标准时,应考虑素质培养,可考虑在课程设置中专门增加素质拓展课程等。

以上三大块内容是专业建设标准中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对课程实施、教材选用、建设开发精品课程等行为和内容也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应保障有序、科学、规范的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等工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专业在初步制定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标准后,还需注意专业建设标准应该具有可参照性及实用性,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或是笼统的原则条款。同时,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动态、专业发展趋势等情况对其进行评估及改进。

[ 注 释 ]

①田友清,丁平,刘德军,王庆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制策略探讨.《职教论坛》,2014(21).

②陆建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范探索——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1]田友清,丁平,刘德军,王庆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制策略探讨.《职教论坛》,2014(21).

[2]陆建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范探索——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3]曾艳英.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及实践研究.《职业教育》,2015.09.

[4]熊威.高职高专建设质量标准:价值·原则·体系构建.《机械职业教育》,2015.7.

[5]董圣足,马庆发.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发展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9.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课题《政法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研究》(编号:HNZF(JG)15-1)的阶段性成果。

李炎媛(1983-),女,海南昌江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G

A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岗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