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挑战与机遇*

2016-02-04 22:15卓春英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设置互联网+院校

卓春英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重庆 402160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挑战与机遇*

卓春英*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重庆 402160

“互联网+”背景下,在工业4.0时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的脱节,承载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职业教育,最大的挑战是“教育供给侧的”问题。但也同时给职业院校带来了机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抓住机遇,对专业结构、体系要进行优化,要找准定位、办出特色,要立足高职谈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职业教育,依据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提高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竞争中的争力。

“互联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挑战与机遇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的“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应然之策——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跨界思考”一文中指出“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分离,行业和企业的缺位,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缺乏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的有效调控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困难重重,劳动市场的信息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的实训资源,都无法实现综合配置”。这一问题的提出,给高职院校办学提出一个艰巨的挑战,如何在市场岗位体制的影响下,设置职业院校的专业。

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挑战

在工业4.0时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的脱节,承载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职业教育,最大的挑战是“教育供给侧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脱节

招生规模扩大,专业种类繁多,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达到100来个专业方向。师资配备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是教书的机器。一名专业课教师每学年要承担至少8-10门课程的教学。学时达到350-420学时,平均周学时数达到10-14学时。我们用数据统计分析一下。授课1学时备课需要4学时,一周5天,每天按8学时计算,一周共计40学时,周学时10时,那教师一周没有其他时间参与教研与科研工作。以“量”来办学,量指是学生数量,大班额上课,教师、学生都“累”身心都累;专业量多,教师担任的课程门类多,精力有限,教师累,累在各门课程都不精。教师想学习、培训,一是精力不足,二是时间有限。教师死恳书本,与时代脱节,现代职业岗位脱节,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专业设置的脱节

专业跟社会职业岗位(群)虽然不是一一对应,但是指向基本一致。这给职业教育、职业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如何与职业岗位衔接。专业的设置是指专业的构建与开设,专业设置受三个因素制约:⑴市场需求制约,专业设置受市场规律,也就是劳动市场的职业岗位的需求、劳动市场机制和原则的影响和制约。⑵时代需求制约,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职业岗位都具有其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决定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生命周期的末落,任何一个专业都将逐步显著或快或慢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从兴走向衰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工业4.0的到来,行业、职业变化频繁、迅速。有的专业随着它的生命周期的到来,会逐渐淡化或者退出教育市场。⑶预测需求制约,通常市场需求的反映肯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的设置要满足市场需求,就要求专业设置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准备,建立劳动市场职业岗位预测机制成为必要。

如果说一个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合格有用的劳动者或高端技能型人才,经过高职院校两年到三年的培养之后,毕业走向劳动市场岗位。通过了市场的检验顺利就业,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那可证明新设置的专业符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了行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需要。该专业设置行为真正获得了市场意义的实现。专业设置要想顺利通过市场的检验,高等职业院校就要加快反应速度,就要横向,纵向与政府部门、社会、劳动部门、企业、行业、职教集团设立联动机制。通过对影响专业建设的内外部因素进行采集、传递、跟踪、记录、分析、核查,预见新的职业岗位,预警现有专业的生命周期。做好新专业的设置,原有专业的转型与淘汰。

(三)顶层设计的脱节

教育的市场化,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最大化的追求经济利益,办学理念市场化。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哪个专业好招就多招,传统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也招。只要能招上来,就招。只求招生人数的扩张,而不考虑就业问题,不考虑劳动市场职业岗位的需求。在利益趋动下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行业、企业需求相脱离,缺乏市场导向性的问题,分析出现此现状原因可能是各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处于“休眠或倦怠”期,思考的“短视”期。有四点因素制约:

1.学院办学条件因素

决定的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前者主要指教学用地、设备等,后者主要指师资等。原有的专业学院的师资配备充足,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完备,原有的专业建设成本较低。专业招生规模量大。

新专业的设置需上级主管部门层层把控,申办新专业手续繁杂。相应的师资配备不足。教师转型与培训跟不上。再有新专业的建设成本较高、培养周期较长、专业招生规模较小。这些因素也制约了顶层设计与劳动力市场接轨。

2.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包括突发的经济事件或危机

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地牵动国际上各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与之相链动的行业、企业的经营规模、产能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和波动。也必然会影响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问题,招生规模问题,相关专业的生命周期问题,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应该怎样随劳动市场建立联动机制,是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顶层设计面前的时代挑战。

3.职业教育的生源危机

截至2008年,全国现有高等职业学校1288所,在校生958.85万人,职业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高职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大量成立及普遍扩招,也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危机。

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总体生源情况不容乐观。首先,国外教育机构到我国招生。使部分高中生报考国外大学,近几年参加高考学生递减,部分学生放弃高考,直接走国外学校。其次,本科院校招生的扩张,至使高职院校招生生源不足、报到率不高,缺乏吸引力,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最致命的。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通过“非正规渠道”招生,每年的招生时期就像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即便如此,很多学院的招生计划还是难以完成。第三,我国高考录取制度规定一本二本录取完,才是三本和高职录取。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高分的考生都被前几批的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录取,最后才轮到高职院校,这时剩下的就只能是所谓的“落榜生”。虽然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但是高职院校却难以从扩招中受益,扩招力度越大,优质生源被普通高校吸纳的就越多,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就会每况愈下。

4.政府部门角色缺位

如政府角色缺位,没行使应尽的职能;财政拨款政策向普通高等教育倾斜;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严重的偏见,社会总体评价不高;有些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跟风开设专业,特色不鲜明,既不“高”也不“职”,学科质量低下;用人单位认同程度较低,竞争环境恶化,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等。其中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是影响专业设置的核心因素。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机遇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决定》《规划》,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距今已有一年。自2015年两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关键举措。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低迷、停滞、恢复、崛起等几个阶段以后,部分高校上层设计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看到“互联网+”给职业院校办学带来的机遇。

中长期来看,国家正有举措优化高职教育招生和办学的外部环境,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首先,抓住办学模式机遇,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不同,直接面对和服务企业发展,因此要突破目前无论是招生、就业、经费筹措等几乎都由职业院校来承担的现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桥梁作用,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其次,抓住各级政府的角色和职责转变期的机遇,中央政府负责全面统筹,地方政府为主要支撑力量,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设立相应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在资金、政策上得到充分保障,使高职教育健康协调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拓展招生渠道,如重庆区域高职招生,政府政策,逐步放权高职招生。由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时间为高考前两个月。这在政策与措施上给高职院校关键性的机遇。规范就业市场及职业资格制度。这些十三五出台的政策措施给高职教育、高职办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强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的互联互通。国家经济发展正处在“去产能、去库存”的战略背景下,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如:湖南一所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层设计主动“瘦身”。院领导指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不能以量取胜,大而不强,要依据国家的战略,高职院校也需要对一些非特色专业或市场人才过剩的专业进行调整”。该高职院校采取的措施为:该校停办部分招生很热门、学生家长也认可的专业。原因是,学院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后,本着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态度,忍痛割爱,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8个热门专业停招停办。专心致力于交通类与卓越专业群建设关联度大的专业打造与建设。从靠招生数量求生存到提高招生质量促发展的转型升级。“瘦身”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队伍的转型,该校建立了师资队伍的准入、培养、预警与退出机制,并做好专业调整造成转岗教师的培训、学习与分流工作。

总之,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抓住机遇,对专业结构、体系要进行优化,要找准定位、办出特色,不要与其余本科院校攀比,不要去刻意挤身于本科院校,要立足高职谈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职业教育,依据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提高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竞争中的争力。

[1]汤金松,文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预警系统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4).

[3]杨琪.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的风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4]王玉婷.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6).

[5]傅广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严重不足的原因及政府政策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6]杜祥培.基于高校生源减少的视角谈高职院校功能完善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9).

[7]曾凡远.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下的高职教育之困境鉴析[J].前沿,2012(4).

[8]李学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定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

[9]何玲.对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危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4).

[10]刘春生.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016年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互联网+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协同设置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6SKGH255),主持人:卓春英。

卓春英(1966-),女,汉族,黑龙江人,研究生,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G

A

猜你喜欢
设置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