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京
从“文艺为人民服务”到“人民的文艺”解析人民文艺的发展
向建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掀开了人民文艺的新篇章,提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人民文艺中国化的新时代;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开拨了人民文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航向;习近平在新时代《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人民文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种新形态,推进人民文艺创作、批评、欣赏新形态的发展并注重党对文艺的领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理论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人民文艺;新发展
习近平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时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必然推动文艺的新的发展,形成新时期新的形态。“文艺是一支军队”,[1]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常备军,是主力先锋队。积极主动面对新形势下新情况成为创新力量的一种常态。
两年前,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2]文艺与新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结合在一起转变为一种新的趋势,转变为文艺的新时代标志,成为新时期指导文艺实践的理论。两年来文艺从创作、表现、欣赏和批评等多个维度出发,始终坚持以“座谈会”会议精神为指导,丰富发展了人民文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宝库。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的风气。《诗经》中大多数篇章(《魏风·硕鼠》等)都反映了当时农民受尽压迫、不堪重负。杜甫忧国忧民情怀使诗风“沉郁顿挫”饱含对人民冷暖的关切。白居易将其概括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代以来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四大谴责小说、白话文学、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先锋文学、打工文学、寻根文学等新文学形态。但是,同时文艺界也出现了一股虚无主义的文学形态。他们要么断章取义,歪曲历史,要么崇洋媚俗,腐化人们的心灵,企图用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方向代替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以《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回应了文艺领域出现的上述问题,并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发展方向。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3]机遇与挑战并存,文艺反映伟大的时代,抒写满满的正能量,与不良趋势作斗争。文艺工作者恰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可为。”(上同)伟大的事业催生文艺巨著,伟大的梦想呼唤不朽大师。
人民文艺发展的思想来源于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的一切文化,包括艺术与文学,都是群众的劳动所创造的”,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列宁也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4]列宁在谈到党的文学进一步指出:“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5]
“文学艺术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享受艺术”。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实践斗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反复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进行了论述,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确立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文化“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围绕着“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展开。[6]周恩来在探讨“文艺为人民服务”也是一个杰出贡献者。他在《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话》:“它(指地方戏)所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是由于里面有人民性的东西,有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并且可能流传到更久的将来。”[7]
邓小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这一辩证的关系,同时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8]的著名命题,精辟阐述了人民与文艺的关系。
江泽民把人民观点作为审视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论点。他说“充分认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艺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9]
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10]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继承和发展了人民文艺思想,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等。把人民文艺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对人民文艺的新发展,推进人民文艺到新形态。
上述论述不仅理清了人民文艺的思想来源,也提出了人民文艺新形态问题。
(一)人民文艺创作新形态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所谓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那就是要求回到人民中去,观察和体验人民的生活,归纳和提炼人民生活经验,研究和分析人民情感,描写和抒发人民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积极拼搏、奋发向上。比如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继《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之后,用六年时间创作出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做一名书斋学者,写一部戏谑大众的“抗日神剧”。其中四年不仅在内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大量的查阅文献,还去了台湾、日本,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历史材料,勘探了遍布各地的部分抗日战场,采集、比对、甄别了材料的真实性,同时为经历战场残酷的中、日老兵,经历战争苦难的遗属、遗孤等做了大量访谈。
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于更多为大多数人创作。茅盾曾提出“两头小,中间大”,经济学上的“橄榄型”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精英主义是封建余毒和资本主义,纯粹的大众消遣是市场的奴隶。在今天的中间人物是什么人?绝大多数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绝大多数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参与者。反映他们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卓越性、突出性、典型性、焦虑性、不足性。写他们积极的和消极的奋斗过程和现象,剖析他们的心理,主导他们的积极动因,疏导他们的消极因素。即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学习人民、学习生活,从人民中找到学习的典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雷锋、孔繁森等这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典型。典型是标杆、是导向。文化典型、经济典型、生态典型,生活典型、学习典型等等各种各样的人物典型。歌德认为“高乃依就起了能培育英雄品格的作用”。他还赞扬了索福克勒斯,“《安蒂贡》①中的道德因素并不是索福克勒斯创造的,而是题材本来就有的,索福克勒斯采用了它,使道德美本身显出戏剧效果”。呼吁“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11]即使是“小人物”,我们不断的进行“美的发现”,不断进行“美的创造”,也能写出“高大上”的文艺作品来。成功的典型人物,之所以广为流行,不仅因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现特定人群的人物特征,还体现不同人群人物共有的特征,而且特点和个性异常突出、异常鲜明,并且二者总是异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时代变迁。近几年推出的系列节目:“感动中国”、“最美孝心少年”、“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医生”,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民典型。《中国梦想秀》、《我是演说家》更是用平凡人讲述不平凡的故事,比如:《我是演说家——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演讲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演讲视频当时网络播放量就达到1.4亿次。用“百姓梦”来编织“中国梦”,构成了梦想“星光大道”的新舞台。
(二)人民文艺批评新形态
文艺批评理论的建构是文艺批评的基石。中国的文艺批评不能完全建构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上。张江的“强制阐释理论”及主持的《人民日报社》“文艺观象”系列栏目就是对当前西方文艺理论主导中国文坛的回应和中国文艺批评理论构建的一部分。张江指出:“在最近三十多年的传播和场外征用学习过程中,一些后来的学者,因为理解上的偏差、机械呆板的套用,乃至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中国本土的文艺理论不断的被蚕食,领地不断的被占领。“提出以‘强制阐释’的概念,目的就是以此为线索,辨识历史,把握实证,寻求共识,为当代文论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种视角需要文艺批评者对文艺批评的性质有清醒的认识。文艺批评是科学,是对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科学分析,是科学的揭示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等过程及其相关现象的科学分析。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但是按照艺术科学的标准给以正确的批判,使较低级的艺术逐渐提高成为较高级的艺术。”[12]我们应该“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对优秀的、有益的文艺作品,要正面引导、热情介绍;对有缺点的、有害的,要秉笔直书、敢于批评,以理服人,真诚帮助。只有这样,文艺批评才能建立信誉、才能推动文艺欣赏、促进文艺创造的发展。
人民是文艺批评行家。应该承认部分人容易被低级趣味或者庸俗媚俗作品短暂吸引,但是,真正源远流长的作品都能在人民中口口相传,经久不衰。所以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恩格斯把“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和原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重要的标准。邓小平也提出了文艺批评的人民观点。他指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评判标准。这种标准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新标准,促进了人民文艺鉴赏新形态的产生。
(三)人民文艺鉴赏新形态
优秀的作品带给人民美的享受,“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高速时代,工具多样化、手段多样化、渠道多样化。人民的阅读和欣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得益于好的宣传和传播。因为传统媒体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保存着自身的优势,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人,形成一股新的洪流。如果我们不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和传播工作,那么,人民的文化需求不仅得不到满足,矛盾还会越来越大。人民的精神被劣质的文艺作品蚕食、侵蚀,人民的鉴赏需求也无从谈起。
只有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工作,我们才能满足人民的鉴赏需求。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存,网络多媒体不再是异军突起,而是真正的新媒体,新常态。传统的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6.88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0.3%,(按照增长态势预计到2016年底用户达7.4亿,普及率达65%)手机网民达6.2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近13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微信、QQ等各种即时通讯多种多样,信息发送量每天超过200亿条。全球十强互联网公司中,我国占了4家。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促使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积极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传播媒介,及时准确的传播信息。搭建电子信息平台,打造文艺经典欣赏频道,传播优秀文艺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激情面对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大营销。优秀文艺作品如同领袖一样需要不断宣传,才能为广大人民接受,否则,优秀作品会被海量信息淹没。
人民是文艺的鉴赏者。优秀作品的传播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才是文艺的鉴赏者。人民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组成,对文艺的需求必然是多样的。这要求文学艺术的需求也应该是多样的。具体到文艺工作者而言,文艺工作者不应该追波逐流,追逐趋势,而应当遵循自身的规律,扎根生活,潜心写作,精雕细琢,创造生产出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的需求创造出不同的文艺作品,力图实现文艺的“私人订制”。这要求文艺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细分和细化的市场需求。域外文艺人才引进,本土文艺人才的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文艺交流互通等等,需要有高屋建瓴、基层协作。同时,文艺工作者虚心向前人学习,要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勤于走前人走过的路,从基层的生活中寻求素材,“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自己新天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只有真正将人民作为主体,表现人民并且尽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是人民愿意欣赏的作品。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领导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主要是指引、服务、协调的统一。指引是方向,服务是核心,协调是保障。对文学艺术等工作尤其如此。没有党的领导,就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失去方向;没有党的领导,文艺工作者和人民就没有了提供服务的对象;没有党的领导,沟通、协调就不顺畅,文艺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
党的领导这一概念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列宁最早提出了执政后的共产党如何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党对文艺的领导作为党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文艺家更应该团结起来,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内涵,即“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1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将文艺工作作为党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而且提出了党领导文艺的方法,即把握好文艺正确方向和贯彻好文艺方针政策。
理论层面,党要把握文艺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既是文艺的根本方向,也是文艺的基本方针政策。用人民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表现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历程,讴歌人民的英雄形象、远大理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东方升起的璀璨明珠,过去的辉煌不仅是我们的记忆,更要用13亿人民的双手,恢复她应有的光彩,发出万丈光芒、照耀人类文明的土壤。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拼搏、奋斗和创造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和素材库,没有理由不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没有理由不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弦律”创作出“感人的形象”。正确的文艺观就是把“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出发点,就是“要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知、情、意进行抒怀,为人民风、雅、颂而抒写。
实践层面上,党组织好文艺的相关机构,为文艺工作者创造自由的文艺环境。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文艺选题可以从邪恶丑入手,但却必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邪恶”;必须“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试问无德之人如何传递这种价值观呢?一个无德的领导如何引导这种价值呢?俗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领导,需要才德俱佳的人。需要有共同语言,能够共同交流的人,需要有共同的爱好,保持共同的热情的人。当党的文艺干部具有了文艺情怀,具有文艺大局意识,具有文艺责任意识,尊重文艺工作者、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形成良好文风、艺风、人风。文艺工作者就能带着信心和决心,创作出抵制和预防“市场奴隶”、“沾满铜臭气”的文艺作品,创作出有道德、有筋骨、领风骚的传世佳作。绝不会让大量“单纯感官娱乐”的“低俗”文艺作品充盈市场,逆行时代之风。
二是“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文艺工作者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各级文艺领导应当为他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三是“为人民服务”,以基层为抓手。一方面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送文艺进基层,进社区、进村组,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基层群众。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基层文艺发展。我们总是倡导文艺下基层,深入人民、深入群众,其实文艺就在人民中间,就在群众中间,在很多城市早晚的广场舞、老年舞、老年操,传统的扭秧歌,各个公园老年音乐会,一些小型的露天卡拉OK,音乐会等等,都是文艺在基层的表现。党委政府应组织投资或者牵头募集资金建立县、乡镇、社区(村组)三级联动图书文化中心(馆)。应集中建设和开放更多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小区广场、政府广场等等。应解决“噪音”问题,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社区可以在居民聚居区建立相对隔音休闲娱乐场所。应为社区休闲娱乐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场地、场所和设施来丰富基层人民的文艺。
四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已经高高飘扬。走什么样文艺路线,反映什么人的生活,文艺工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文艺领导尊重其创作个性和创造规律。但是,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绝不能丢,歪路、邪路绝不能走。部分年轻文艺工作者还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不能以创作自由作为随性的借口。我们可以出主意、提建议,创造条件,才能保证出发点正确、路径正确、终点正确。
总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人民文艺新的篇章,文艺创作、文艺欣赏、文艺批评等文艺事业将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争奇斗艳中蓬勃发展、在繁花似锦中欣欣向荣,必将推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的大发展。
[ 注 释 ]
①《安蒂贡》索福克勒斯的名剧中的情节;安蒂贡是波里涅克斯的姊妹,俄狄普的女儿.俄狄普死后,忒拜国王位规定先由长子继承到指定的时期,到期由次子波里涅克斯继承.但长子到期不肯让位,次子就借邻国的兵来夺权,在战争中弟兄两人都被打死了.新国王克瑞翁下令禁止收葬波里涅克斯的尸体.和克瑞翁的儿子订了婚的安蒂贡为了家庭骨肉的恩情,违令收葬了兄弟.克瑞翁下令要把她关在墓道里活活闷死,但是她自杀了,克瑞翁的儿子也自杀了.
[1]毛泽东.《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结合》.《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94.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1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8.
[4]列宁.《列宁印象记》.《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34.
[5]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1.
[6]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8.
[7]周恩来.《周恩来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
[8]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6.
[9]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作家出版社,2002:6-7.
[10]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11-23.
[11]歌德.《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8.
[1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73.
[13]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7.
向建京(1978-),男,汉族,四川苍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学、文艺学。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