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音乐形态与风格的宏观比较

2016-02-04 15:09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凤阳民歌旋律

唐 辰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音乐形态与风格的宏观比较

唐 辰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不同的民间艺术因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风格特点也不相同。因为其发展方式与之所处的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性,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五河民歌中记录了五河地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以最通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五河人民淳朴的风土人情;凤阳民歌在全国传播范围非常之广,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传承方式。本文首先从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的地缘生态入手,通过分析,总结两者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的异同。

五河民歌;凤阳民歌;音乐形态

一、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的地缘生态

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虽同属我国民歌中的分支,但又各具特色。首先,不同的地缘生态就决定了它们的传承和其特有的人文价值。五河民歌所涉及的种类有号子、山歌和小调等,其中小调类的民歌数量多且特色比较鲜明。溯其源头,有关五河民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的《五河县志·风俗》中记载: “除夕前二三日小儿打腰鼓唱山歌来往各村谓之迎年……”,除此之外,在《五河县志·古迹》记载了历史上经典的五河八景: “……南浦渔歌北原牧唱……东沟鱼唱西坝农歌。”有关的史料记载表明五河民歌从明代开始,在民歌的题材、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传播范围比较广。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民间音乐的重视越来越多,五河民歌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除了成立民歌专案搜救小组,还对五河民歌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并将其分类收录,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民歌体系。其中,《摘石榴》《洗白衣》等五河民歌的曲目在舞台实践表演中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五河民歌正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如果单单只是依靠曲谱的刊印以及文艺演出,很难使五河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长此以往,这种趋势会使得五河民歌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所以,想要保护五河民歌的多样性就得改变现有模式,拓宽我们的保护渠道,使五河民歌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凤阳歌最初的来源因为原始资料的缺乏,很多已无从考证。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推断凤阳民歌最初可能来源与凤阳当地的“秧歌”。秧歌最初产生于人民的田间劳作中,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清代。《武林旧事》中记载“元夕舞队之村田乐即此。江、浙间,杂扮诸色人跳舞,失其意;江北犹存旧风。”以及《越南笔记》中“农者每春时,妇女(子)以数十计,往田播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竟作,弥日不绝,谓之秧歌”。这些资料中对于“秧歌”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记载。都从不同的方面印证了凤阳民歌的曲调来源是秧歌。但是,因为史料资源有限,具体的细节我们无从考证。只能依据现有凤阳民歌的曲调来做某些合理的推测。

二、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结构特征

五河民歌中的大部分作品其曲式结构比较规整,曲体也大多以“起、承、转、合”的方式,以四句式为主,有时也会采用其他句式辅助。五河民歌的作品规模一般比较短小,有时旋律中会加有其特有的衬腔与衬词。

凤阳民歌的结构同样也大多主要采用四句式,有的部分作品中会加入剁句等,这些加入的部分有时是因为作品表现力的需要而将其作了一定的发展,但大体结构不发生改变。凤阳民歌中也有混合式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多种具有并置关系或者重复关系的句式构成。

(二)旋律形态

五河民歌因为其基本的音域就只有十度左右,所以,五河民歌作品中旋律没有太大的起伏。并且,民歌的很多题材多数都是反映爱情的,大多以比较平稳的小调为主。有时,五河民歌的旋律中会采用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装饰音,这些装饰音的声调等方面与五河当地的方言比较类似。五河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摘石榴》和《打菜台》。这两首作品中,旋律大多采用级进的方式,这种旋律进行方式与五河当地的方言相互吻合,两者之间可以起到相互润色的作用。使作品的整体风格更具五河当地的地方特色。除此之外,因为五河地处淮北边缘地区,所以民歌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北方民歌的特点。五河民歌在很多小调歌曲中加入大跳音程,使作品有一种刚柔并济之感,使其旋律更加多变。

凤阳民歌在旋律的句末落音是比较有特点的,在《凤阳花鼓》、《花鼓调》等不同曲调的旋律中,句末的旋律大都是级进下行的发展模式。旋律在进行中会不同程度的运用附点音符、切分音等,附点音符与切分音的使用使作品的整体风格更显活泼,也更具音乐张力。

(三)调性特征

目前已经出版的五河民歌作品中,运用较多的是比较典型的五声调式,有时也会加入六声及七声音阶的使用。所以,五河民歌在调性上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在同一首作品中运用几种调式并存。在已出版的作品中,徵调式的作品数量最多,角调式最少,其他调式也都有所涉及。不同调式在同一作品中的转换,使听众在听得同时可以产生一种新鲜感,对歌曲独特的韵味回味无穷。

凤阳民歌的调式也大多采用五声调式,在凤阳民歌的多数作品中徵调色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实际上,在凤阳民歌在其传承过程中受到民间音乐与当地方言的影响。使其调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由原本的五声音阶开始变为六声音阶,尤其是其中“变宫”的使用,也是凤阳民歌的特色之一。调式的丰富使凤阳民歌整体在音阶与调式方面比较自由多变。

(四)节奏特征

五河民歌在节奏方面主要以2/4、4/4拍为主,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也会根据不同作品的要求加入一些衬词和不规则的变化拍子。在节奏上五河民歌运用的基本节奏型比较多,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等,使五河民歌在具有南方温婉特质的同时又带有北方民歌豪爽的特点。

凤阳民歌在节奏上同样是以2/4、4/4拍为主,凤阳民歌的变体比较多,节奏的变化随着作品的不同要求会有相应的改变。此外,民歌中对于切分型节奏运用的比较多,这也是凤阳民歌比较典型的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两者在音乐形态上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各自的独特之处。在结构上,两者都是以四句式为主,但五河民歌总体结构比较短小,而且较为规整,凤阳民歌会在作品中穿插其他类型的材料。在旋律上,两者的音域跨度都不大,但是五河民歌以级进平稳的小调进行为主,凤阳民歌在句尾或者乐段结尾处对于乐音的把握比较到位。这种旋律发展方式比较具有凤阳民歌鲜明的特点。在调性特征上,两者都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加上所属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两种民歌文化在调性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在节奏方面,两者都是以2/4、4/4拍为主,但是各自所侧重的重点不一样,五河民歌习惯用一些衬词与节奏型来表现五河民歌的特点,凤阳民歌中与之相比所运用的切分节奏比较多。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也为我们学习五不同地域的民歌提供了一些具有理论性的知识。

三、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的风格比较

(一)地缘生态、音乐形态与风格的关系

第三,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村经济集中化管理。在同一个服务体系中科学、准确地管理财务数据,不仅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还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民歌本身就是在形成后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发展、完善起来的。民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地缘生态与音乐形态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民歌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色彩,是各族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地丰富、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可以很直观的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文观念。民歌是根植于各民族社会生产与生活之中的,所以,所以民歌的音乐形态也会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特征。地缘生态会给予民歌滋养,又与其风格的形成密不可分。如:北方的民歌比较自由豪放。南方的民歌比较温婉清丽,高原地区的民歌比较高亢,平原地区的民歌则比较舒展,这些风格的形成都与民歌的地缘生态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什么样的地缘生态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音乐风格,各地区不同的地域特征都在其民歌中得到了体现。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民歌作品中都会带有一些比较鲜明的人文标志。这正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任何物质都替代不了的。

(二)五河民歌的音乐风格

随着近年来音乐的发展与民歌的广泛传播,很多民歌都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歌曲所涉及的内容与题材也更加广泛,很多民歌作品也开始具备我们这一时代的音乐特点。对于五河民歌的音乐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赞美劳动生活

大部分民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赞美劳动生活。因为,劳动生活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充实、喜悦。五河民歌中很多都是描写人们劳作的场面,大多数都表达出劳动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民歌《金山银海收到家》的歌词就描绘了丰收的场景,歌曲把劳动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民歌是抒发人们朴实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劳动生活的热爱,可以增加很多生活情趣。

2.赞美爱情

除了赞美生活之外,赞美爱情一直是每一个时代不变的主题。爱情可以为艺术的创作带来很多灵感。在五河民歌中,很多民歌就是为赞扬爱情的。有的人们把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寄托在民歌当中,有的是用歌曲来表现爱情的幸福美满。很多人对于男女之间的情话羞于表达,但又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民歌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民歌《摘石榴》中,就明确的表达了属于那个年代的人们之间质朴的爱情生活。很多人通过民歌来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赞美之情。

五河地区所特有的自然风景为五河民歌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五河地区的人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成歌曲,使之可以描绘出风景秀丽的风景,让人听后感觉到身临其境。也有很多人借着描写景物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美景的热爱之情,赞美自己的家乡。如《四季颂淮北》等。

(三)凤阳民歌的音乐风格

凤阳民歌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在我国南北很多地区都有流传,所以,其音乐风格自由多变。凤阳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对于地方戏曲、曲艺的表演形式等方面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内容主要是以爱情故事居多,有时唱中带说。

凤阳民歌与其它民族的民歌一样,所特有的文化基因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的吸取其他民间音乐来丰富本身。所以,凤阳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相比较其它地区的民歌更加多种多样。凤阳民歌的传播范围非常之广,并在传播中逐渐与当地的文化相互渗透,形成凤阳民歌的变体,这种变体与原本的凤阳民歌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因为,凤阳民歌被流传到其他地区,与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融合。这是在其他民歌种类传播过程中见不到的现象。

综上所述,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都是两地人民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两者在题材上都会涉及很多爱情的内容,发展趋于多样化。但两者相比较而言,五河民歌所涵盖的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劳动号子、秧歌、小调,曲目非常丰富。凤阳民歌的传播范围相对更加广泛,风格更加自由多变。

四、结语

民歌可以非常直观的反映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是劳动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五河民歌与凤阳民歌流传至今,沉淀了五河人民与凤阳人民对与生活的积累。也反映出他们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对于活态传承文化的关注度却在降低。其实,对于这些民族文化我们才应该给予更多的保护与关注,因为这才是我们创造、发展的根本所在。

[1]洪非.凤阳歌的形成与传播[A].杨春,编.唱遍神州大地的凤阳歌[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2]安徽省群众艺术馆:5安徽民间音乐6第一、二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1).

[3]伍国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J].人民音乐,2006(1).

唐辰(1976-),女,助教,民族音乐学方向,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系。

猜你喜欢
凤阳民歌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见证改革开放成果,探究凤阳农业产业变化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旧凤阳花鼓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