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民歌

2024-07-09 06:24:23
农家书屋 2024年3期
关键词:五河周边地区淮北

五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为表演唱和白口,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多种表演方式,曲调委婉、欢快流畅。

五河民歌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1458年(明天顺二年)所修县志。《五河县志·风俗》记载:“除夕前二三日,小儿打腰鼓唱山歌,来往各村,谓之迎年……”“民间插柳于门,断荤腥,茹素,小儿作泥龙,舁之,作商羊舞而歌于村市……”五河民歌不仅志有所述,在美景中也打上了民歌的烙印。

五河,河湖纵横,素有“泽国”之称。三万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文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是五河民歌孕育的土壤,五河民歌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就已形成,经过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五河、蚌埠为核心,遍布皖苏两省十几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摘石榴》《打菜苔》《四季颂淮北》等一批优秀节目,产生了马留柱、曹新云、张红曼、薛胜友等一批著名民歌手,鼎盛时期优美旋律随风飘荡,不绝于耳。

五河民歌的类型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小调三大类,初步普查统计有70余首,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为最多,也最具有五河特色,五河因地处淮北、淮南、苏北交界之处,其语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渗透。因此,其民歌风格、旋律,既包含淮北那种侉腔侉调、粗犷豪迈的元素,又具备节奏平稳、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带有很强的抒情性,因而五河民歌是五河及周边地区,乃至淮河中下游地区优秀文化音乐的杰出代表,传承五河及周边地区乃至淮河中下游的口头历史,是浩瀚中国民歌大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目前,五河民歌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5名。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五河周边地区淮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关中及周边地区仰韶文化人文地理格局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08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祝贺五河创建诗词之乡动员大会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淮北枳》
学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9
淮北 去产能的黑色面孔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5
高压喷射灌浆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以江西省五河及潘阳湖重点圩堤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