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4100)
列夫冲《音乐会练习曲》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探析
苑 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4100)
俄罗斯作曲家、萨克斯管演奏家列夫冲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是一首学习萨克斯古典音乐的演奏者耳熟能详的作品,是一首在乐曲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上都颇具特点的练习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感有必要对这样一首篇幅不长,却能充分展示萨克斯演奏的一些风格特点的作品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乐曲结构;音乐风格;爵士乐;演奏技巧
列夫冲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是一首在乐曲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上都颇具特点的练习曲。本文试图从作品的这些方面做一些初步探析并指出一些练习者容易犯的吹奏错误。
《音乐会练习曲》的曲式结构为ABA的复三段式结构。在其A段的整个主题快板部分,又可分为a1、a2、b1、b2、a2的三段式结构;练习曲的B段是带有爵士乐风格的中板;回到A段主题后的快板a1、a2在一个短小的CODA结束句后完成全曲。
作品的整个A段,作曲家采用了2/2节拍,速度为Allegro vivo,调性为C调。a1呈示部,萨克斯管以快速密集音型围绕C调主三和弦骨干音快速运动作为主题动机,在向上发展后以一连串减七和弦音阶进行加半音阶引导后回到主题。(谱例一)在重复并发展的主题动机后,以一组短句的向下半音级进经过减七和弦落到属音反复。a2动机反复后落到主音结束呈示部。呈示部整体情绪灵活而紧张。
谱例一 第9小节
发展部的b1、b2段调性转到下属调F调,以开放式的分解和弦音符快速跑动。整个发展部的音区跨度较大,情绪起伏加大而进入A段的高潮部分,整体情绪欢快而略带戏谑性。
回到C调再现部的a2部分结束后,乐曲进入了中板的B段。这是一段带有爵士乐风格的中板,调性再次进入下属调F调。整个B段,萨克斯抒情而略带忧郁,倾诉感极强。作曲家别具匠心地让萨克斯管采用了滑音技巧及摇摆乐所常用的律动,形成极具特色的爵士乐曲风。
再现部回到A段,经过a1、a2部分后,乐曲进入一个短小的Coda结束句,最终,以一个超吹的高音C华丽地结束全曲。
列夫冲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在和声运用与旋律技巧上汲取了现代派音乐的作曲技巧并借鉴了爵士乐的风格技巧。其音乐风格为A段快速灵动、戏谑性中略带紧张感,包括大量半音及减七和弦的运用;B段是典型的爵士乐风格的中板,形成一种慵懒、抒情而忧郁的风格效果;再现部回到A段快板后以一个超吹高音C结束全曲,风格华丽而辉煌。下面我们就作品的几个风格特点及技法运用做一些具体分析。
(一)灵巧性与戏谑性的音乐风格
整个A段部分,乐曲风格快速灵活,萨克斯管犹如一个自由的精灵,穿梭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丛林,游动在快速转换的情绪高峰与谷底。整体给人一种戏谑性中略带紧张感而又灵动异常的气氛,而这也构成了作品A段的基本风格特征。其主要是通过快速的密集音符跑动、半音及减七和弦的大量运用形成的。
1.快速的音符进行
练习曲不管从作者标注的速度Allegro vivo,还是音符的密集程度,抑或是主题动机的音符构成,整个乐曲的A段快板部分一直是以快速的音符跑动来完成。
2.半音的大量运用
作品中大量半音的运用,其中不仅有音符的半音级进,也有短乐句的向下半音级进(第21、22小节;第61、62小节)。半音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紧密感和快速流动感,让萨克斯的演奏灵活流畅。
3.减七和弦的大量运用
乐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里面大量运用了减七和弦音阶,包括乐曲一开始的钢琴前奏部分,作曲家就通过几个减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进行,营造了一种略带紧张感的气氛。又如第十三小节,萨克斯在快速的一连串减七和弦音阶进行后,通过半音阶回到主题动机。减七和弦是一种紧张感极强,解决属性极强的密集型七和弦。大量的减七和弦,既增加了全曲的一种紧张、压力感,又在旋律线条与和声色彩上别具特色。
(二)爵士风格的运用
整个作品的B段,是一段典型带有爵士乐风格特征的中板。爵士乐(Jazz)这种上世纪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形式,如今已经风靡全球。爵士音乐演奏技巧的融入使萨克斯的演奏更加华丽,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感。作品主要是通过摇摆律动、滑音运用营造出强烈的爵士乐风格。
1.Shuffle节奏律动的运用
摇摆乐(Swing)是爵士乐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流派,其代表性的Shuffle节奏也是被运用得极多的爵士乐基本律动之一。其基本特点即是把谱面上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实际演奏成三连音的节奏。八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实际吹奏时值为三连音的前两个音的长度,即2/3拍,第二个音实际吹奏时值为1/3拍,由此形成一种让听众身体不由自主摇摆起来的节奏律动。练习曲B段的旋律就具有典型的爵士乐律动特征,可以看到明显的爵士乐风格影响。
2.滑音的运用
说到滑音,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从他的经典作品《蓝色狂想曲》那段令人激动不已的单簧管独奏开始,便开创了爵士乐滑音技巧融入古典音乐的先河。练习曲的B段作者借鉴了滑音技巧,起到了很好的色彩作用。
一部练习曲,作曲家通常会针对演奏者的一项或是几项演奏技巧来训练,《音乐会练习曲》里面主要包含了下面几种演奏技巧:
(一)快速运指与气息控制
乐曲A段是以快速的音符进行作为其主要技术要求的,需要演奏者具备快速、灵活、节奏准确的运指技巧。在演奏快速乐段时手指尽量放松,运指速度准确,个别困难乐句需反复练习,让手指对指法有一个清晰的记忆,才能流畅地演奏。同时,演奏中的力度变化比较大,而且转换较频繁,这也要求演奏者的气息需迅速控制到位,在力度的强弱转换中准确把握气息的量与口风的压力。
(二)急呼吸
A段由大量快速的较长乐句组成,要求乐句之间的换气采用急呼吸(也称“偷换气”)的方法来完成。其特点是:把乐句结束音符尽可能地缩短时值,嘴唇急速张合用那一瞬间吸气,迅速进入下一乐句的演奏。急呼吸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有计划地预设好换气点,这样才能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提前做好准备。千万不能把一口气吹到极限,造成“憋气”的情况出现,那样换气势必影响到节奏的连贯性,破坏了音乐的流畅性与完整性。
(三)滑音技巧
滑音是通过嘴唇的松紧变化和气息的强弱而改变音高的一种方法,是声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练习曲中主要使用了上滑音技巧和带指滑半音阶,上滑音的方法是下唇做均匀的张-合动作,同时下齿带动下唇向内收缩,使哨片振动面积减少;带指滑的方法是手指运用半音音阶快速均匀地向下滑行,同时嘴唇做均匀的合-张动作,这种滑音方法一般用在两个跨度比较大的音中间,来增加音乐的圆滑和连贯性。(谱例二)
谱例二 第72小节
(四)超吹
萨克斯超高音域演奏是对正常演奏音域的扩展,简称为“超吹”。由于超高音域是建立在普通音域上的,因而需要在熟练控制基础音域后再进入较高层次的泛音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找到气息支撑、口型压力的正确比例,在具备了基本的控制能力之后,就可以参照超高音域的指法表去练习,最后把它作为音阶练习的延续,直至可以运用到乐曲演奏之中。在练习曲的最后,作曲家大胆地采用了以一个高八度超吹的高音C来结束全曲,这不仅增加了作品完成的难度,又让全曲在一种明亮高亢、华丽辉煌的气氛中结束,这个超吹的高音C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很多练习者在吹奏这一首练习曲时,常常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一)吹奏速度过快
很多人会选择他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来吹奏,这样就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音乐不是演奏得越快就水平越高。我们演绎一首作品,哪怕是一首练习曲,除了要达到并完善技术上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把握音乐根本性的东西:乐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间的逻辑联系;乐思的情绪起伏;音乐的内在美感;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内涵。一味的盲目求快只能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偏离正途。此曲的最佳速度就是标注的速度:Allegro vivo,即每分钟132-176拍这个区间,最好不超过180拍/分钟,再快就失去了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而流于肤浅的炫技了。
(二)三连音演奏中节奏的准确性把握
在作品的第13、21、22、31小节等多处三连音的演奏中,很容易吹奏成前十六或是后十六的节奏,(谱例三)而不是三连音加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在三连音特别是快速的三连音吹奏时一定要注意音符的时值均匀。
谱例三 第21小节
(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的掌握
很多学习古典音乐的同学在演奏作品B段八分音符时,容易用他们习惯的平均分法,即两个音符各占一半时值来演奏,这样就失去了摇摆节奏所带来的独特律动感。这需要在练习中逐渐习惯这种节奏型和读谱方式。
[1]拉里.蒂尔,董克,崔如峰译拉里·蒂尔,董克,崔如峰译.萨克斯管演奏艺术.新世界出版社,1991.
[2]钟亚东.通俗萨克斯演奏技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2).
[3]陆廷荃.爵士萨克斯即兴演奏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