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析

2016-02-04 12:16李小让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农村

李小让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析

李小让*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伴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潮的出现,农村衍生出大批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能否安全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繁荣进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活动,它的精神理念和介入方法能有效的解决和改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

一、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批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受户籍、城乡二元体制、生活成本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选择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子女留在老家生活,这也造就了庞大的新一代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学界一致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交给代养人看管的群体。根据中国妇联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居住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占80%,全国农村留守儿童高达5800万人。[1]作为新一代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是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繁荣稳定、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一)健康问题

营养上,母亲外出务工对处于婴幼儿阶段留守儿童的母乳喂养普遍较少,饮食结构单一;同时,多数留守儿童由祖辈等代养人照管,他们知识水平和精力有限,在留守儿童的照管上缺乏科学的方法,致使留守儿童在营养上问题层出不穷,如体格发育不良、贫血等;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更甚的健康危险行为,如酗酒、自杀,这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在健康状态上比非留守儿童差很多。

(二)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腐蚀和影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性格胆小怯懦、自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人是社会化的产物,而家庭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代养人与留守儿童在心理及沟通上面存在代沟,同时他们在留守儿童的照管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常识,不是照管粗暴就是过于溺爱,而且大多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心理层面上的需求与发展更是少之又少,这都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教育问题

教育上,父母因为不在身边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督匮乏,有心无力,同时为了弥补对孩子缺失的亲情,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上持宽容放任的态度;同时,作为代养人,很多祖辈老人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没有能力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有力的监督,使孩子在教育学习上面处于无人看管、放任自流状态。久而久之,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造就了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

(四)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被伤害的案件层出不穷,这与家庭、学校、社会密不可分,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对孩子缺乏适当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作为代养人的祖辈也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对留守儿童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学校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教授基本的科学知识外,也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义务;一些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都加剧了留守儿童安全隐患的发生,一些不良人士非法散播暴力、色情、凶杀等信息,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伤害更是极大。

三、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分析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拟从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这三大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入手分析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介入模式。

(一)个案工作法

个案工作法是以个人或者家庭为服务对象,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为其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升福利水平。因为留守儿童的留守类型不一,因此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也各不一样,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案,如帮助留守儿童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宣泄压抑的情绪、塑造健全的人格等。同时,在做家庭个案的时候,针对父母或代养人不正确的教育模式要予以批评指引,要让他们知道,留守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组工作法

小组工作法是以小组或团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社会服务,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打开孤僻、抑郁的内心世界,培养留守儿童的合作与团队意识,从而扩宽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网络。同时,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等开展一些兴趣小组,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实践能力,也可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利用电子通讯设备等,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三)社区工作法

社区工作法是以社区或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下,联合社区内部资源,寻求并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增进社区进步的工作手法。社会工作者应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相联合,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社区工作者可以成立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以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增进同辈人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可以促进外界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认识,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很好地帮扶网络和人际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孙美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径分析[J].企业导报,2013,19(21).

** 作者简介:李小让(1990-),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81-01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