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松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哺机制初探*
朱浩松*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高校推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繁荣稳定可以反哺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校园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与过度创新并存
20世纪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辉煌之余,世界全球化时代在加速。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知识信息时代在21世纪的头十五年更加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快速阅读、简易阅读、电子化信息以及各色各样的快餐文化在校园内流行,而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却停滞不前,反倒是各种思想、观念碰撞与交融显得繁荣一片,导致核心价值理念无法凝聚,其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一方面,某些高校能与时俱进,推进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化,贴近生活,让无论是80后和90后,还是60后、70后,都能活动中感受正能量。比如近几年,好多高校在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进校园活动、微公益,还有传统的青年志愿者的帮扶与爱心活动等。
另一方面,为迎合学生的口味,就一味的标榜所谓创新,且过度创新,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娱乐化、低俗化等。比如近些年,频频出现于网络和见诸报端的恶搞文化。更有甚者,诸如“泡妞证”、“人妖证”、“色狼证”、“发春证”、“流氓证”、“黑社会证”……这些重口味的证件卡片,在部分小学生中很是流行。在高校,出现各种各样的“年度俊男杀手”、“最佳交际花”,这些,被很多民众和学者誉为入侵校园的低俗文化。入侵校园的低俗文化是一种软暴力,其危害比来自外界的校园暴力更可怕。这是因为,校园暴力可能只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而低俗文化毒害了学生的心灵。同时,校园暴力可能只伤害了某一个体,而低俗文化腐蚀和毒害了一个群体。从这一层面来说,高校承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出口端,把控好出口至关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青年者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形式单一,人文缺失
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加快,内容千篇一律,表面繁荣,内核无用。无论是物质文化建设还是制度文化建设上,都缺乏人文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缺失。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两者都缺乏人文精神这个内核,何谈育人功能的最大化。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过于强权化,凝集功能有所减弱,同时忽视了其激励功能的有效发挥。
例如,活动要求高大上,具体策划和执行的部门,就把校园文化活动整成形式高大,内容单一,“首届”情结泛滥。目前,很多高校疲于应付上级要求,校园内各种校级组织和社团等,开展各种各样的热火朝天的活动,但是参与度并不高,往往只是办了首届活动,随后就没有延续性,其中更多的弊病在于,忽视了活动本身的内涵式建设。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是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由于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较多,少数民族节日也很多,少数民族社团也是数不胜数,因此,往往在民族院校中的学生活动极其多。以西南地区某民族院校为例,据统计,该校一个学年下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和娱乐文化比赛活动等,不少于50项,还不计算各家二级学院自行开展的特色活动,整个学年,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到30%。在此基础上,就更不用谈如何推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基层推进了。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核心价值观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需要附着点,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是这一着力点。高校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范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文化给养。高校是以文化育人,以知识育人,以实践育人的场所,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文化,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很强的契合点和共融之处。理论上,两者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引领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加深核心价值观的拓展。实践上,校园文化的不断建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就是文化。文化是核心,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与时俱进,把文化精神的内涵始终放在第一位。人文精神缺失,是症结所在。把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主动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
当前,高校如何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如何发挥好两者的契合点的最大功能,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的现实和理论课题。
三、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哺是一个仿生概念。这里借用反哺概念,而引领是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一般多用于人类社会。后来在文化层面,衍生出了“文化反哺”一词,是在社会高速转型的一种必然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提出,经过这么多年的引领示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热潮,当年在年轻的一代中,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价值选择的困惑。探寻一条反哺机制是对引领成果的巩固。从引领反向入手,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研究中心,反哺为路径,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层面认同进行机制研究。
(一)人文内核与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硬件设施倒是越来越发达,可惜当前,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面铺开过大,过分讲究排场,活动大而浮夸。而应当提炼大学精神,以此为基础。大学应对培育人文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的结合文化传统等因素,提炼出本校的人文精神,最终形成每所高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就像校训校歌一样,为每一名在校大学生认同,即使毕业也能产生共鸣。这样就能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代代年轻人熟知和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领校园文化的,教风、学风、校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造血细胞,应不断的进行再创造。注重发挥德育功能,特别是第二课堂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不可盲目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内核建设。
(二)以特色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重心,摒弃“首届”情结
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培养人才为导向,特色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重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需要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为前提,注重内涵式建设,摒弃“首届”情结。一是,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连续性和时代性。二是,挖掘典型示范,以身边的同龄人为榜样,培养良好道德情操。三是,以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为契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四是,重大纪念日,主题团日活动为常态,进行“四进四信”教育。
(三)以新媒体第三课堂为依托,做好创新源
坚持科学规划、机构统筹、广布渠道、深挖内容、齐配队伍、完善机制,把握线上线下互动的“广、深、齐”,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建立功能高效、覆盖广泛、导向正确、反应迅速、动员有效的全媒体,注重信息化建设,掌控话语权,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和网络阵地。例如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实现主题党团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管理、科技创业竞赛申报与分享、素质拓展认证与电子团籍管理等,网络触角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使每一名青年学生,每一个学生组织,每一项工作职能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源。
[参考文献]
[1]程世平.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社会思潮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杨志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
[4]赖海燕.美国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3(12).
[5]漆艳春,黄永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
[6]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7]闻靖灏.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 作者简介:朱浩松(1984-),法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30-02
*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科研、教研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