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

2016-02-04 09:55:57赵静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抚顺1130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胃窦腺癌

赵静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抚顺 113008)

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

赵静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给予患者电子消化内镜检查,从不同角度与距离仔细观察病灶,患者均行内镜下活检,送病理学检查。①记录患者病灶位置;②对被检者胃癌病灶进行分类;③记录病灶直径;④病理结果。结果:本研究病例中,16例病灶位于胃底(占23.5%),21例病灶位于胃体(占30.9%),31例病灶位于胃窦部(占45.6%)。16例病灶位于胃底的病例中,有25%(4/16)的病例为0~I型,75%(12/16)的病例为0~II型,无0~III型;21例病灶位于胃体的病例中,有23.8%(5/21)的病例为0~I型,76.2%(16/21)的病例为0~II型,无0~III型;31例病灶位于胃窦的病例中,有29.0%(9/31)的病例为0~I型,61.3%(19/31)的病例为0~II型,9.7%(3/31)的病例为0~III型。所有病灶中,直径<0.5cm的病灶7例(占10.3%),直径0.5~1.0cm的病灶31例(占45.6%),直径<1.0cm的病灶30例(占44.1%)。所有病灶中,51例为管状腺癌(占75.0%),其中高分化腺癌23例,中度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10例(占14.7%),黏液腺癌7例(占10.3%)。结论:消化内镜不仅可以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还能对符合指症的病灶直接在内镜下予以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继续发展。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分析

胃癌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约22.7万,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胃癌是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但早期胃癌发病隐匿,患者症状多不明显,早期诊断率不足10%,对于微小、凹陷或扁平隆起病灶在诊断中易出现遗漏[1]。早期诊断是决定胃癌预后的关键,为探寻早期胃癌的有效诊断方法,本研究选择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采用消化内镜对病例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3~67岁,平均(51.3±5.8)岁,病程1~6年,平均(3.9±1.3)年,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呕吐、呕血、黑便、吞咽困难、腹水等,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

1.2 方法

给予患者电子消化内镜检查。术前禁食12h,检查前,口服去泡剂与去黏液剂,去除附着于胃壁的泡沫与黏液,对于反应较大难于配合的患者可加用镇静剂与解痉药,后在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从不同角度与距离仔细观察病灶,患者均行内镜下活检,送病理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2]

①记录患者病灶位置;②对被检者胃癌病灶进行分类,标准:0~I型(0~IS型,0~IP型)、0~II型(0~IIa型,0~IIb型,0~IIC型)、0~III型;③记录病灶直径;④病理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是χ2检验。

2.结果

2.1 病灶位置

本研究病例中,16例病灶位于胃底(占23.5%),21例病灶位于胃体(占30.9%),31例病灶位于胃窦部(占45.6%)。

2.2 消化内镜下分型

16例病灶位于胃底的病例中,有25%(4/16)的病例为0~I型,75%(12/16)的病例为0~II型,无0~III型;21例病灶位于胃体的病例中,有23.8%(5/21)的病例为0~I型,76.2%(16/21)的病例为0~II型,无0~III型;31例病灶位于胃窦的病例中,有29.0%(9/31)的病例为0~I型,61.3%(19/31)的病例为0~II型,9.7%(3/31)的病例为0~III型。

2.3 病灶直径

所有病灶中,直径<0.5cm的病灶7例(占10.3%),直径0.5~1.0cm的病灶31例(占45.6%),直径<1.0cm的病灶30例(占44.1%)。

2.4 病理结果

所有病灶中,51例为管状腺癌(占75.0%),其中高分化腺癌23例,中度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10例(占14.7%),黏液腺癌7例(占10.3%)。

3.讨论

在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仪器设备的不断产生,临床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渐升高[3]。早期胃癌的发现,是提高胃癌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早期胃癌内镜下手术的先决条件,而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程度是决定早期胃癌内镜手术的关键[4]。在内镜下可分为隆起型(I型)、平坦型(II型)和凹陷型(III型)。胃癌若在早期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5],但胃癌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且有些小病灶平坦,不易被发现,给诊断带来困难,而消化内镜技术强化了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超声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的消化内镜的新式检查方法,给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带来极大便捷。

早期胃癌以分化型为主,本研究中,管状腺癌占75.0%,印戒细胞癌占14.7%,黏液腺癌占10.3%。病灶位于胃底的病例中,以0~II型为主,占75%,无0~III型;病灶位于胃体的病例中,仍以0~II型为主,占76.2%,无0~III型;病灶位于胃窦的病例中,29.0%为0~I型,61.3%为0~II型,9.7%为0~III型。

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一般为锯齿状,星芒状,病灶表面不规则,结构不对称;当显示效果欠佳时,可选择染色内镜,用美蓝或靛胭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通过均匀喷洒或患者口服后再行检查,该方法对0~IIa型病灶具有显著的成像效果,可清晰显示其结构与边界,也有助于活组织检查更准确;超声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对于胃壁层次、病灶周围可清晰显示,为判断病灶边界、病灶大小及浸润情况提高有力依据。放大内镜是高像素的电荷耦合器件和电子图像后处理系统,以观察微小血管为目标,能将内镜图像放大10~100倍,对于病灶组织形态特征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线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常规内镜诊断困难的微小癌、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6]。消化内镜不仅可以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还能对符合指症的病灶直接在内镜下予以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继续发展。

[1] 陈坚. 消化内镜新技术及在早期胃癌诊治中的应用[J]. 上海医药, 2014,35(1):8-12.

[2] 李晓景. 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54(14):66-67,71.

[3] 孙曦, 王向东, 卢忠生, 等.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11(3):207-209.

[4] 韦凯扬. 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20):259-260.

[5] 别文华. 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价值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22(11):141-142.

[6] 汤治权, 陈本林.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4,1(10):1849-1851.

1006-6586(2016)10-0109-02

R735.2

A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胃窦腺癌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7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