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玲 孙楠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张洪玲 孙楠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急性脑动脉闭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多采取溶栓治疗,促进患者脑血管再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药物溶栓是临床溶栓治疗常用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机械性溶栓治疗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是当前最为常见的血管内机械性治疗方式,此次研究中探讨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本院选择急性脑动脉闭塞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采取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动脉闭塞,②均为急性发作;③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④患者及家属均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溶栓禁忌患者;②其他脑血管疾病及脑部疾病患者;③严重内科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组(n=45)和支架组(n=45),机械组患者男女比为25∶20;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2±8.5)岁;支架组患者男女比为24∶21;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6.1±8.5)岁。与机械组对比,支架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对机械组患者进行机械碎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支架组患者进行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机械碎栓: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麻,行Seldinger术,置入6F导管鞘,行肝素化处理,常规动脉造影,了解患者实际闭塞状况,通过导管,置入微导丝及微导管,将血栓机械碎裂,给予患者10万U尿激酶,并给予患者持续注射10万U/min尿激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微导管造影及时观测患者脑动脉再通状况及患者血流状况、栓子脱落状况,当患者前向血流评分TICI分级达2~3级时即可停止治疗。支架取栓:了解患者闭塞状况,置入6F导引管,使用微导丝导引,置入支架导管,并将Solitaire AB型支架置入,退出导管后将支架张开,随后将导管、支架撤入指引管,取出体外,观测支架上血栓附着状况,并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多次取栓,取栓结束后注射10~20万U尿激酶,并使用微导管造影了解患者前向血流状况,当TICI分级达2~3级时即可停止治疗。动脉内溶栓: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相关抗血小板药物,并注射肝素抗凝,3min/次。
表1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 4 5,n / %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机械组 2 2 / 4 8 . 9 1 5 / 3 3 . 3 8 / 1 7 . 8 3 7 / 8 2 . 2支架组 2 1 / 4 6 . 7 1 7 / 3 7 . 7 7 / 1 5 . 6 3 8 / 8 4 . 4 χ ² -- -- -- 0 . 0 8 0 P -- -- -- <0 . 0 5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严密监测瞳孔、神志、生命体征状况,当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时,需及时急性镇静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语言、肢体活动等均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语言、肢体活动等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血管闭塞状况有所改善,但未通畅,语言、肢体活动等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以TICI分级2~3级表示血管再通。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神经功能损伤)、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NIHSS、ADL评分采用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疗效果采用%表示,以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机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2%与支架组84.4%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机械组患者治疗后NIHSS、ADL评分与支架组相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 4 5,s ,分)组别 N I H S S A D L机械组 3 . 9 ± 0 . 3 6 4 . 8 ± 9 . 7支架组 4 . 0 ± 0 . 4 6 2 . 2 ± 7 . 8 t 1 . 3 4 2 1 . 4 0 1 P<0 . 0 5 <0 . 0 5
急性脑动脉闭塞是因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脑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脑局部血流减少甚至中断等诸多因素,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为导致的一系列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1]。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及时改善患者脑动脉缺氧缺血状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溶栓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常用方式。临床较为常用的溶栓方式包括药物溶栓、脑内机械性碎栓、脑内机械性取栓等。此次研究中,机械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患者疗后NIHSS、ADL评分与支架组相比无差异,说明采取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效果相似。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溶栓方式,其用药过程较为简单,但其药效发挥作用需一定时间,且作用于血栓闭塞近端部位的药量常较小,溶栓效果不佳[2]。机械碎栓使用微导丝、微导管对血栓进行机械性粉碎,增加了血栓与溶栓药物的接触面,使用尿激酶辅助治疗能促进血栓快速溶解,促进血管再通。使用支架取栓治疗时,使用可回收血管内支架进行取栓,可取出大部分血栓,有效减少了溶栓药物使用剂量,减少患者出血风险[3]。但支架取栓对血管的要求较高,多在较大血管内进行,而机械取栓在小血管中仍适用,推广价值更高[4]。
综上,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均效果显著,且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相似,患者预后较为相似,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治疗。
[1] 李立恒, 江桂华, 肖承江, 等.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35(3):445-451.
[2] 牛犇, 吕莹. 不同血栓治疗方案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18):3579-3580.
[3] 张燕. 不同血栓治疗方案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12):5-7.
[4] 安胜军. 急性脑血管闭塞行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的疗效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6(4):67-68.
1006-6586(2016)10-0105-02
R197.39
A
2016年6月在本院选择急性脑动脉闭塞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组(n=45)和支架组(n=45),对机械组患者进行机械碎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支架组患者进行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机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支架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机械组患者治疗后NIHSS、ADL评分与支架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均效果显著,且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