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杰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初探*
——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吴 杰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当下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互联网+”教育环境所具有的环境开放、资源开放性使高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和必须,在该种环境下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然而,不少学生对自主学习理解有失,对于海量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以辅助自主学习比较模糊。教师应对此进行了解并有效地针对问题进行指导、辅助,使得外语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并受益终身。项目组对大连工业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外语自主学习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提升外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互联网+”外语自主学习;调查研究
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为外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是语言学习极为重要的条件,没有网络环境及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学习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学生逐渐改变学习态度,为自己的决策和学习负责,并强化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学生没有利用这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不会自主学习;或者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开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其学习效果难以衡量,作为教师如何了解这些并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使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受益终身,是我们需要进行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的。为此课题组在参与文献后,对大连工业大学大二大三共133名同学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校英语、日语、汉语三个专业的133名学生。调查问卷分两部分:1一般性外语学习情况问卷(预习和复习情况)2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
(一)一般性外语学习情况问卷
1.数据说明
在各项外语学习活动中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环节中的记忆单词、阅读课文、背诵文章、通过听光盘练习听力、通过课外活动练习口语是应该普遍开展的外语学习活动。如果把经常进行上述各项学习活动作为达到充分训练水平的标准,数据表明:82.46%的学生课前预习不达标,其中近85%的同学预习单词情况不达标;87.22%的同学不常听随书光盘来纠音或提升听力;75.19%的同学课前阅读训练不达标。课后复习巩固提升环节74.43%的同学不达标:近70%的学生学完课文不背单词;84.21%的学生在课外学习方面不达标;高达91.73%的同学不去参与外语课外活动;51.88%的同学背诵课文方面不达标。在传统课堂上不可能对全部同学进行有效的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而上述数据表明课外学生的预习复习状况应有的训练又基本不存在,所以就我校来看,存在外语教学质量下降的这样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院系领导采取了开放语音室、用广播电台发送外语资料等诸多手段;教师们在课堂上会布置课前展示、课文背诵、小组剧目表演等任务帮助并监督大家训练语言,也布置作业去督促学生进行课外的综合语言训练,但是对课外的学习无法进行有效核查,因而仅凭采用上述的课外训练手段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看不到乐观前景的。
2.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1外语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对外语方面应该给自己的设定的可实现目标很模糊,没有考虑过外语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如何挂钩,比较封闭,不了解当下社会竞争中,掌握外语的重要性,因而造成学习动力就不足。2对外语学习兴趣不足。由于是理科生调到文科学语言,这些同学基础相对弱一点,有部分同学自身对外语学习比较排斥3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由此恶性循环。不能确立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进度。4自我监控力不足,自律性较差,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较易受外界影响。不能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长,外语学习中输入环节的量不够。5忽视自我评估和测试的环节。
教师方面:1没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体以个性化的指导。大部分老师都能给予整体方面宏观性的引导,但忽略很多需要个体指导的学生的需求。2很多教师忽略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监控这一重要环节,没有在适当时候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3缺乏制定科学的评估测试手段,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定位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4未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有些学生并不太愿意找老师解决问题。
环境方面:1当下泛滥的手机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刷屏等。2不良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或有一定影响。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
数据说明: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外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从5个方面展开。需要说明的是该部分的调查注重发放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的方式,采用定量的方式。在自主学习的效果、自我监督和测评等方面采取的方式为访谈,自我评述,即定性的方式在学习目的方面,55.9%和52.6%超过半数同学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语感并了解相关英语知识。单纯为了喜欢英语而进行学习的同学数量占24.1%。在当下普及的互联网环境下大家所利用的较多的资源为手机app70.7%,其次为微信公众号66.9%,网络公开课的资源利用占33.08%。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外语学习资源的优点评述中64.7%的同学认为是在于它的自由使用上,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占58.6%的同学关注的是资源免费这一优势,42.1%的同学侧重于网络资源的不断更新上,36.8%注重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有点。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频度和时长方面,平均值为每周2次每次1.2小时。最后在学习效果上,51.5%的同学认为效果不明显,只有10.53%的同学认为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问题原因:
1.大部分同学能够带着提升外语能力或增加外语语言知识的目的来进行自主学习,单纯出于兴趣来学习的同学比例占24%。说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学习动力自然就会提升。
2.互联网+环境下资源开放而且丰富,同学们较多选择手机的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网易公开课,对其他形式的资源利用不是很高。在校目前情况看,校园内没有免费wifi,学生需依靠手机流量上网,流量费用应该是学生会考虑的因素。App和公众号相比视频类资源消耗的流量会少。
3.自主学习的频率一周2次每次1.2小时时长。首先这1.2小时的效率如何不得而知,仅就学习频度而言一周2次的自主学习还是比较低的。
4.学习效果个人评价上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50%多的同学认为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同学认为毫无效果。学习效果的评价取决于学生采用的自我评估或测试的方式。认为效果不明显的同学采用的自我评估的方式可能是最后的期末测试。学生采用的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他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间接影响他之后的自主学习。
(三)访谈部分
此次调查中还对28名同学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访谈,涉及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如何进行自我监控、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如何进行评估或测试(您的自主学习效果)?等问题。
在学习进度确立方面82.4%的同学认为通过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把计划具体化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自主学习。14%的同学是依据教师的授课内容来确定学习进度,3.6%的同学是依靠手机app来辅助自己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进度。在自我监控方面85%的同学是依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来约束自己完成任务,并给与自己适当的奖励,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部分同学自控力薄弱需要依赖手机打卡或同学监督来完成这部分占约15%。就自主学习的效果而言,64.3%的同学认为很好,32%感觉效果较差,很少部分10.7%认为一般。针对如何评估或测试自主学习效果上,75%的同学是依靠做四六级之类的测试卷,10.7%的同学是借助阅读看自己的正确理解度,余下14.3%的同学依靠默写、背诵或一些手机软件中的测试来进行学习效果评估
数据分析:
大部分同学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能够自己给自己设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设定具体任务。但是有同学把完成教师的布置作业当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概念模糊。在自我监控上我校外语学生70%能利用目标监督自己完成任务,懂得用奖励方式继续学习。当然有近30%的同学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干扰,需要同伴监督,需要手机软件督促。这些同学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坚持下去的同学大部分反馈学习效果明显,对这种学习方式很认可。认为效果不明显或一般的同学大多是由于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持续时间短,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对测试部分,绝大多数同学是利用做模拟题等的传统测试方式,有少部分同学利用手机软件中的测试来考核单词、翻译等基本功。
针对实际学生水平和现有客观条件,教师可以着手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状况。
1.提升学生语言学习兴趣,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点,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兴趣和语言学习融合起来。分享更多更好适合不同学生的资源。2学校可以考虑在特定时段中在自主学习语言实验室中提供网络服务,为规避学生利用网络做其他与自主学习无关的事情,可以在每次结束后让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笔记等相关的学习证明。3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加大自主学习的时长。首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教师应不断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学生要逐步转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自主学习。4教师积极主动地研究科学合理评估测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在测试环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同学们的测试手段相对单一大多依靠模拟测试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语言类的活动,口语、翻译比赛等等使学生来了解自己进行锻炼并获得提升。5针对学生要给予概念上的解说,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并清楚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6对自控力较差的同学给予引导,主要是让其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从而循序渐进。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主观性较强,作为教师在平时注重观察,才能更客观地给予评价。
[1]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外语界》,2002(6):24-27.
[3]韩立敏.论自主的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01(6):13.
[4]王治成.“互联网+教育”能改变什么.《学习时报》,2015.6.
[5]薛松.互联网与外语教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邢飞卓.互联网+影响下的外语教学.《亚太教育》,2016.8.
[7]范雪菲.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探索》,2015.8.
[8]华文忠.在线学习外语教育新趋势.《计算机与网络》,2015.6.
*大连工业大学校社科联项目“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研究”(项目编号:GDSKLEL201617)的阶段性成果。
H319.3;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