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虹(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试论川剧在小学音乐课的传承
何雨虹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川剧作为传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川剧历史悠久,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但现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川剧如何进行教学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问题,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起点,应重视川剧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本文将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川剧该如何进行教学,主要从做好教材编制与选择、大力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将川剧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紧紧联系起来这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川剧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如今国家大力倡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两点是继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主体的作用。川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川剧教学应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川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更好的教学需要做好教材编制与选择,而做好教材编制与选择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立教材编写组。教材编写组成员应有从事音乐教学的经验并懂川剧音乐,对川剧音乐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能作曲创腔,共同努力完成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制与选择工作。第二,确定创腔原则。小学生处于发育时期,可唱的音域有限,因此,教材编写组在教材编写时需确立创腔原则,首先要像川剧,其次需曲调优美和易懂易学,最后重要的是音域要符合小学生的特征。第三,结合课目,科学配曲。以川剧音乐作为中心,结合课目的要求,进行节奏、音乐上的重新布局处理,使乐曲旋律科学流畅。
课程校本开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措施。校本课程补充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能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川剧的教学质量。川剧主要有高腔、灯戏、胡琴、弹戏、昆曲五种声腔。以高腔为例,川剧高腔保留了南北曲的优秀传统,兼具婉转抒情和高亢激昂,是构成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重要元素。如著名高腔曲目《洪江渡》《摘星楼》《五台会兄》等。文化具有地域性,川剧的教学对象多为巴蜀学生,学生接受本土文化的滋养是必要的,因此将川剧高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编入小学音乐川剧课程中是必然的要求,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川剧的教学质量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川剧的教学需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与教师一起发力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川剧的教学质量水平。学校可统一组织教师参加川剧的专业培训,聘请川剧专家定期为教师讲解川剧文化,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川剧教学水平测试,或是组织教师深入巴蜀川剧发源地区了解传统川剧文化,加深对川剧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质量,可在网上查找线上课程进行学习,还可同其他教师交换教学心得,提高彼此的教学质量水平。只有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才能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川剧知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小学音乐课堂应将川剧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紧紧联系起来,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川剧文化的熏陶。小学音乐教师可将其它课程与川剧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程中《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古诗词等,对这些语文课程篇目进行有效创编,使小学生人人能够唱演,使小学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能唱演川剧名段的风貌。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排演校园川剧,在校园文化节、艺术节时上台展示。学校可邀请有名的川剧表演者莅临学校进行表演,组织全校学生共同欣赏、观看川剧表演。通过在校内展开各种文化活动,能够让川剧文化始终围绕在学生周围,时刻接受川剧文化的熏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川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川剧的教学有着必要性。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主体的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小学音乐教师在川剧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进行总结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其作为文化主体和学习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圣东.20世纪川剧音乐的发展与改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贾春花.川剧音乐形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黄伟瑜.重庆市中小学川剧音乐教学管窥[J].四川戏剧,1991 (05):77-78.
[4]蜀唐.四川省省长肖秧说,“川剧要繁荣,要从中小学抓起”[J].中国戏剧,1993(10):49.
作者简介:何雨虹(1993—),女,汉,四川达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