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新,廉京雷,杨 杰,朱平辉,曾汝园,冯 妍
10002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王以新,曾汝园,冯妍),教育处(廉京雷);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本科生(杨杰);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朱平辉)
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以新,廉京雷,杨 杰,朱平辉,曾汝园,冯 妍
10002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王以新,曾汝园,冯妍),教育处(廉京雷);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本科生(杨杰);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朱平辉)
【摘要】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相关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中的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概括分析,了解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探索更加先进的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医学;教学模式
王以新,廉京雷,杨杰,等.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1552-1555.[www.chinagp.net]
Wang YX,Lian JL,Yang J,et al.Mod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3):1552-1555.
全科医学以1969年美国家庭医疗专科学会成立为标志[1],正式定义为一门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面向社区及家庭。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概念系统性引入我国[2],以北京、上海、广州、湖北等省市为范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着全科医学近30年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彰显。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3]。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应用于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 teaching mode,CPC),责任制实习法,导师跟踪模式等。本文对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讨论。
1不同的教学模式
1.1LBLLBL是以教师传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PPT授课,以课堂教授为主,集体讨论为辅,课后安排辅导答疑[4]。
该模式能够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节省教学资源;同时该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经验丰富的教师、条理清楚的教案、生动风趣的课件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然而该模式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未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在学习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容易思维懒惰,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其次,该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以通过各种考试为主要标准,因而忽视了知识应用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与临床脱节,不利于全科医学学生与医生角色的转换;再者,该模式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完全以书本为主,不利于学生对于新问题的思考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2PBL及其衍生模式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模式。PBL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向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5]。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Michaelsen教授在BP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TBL教学法的概念,2002年正式命名[5]。TBL是在PBL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成人教学模式,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6]。TBL是学生在团队基础上,围绕各教学单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展开主动学习,经过“个人独立预习概念-预习确认测验掌握概念-团队练习运用概念”的过程获取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7]。CBL是根据临床案例,让全科实习医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诊疗思路的教学方法[8-9]。
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积极性以及培养思考能力。国内外在生物医学教育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并且绝大多数取得了成功。但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引入国内时间短,师生充分接受并熟练应用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2)国内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期,教师及学生会出现“水土不服”,抓不住重点,形不成系统,而影响教学效果。(3)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课程,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具备洞察学生认知结构和兴趣爱好的能力。但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师大多数为临床医师,临床工作繁重,使得部分教师不具备以上条件。(4)PBL及其衍生教学模式要求学校硬件条件要“过硬”——拥有足够的图书期刊影像资料及便利的网络资源[10-11]。
1.3CPCCPC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内容:教师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1名全科医生与患者进行对话,向学生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该方法通过全科医学课间实习的教学实践,让医学生进入社区、接触社区,亲身感受社区卫生服务者的工作和职责,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通俗而且深刻,也使得教学更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参观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和运作过程,能使学生对全科医学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接触社区居民,也可以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培养和患者的沟通能力,为以后从事医疗服务奠定基础。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全科医学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在我国很多地方,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于临床、预防或者护理专业,虽然他们在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教育上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未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这方面上往往力不从心,这使得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无法对接,对学生实习不利。
1.4责任制实习法责任制实习法是让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作为责任人主动管理患者[13]。该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实习医生都独立管理病床。在管理病床的这段时间里,实习医生需要每天多次查看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检查、检验结果回报时,实习医生需要及时通知该组带教老师,并提出解决方案。若无法提出解决方案或方案错误,则由带教老师帮助分析、讲解并处理患者。除此之外,实习医生在实习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专业知识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以评价实习效果。
责任制实习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和求知的兴趣。该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身接触并管理患者,使实习医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并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每位实习生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患者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这使得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实习生通过与患者接触沟通,学会体会患者的疾苦,也提高了医患沟通技巧,有利于实习生的心理成熟和情商的提高。然而由于实习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思维水平有限,往往缺乏管理患者的自信心,而面对种种学业压力、社会压力,往往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实习医生的带教老师也往往因为现今严峻的医患形势,不敢把太多的工作交给学生,这使得全科医生实习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1.5导师跟踪模式导师跟踪模式是指在遴选导师的基础上,由全科医学科主任及教学管理组成员协同,实行带教老师和全科培训医师之间一对一导师带教制,进行全程带教指导及跟踪管理[14]。
导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科研活动的指导、学术问题的探讨,还能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14]。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能更加全身心地对实习医生进行指导,帮助其面临新的环境,如各种人际关系处理的恐惧和陌生感,帮助他们端正服务态度,融洽医患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15],并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了解和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但是由于全科医生培养的环境受限,在国内很难做到像在国外1名全科医生的培养至少安排3名导师(1名综合医院医生、1名社区机构医生、1名护理专业人员)[16]。在我国,由于医学本科生数量众多,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师资相对不足,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力量较薄弱,难以胜任导师任务,因此1对1的培养形式几乎不可能[16]。如果安排1名导师带教多名学生却又不能达到对每个学生实习情况了如指掌的地步,这样又会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时散漫懈怠。
2讨论
在当今社会,全科医生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守门人和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其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均对如何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然而由于我国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教育经验不足,即使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国情的需求。通过对各高校教育模式以及现今全科医生普遍培养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全科医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进行实习带教的教师大多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岗位,学历参差不齐,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在技能培训中起到很好的带教作用,但是往往忽视了理论教学,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脱节。(2)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课程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教材建设,这成为阻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瓶颈之一。同时缺乏完善的教学理论体系和实习管理体系也使得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工作难以达到国外先进水平。(3)政府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资金不足,学校教育经费有限,而编写新的全科医学教材、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及完善实践基地的硬件设备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使得很多学校在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方面望而止步。(4)在我国从入学到进入大学前,大多数地区的教师都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长期习惯于这种教学方式,这导致学生对于突然转变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甚至有厌烦心理。
对于以上问题,首先需要国家加强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严格审查教学基地和师资资格,各院校应该培养拥有专业全科医学的理论师资队伍和社区医生队伍[17]。其次,教育工作者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应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并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以促进知识的掌握以及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把临床内容与社会医学、心理学等结合起来[17]。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四大原则:遵循职业特点素质教育的原则、适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超前性和实践性的原则[18]。教师在重视分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适量增添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让学生从经验中获取知识,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淡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在理论教学上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不要过于深奥。还可以增加中医药、针灸及推拿的教育内容,中西医并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19]。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通过案例讨论、辩论赛、知识竞答、临床社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9]。当然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理论教学和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反而会使得在相同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面变窄;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种模式各具优点,可以灵活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它还是一门“人学”,所以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20],还应注重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其坚毅的品质以及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让其敬畏生命,学会关爱他人,服务人民,体会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真谛。
虽然我国在全科医学的教育上有很多薄弱的地方,但是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对全科医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会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经过不同高校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科医学正在向更好的方向上发展,全科医学未来的光明指日可待。
作者贡献:王以新负责文章的构思、起草及获取研究经费;廉京雷负责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做批判性审阅;杨杰负责文章的撰写;朱平辉、曾汝园、冯妍负责文章内容的指导。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李芳健,王家骥.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刍议[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3-4.
[2]李长明.关于当前医疗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建设的三点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2.
[3]黄星.基于CIPP模型的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4]Wu H,Sun X,Shi RL,et al.Effect of PBL+L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 introduc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10):1176-1180.(in Chinese)
吴辉,孙翔,石如玲,等.PBL+L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76-1180.
[5]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28-129.
[6]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3):84-85.
[7]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8):105,140.
[8]吴健,刘地川.CBL教学法对促进全科医生水平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6):936-937.
[9]Duan YY,Zhang GM,He JC.Effective analysis of CBL teaching mode in cardiovascular teaching procedure[J].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2,25(6):111-112.(in Chinese)
段玉印,张桂敏,何建超.心血管外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5(6):111-112.
[10]Yu B,Wang YJ,Li Y,et al.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BL process in present stage of medic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J].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2009,8(1):61-63.(in Chinese)
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11]Wang HJ,He SX.Possibl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PBL model applied i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10,18(5):900-905.(in Chinese)
王红军,和水祥.PBL教学法在中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00-905.
[12]Qi DJ,Zhang LH,Wang S,et al.Evaluation of case-centered,problem-based and community-ori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in general practi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2):418-420,424.(in Chinese)
齐殿君,张联红,王爽,等.“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18-420,424.
[13]Li XY,Tian ZB,Wang XM,et al.Undergraduates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in clinical placement[J].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5,29(2):16-17.(in Chinese)
李晓宇,田字彬,王雪梅,等.“责任制实习法”对本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2):16-17.
[14]Zhu WH,Fang LZ,Dai HL,et al.Utility of tutorial system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managemen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4,12(3):333-335.(in Chinese)
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等.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 (3):333-335.
[15]姚永祥,王宏智,刘建迪.实行实习医生导师制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50.
[16]高力军,吴群红,郝艳华,等.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4,28(1):58-59.
[17]吕慈仙,李学兰.国外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启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8):779-782.
[18]Yu XY.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general medical clinical teaching[J].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ultures,2015,12(8):79-80.(in Chinese)
郁晓燕.全科医学临床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15,12(8):79-80.
[19]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7(4):84-89.
[20]He KR.Discussing th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general practitioners system[J].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2014,31(4):291-293.(in Chinese)
何昆蓉.论全科医生制度下的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4):291-293.
(本文编辑:闫行敏)
Mod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
WANGYi-xin,LIANJing-lei,YANGJie,etal.
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BeijingAnzhe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re are four modes of the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namely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in school,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general practitioner job-transfer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The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determin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future,so the modes and effect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 are vital.The paper generalized and analyzed different mod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revealed their advantages and deficiencies,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advanced modes of general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t school.
【Key words】General medicine;Education,medical;Teaching mode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14YJJ156)
通信作者:王以新,10002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E-mail:wangyixin6417@sina.com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13.017
(收稿日期:2015-12-10;修回日期:2016-03-15)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朱平辉,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E-mail:zph355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