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英译研究

2016-02-02 05:43任明珍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接受美学

任明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0)



接受美学视角下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英译研究

任明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0)

【摘要】在博物馆对外开放展览的过程中,外语参观者日趋增加。这些参观者在博物馆的整体评价体系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和载体,蕴含着精湛睿智的工艺技法和唯美绝伦的文化艺术价值。瓷器解说文本的翻译为瓷器文化的对外展示和传播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博物馆瓷器文本英译;接受美学;翻译原则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在博物馆展览中,博物馆解说文本是有效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中国博物馆的解说词都配有英文翻译,这既方便了西方观众的参观游览,同时也是向他们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接受美学在瓷器解说文本英译中的运用

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中,中文文物介绍信息往往是和英文文本先后并行排列的。按其内容来看,排列的类型大概分为两类。其一是中文文本为主,依照中文行文特点和博物馆庄重风雅的风格,英文文本亦步亦趋翻译而成。二是中文文本与英文文本并为平行文本,依照各自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中英两种介绍相对分离。下文将说明接受美学理论为何能运用到瓷器翻译中,并且对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和瓷器命名翻译进行剖析,引出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英译策略和原则。

(一)接受美学与瓷器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对于翻译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瓷器的翻译更是如此。

(二)博物馆瓷器展品解说文本英译的剖析

瓷器展品名称的信息性非常强,其主要功能是向博物馆观众提供所展览瓷器器物的各种信息,更好地欣赏瓷器展品。古代瓷器名称的表述比较繁琐复杂,它不但包含一般陶瓷器物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器物的窑口、制作时代等内容。

1.瓷器名称命名的顺序

瓷器名称一般表明器物的特征,具体包括釉彩、纹饰、器形等信息。从瓷器名称的结构看,汉语众多并列的属性名不可平行译作英语,必须考虑语序结构等因素。另外,作为博物馆展品的瓷器名是有空间 限制的,还应考虑观众的阅读环境。因此,源语信息应当突出重点,便于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信息。从心理接受的角度看,颜色与形状是观众远观器物最先获得的信息,因此,英文中应将此修饰语前置,纹饰工艺等可用 with 结构缀于通名之后。年代与产地信息可单独分离换行,而避免译名过长,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译文的修饰语顺序可归纳如下所示:

汉语瓷器名称结构:年代产地——色彩——形状——纹饰

英译瓷器名称结构:色彩——形状——纹饰

年代

产地

【例1】选自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译文】Famille-rose Openwork Porcelain Vase with Revolving Inner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例2】选自 大英博物馆

Blue-and-white Ewer with a Woman Playing a Four-stringed Pipa

Ming Dynasty, about 1600-1620

Jingdezhen,Jiangxi Province

——明青花琵琶女水罐(笔者译)

例1中,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瓷器名称简洁明了,信息充足。年代与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便于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同时,英文解说文本也是按照色彩、形状、纹饰、年代和产地的排列顺序。例2中的这件“明青花琵琶女水罐”先说明色彩,blue-and-white(青花),然后说明形状,ewer(水罐),最后用with结构引出纹饰。由此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瓷器名称的英译文本与大英博物馆的瓷器名称顺序一致,符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西方观众的思维习惯。

2.瓷器釉彩的翻译

中国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

斗彩、广彩、三彩等釉下与釉上合绘釉彩,其名称由于代表了特定的上釉彩工艺,应当看做专有名称翻译,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如,广彩—guangcai,三彩—sancai。

另外,对于流传西方较广的釉彩名称,应尽量保留其已经被西方读者接受的译本,遵从约定俗成原则。如:粉彩—famille rose,斗彩—douca等。以下这个例子选自大英博物馆中国瓷器展厅。

【例3】选自 大英博物馆

Famille-rose Teacup and Saucer with Two Crowned Lions

Qing Dynasty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清粉彩双狮茶杯&杯托(笔者译)

对于这种已经被大英博物馆这样的世界级博物馆已经采纳的说法,国内博物馆在翻译这些瓷器色彩时,应该予以参照。

3.瓷器器形的翻译

中国瓷器从东汉至明清,制作工艺不断发展,每件瓷器上都显示着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对于因形命名的,可采用直译,如:观音—Bodhisattva-shaped,棒槌—woodenclub-shaped,令读者一目了然;对于已经被西方读者接受的译名,应当尽量保留,如:将军罐—temple jar;另外,要避免容易引起负面联想的词汇,如:胆式瓶,若直译为gall bladder-shaped vase“胆囊形状的花瓶”,就会给游客以不愉快联想,可采用相似的形状物体替代,上例可译pear-shaped vase。

4.瓷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种文化中特有的词汇与词组,有其特殊的内涵。文化差异越大,文化负载词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文化负载词含有源语言丰富独特的文化信息,翻译时需要补充并解释相关目标语读者可能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

首先,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采用增补背景知识的翻译策略。

【例4】选自 中国国家博物馆

白釉暗花三系罐

明永乐(公元1403年-1424年)永乐官窑生产的白釉瓷器,加工精细,温润如玉,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故有“甜白”之称。

【译文】 White-glazed Porcelain Jar Incised with Floral Design

Ming Dynasty,Yongle Era (1403-1424)

White-glazed porcelain by Guan(official)Kilns during the Yongle Era was known for fine quality and pure color-as gentle as jade-resulting from low iron content.The color evokes a sweet feeling, hence it was also referred to as tianbai (sweet)porcelain.

例4的英译文本对白釉做了补充说明。笔者通过走访看到,明永乐年间烧制的白釉瓷器比其它时期烧制的白釉瓷器釉色更白皙透亮,正如解说文本中介绍的那样,温润如玉。

三、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翻译原则

接受美学以译文读者角度入手,主张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读者或者语言接受者,强调译文应注意“信息对接受者产生的整体影响”。因此,在进行瓷器名称翻译时,译文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次的对应上,而要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在内容和格式上做相应的调整,适应观众的文化语言背景。

要采用一致原则。英译文本的内容应当一致。对同一展厅或者同一类的展品只能有一个相对应的英译名称,不能在不同地方出现同一展厅或展品不同的英文译名。

四、结论

接受美学以译文读者为着眼点,关照文本的阅读和接受层面,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译文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读者的阐释。文博类翻译文本是一种兼具说明性和文化性的综合类文本,中国古代瓷器不仅是中华文物宝库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因此,翻译这些文物词语时要反映特有的民族内涵。这些词语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到其对应词语,在翻译时,要融会贯通,既要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符合西方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3][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213.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任明珍(1989-),女,河南,硕士研究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博物馆文物解说文本的英译。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接受美学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