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精彩“补白”

2016-02-01 05:13俞瑾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补白空白点海伦

俞瑾

“留白”是一些和文本有所联系但是未直接表现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让读者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教师对这些空白点合理补充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补白”。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化的补白,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感悟,促进对未知内容的学习,从而不断延伸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其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慧眼独具,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内涵,善于利用文本的“留白”,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同时,课堂补白,加强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背景“补白”,激发兴趣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主旨,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但是,有些课文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接触得较少,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适当地采取网络或者课外资料等方式来对文本写作背景进行“补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透彻了解文本。

例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文章描述的是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大肆侵略,音乐家肖邦因此只能到他乡生活,但是他虽然身处异乡,却不忘国家灭亡的耻辱,在临死之前,要求自己的姐姐一定要将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这个标题可以说是肖邦心灵最深处的呼唤,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肖邦对自己祖国的极致之爱。但是学生对当时作战的情况并不了解,影响学生的文本解读,于是,教师就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当时波兰的时代特点,了解肖邦为什么会被迫离开故乡,肖邦在异乡的艰苦生活以及忧愤的心情。通过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学生再去阅读课文,就能更加容易,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补白的最佳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对题目产生疑惑的时候补白文本,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文本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背景补白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证实自己的猜想,这样的过程又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文本“补白”,激活想象

教师应该利用好作者留下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体会作品内含的意蕴,这样就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具有对文本进行补白的能力和敏感度,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沟通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学生营造氛围,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文本。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文本中描写海伦努力练习说话的情景,在这句话的句末出现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就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教师就要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空白点的意义,采取恰当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发挥想象领悟文本内涵:“同学们,不要小瞧这个省略号,它的后面可是有很丰富的内涵的,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让我们一起到海伦的世界看一看。你看见海伦在做什么呢?海伦·凯勒除了练习说话,在其他方面她还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假如是你陷入黑暗之中,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会这样坚强吗?”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学生们都沉浸在文本中,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将自己刚刚想象中的画面记录下来,谈谈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许多文章设置悬念的地方很多,这些让师生都回味无穷。这些悬念都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目的是让读者无尽想象。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意未尽”之处,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仔细地体味,充分发挥想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三、词语“补白”,引发共鸣

在文本中,作者通过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所说的“言为心声”,所以要想读懂人物丰富的感情,就要学会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作者通过遣词造句,蕴含自己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利用好文本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语句的精妙,去感知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感悟文本抒发的情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时,在课文的第三节有“不辞而别”这个成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补白:

师:这句话里的“不辞而别”同学们怎么理解?大家想一想,这个瀑布这么壮观,大家也很喜欢,它为什么要“不辞而别”呢?

生:因为以前壮观的瀑布现在已经变样了,而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人类,所以它不高兴了,就选择了“不辞而别”。

生:以前的瀑布让大家欣赏,带给大家快乐,但是,人们却不好好珍惜它,它怎么会不伤心呢?它肯定要选择躲开人类啊。

师:瀑布就要离开人类了,在走之前,它还想说点什么吗?

生:人类啊,你们为什么不注意保护我们,保护环境呢?看见美丽的瀑布,你们不开心吗?

生:朋友,就是因为你们不注意环境保护,我才要消失了,你们没看见吗?你们快醒醒吧!别再执迷不悟了。

通过恰当的补白,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也使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读词语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解释,而应该是联系具体的语境的体会,从而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内涵。通过词语补白,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词语变成生动的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四、情感“补白”,抒发情怀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抒发,课文,不仅叙事状物,更重要的是承载情感,每篇文章都寄寓了作者的深情厚意,作者抒发情感的途径是对文本的精心安排。但是,有些时候这种感情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宣泄,而是欲言又止的婉转,在文本中设置了大量的空白,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情感蕴藏,让学生做到情动才涌。

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段内容详细写了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小时候,两人整天在一起,同进同出,但是长大之后,两人却分隔两地,很少见面。针对这段内容,教师进行了情感补白的环节:“今天是中秋,是全家欢聚的日子,但是,苏轼却不能和自己的兄弟在一起团聚,这时对弟弟的思念是不能避免的,那么,大家想一想,苏轼这时想对弟弟说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发言,有的说:“弟弟,哥哥很想你,很担心你过得好不好。”有的说:“弟弟,你还好吗?还记得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时候那些欢快的日子吗?”这时,学生好像成为了苏轼本人,已经成为了文本的角色,深深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激发了自己的情感的宣泄。

对文本进行情感空补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拉近与文本角色的心灵距离,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文本进行深刻透彻的理解,甚至出现独特新颖的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抓住了作者抒发的情感,才是真正理解了作品的精髓,可见,情感补白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恰当的补白,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文本,形成独特的内心感悟。要想让学生在享受读书的快乐,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补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重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假如教师能够抓住文本中的“留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恰当补白,那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让教学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汤家小学)

猜你喜欢
补白空白点海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作文起步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