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

2016-02-01 05:48彭加敏
法制博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帮扶

彭加敏

江苏省句容监狱,江苏 镇江 212412

谈对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

彭加敏

江苏省句容监狱,江苏镇江212412

摘要:监狱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他们有的生活无着落,有的中途辍学,得不到应有的管理和教育,更谈不上享受普通孩子的幸福生活,还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强有效关注。这既是对未成年群体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使他们能顺利健康地融入社会,也是为在监狱服刑人员能安心踏实服刑、提高改造质量、早日出狱减少后顾之忧,更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

帮扶,即帮助扶持,在这里是指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帮助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以下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在生活、就学、法律和心理上的困惑,使之顺利个体社会化的措施。服刑人员因犯罪入狱后,他们的子女陷入了特殊的状态,成为了需要社会关怀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的生活无着落,有的中途辍学,得不到应有的管理和教育,更谈不上享受普通孩子的幸福生活,还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相关部门等进行协调,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体现了社会的一种关怀与责任,也是为服刑人员能安心踏实服刑、提高改造质量、早日出狱减少后顾之忧。

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

(一)经济现状

一般地,有子女的服刑人员大多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入狱后,不仅在精神上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而且会导致家庭收入骤减,除了给正常的家庭开支外,还要给服刑人员购买生活用品以及会见路费等,这对于已经少了一大截收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不少失去父亲的孩子还会失去母亲,因为丈夫服刑而感到生活失去希望提出离婚的妻子并不在少数,经济状况不佳的她们往往认为自己无法养育孩子而将其扔给孩子的祖辈,不管不顾。这更加使得服刑人员家庭的经济状况令人堪忧。

(二)教育现状

2005年司法部组织的“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调研课题组数据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辍学的人数占被调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13.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的辍学群体在其父母入狱后显著增大。被调查的服刑人员中,其未成年子女在父入狱前就已经辍学的占未成年子女辍学总人数的17.56%,在父(母)入狱后辍学的为82.43%。

即使正在上学的孩子,也显现出了诸多困难,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的学习费用捉襟见肘。第二,亲人入狱带给他们的社会歧视和生活无助,导致他们很难像其他孩子一样顺利完成学业。第三,亲人入狱使孩子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习遇到困难时无法与亲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他们大多难以完成义务教育,继续深造的机会更少。

(三)心理现状

一贯被孩子视为学习榜样的长辈突然成了罪犯,这对于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强烈刺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父母的犯罪行为与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相抵触,心灰意冷而产生自卑心理;担心被老师、同学和伙伴知道会瞧不起自己而产生自闭心理;对自己的前途茫然,产生恐惧心理;对他人的劝说产生逆反心理;对别人的进步产生嫉妒心理等。另外,由于服刑人员自身的违法行为,对子女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又将其社会污名留给了子女,使其言行稍有偏失,即可能被贴上“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标签。笔者在河南支教时,就曾遇见过类似的案例,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开了一家理发店,父亲因暴力犯罪在服刑。作为镇上唯一一家理发店,这家人的经济状况比较好,并不存在经济困难。然而孩子从小受有暴力倾向的父亲影响,父亲服刑后,母亲忙着养家没时间教育他,周围邻居闲言碎语也很多,因此这个孩子在还不懂得暴力是什么的时候,已经有了潜在的暴力意识。他经常会模仿父亲的举动,拿着自己的小皮带一边抽打母亲一边骂骂咧咧。母亲却认为这只是孩子在闹着玩并不当回事。在众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定然还有很多,因此,如何合理调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状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对策

开展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可以帮助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之感受到人文关怀,维护社会稳定,尤其是对服刑人员而言,更可以帮助他们尽早改过自新。当前,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各级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工作及其运行机制,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不断地加以建立、调整和完善。

(一)构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长效帮扶机制

2013年,备受关注的南京两女童饿死案虽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存在现实意义却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深思考,以免悲剧再度重演。2006年,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组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逾60万,他们生活困难、流浪乞讨及辍学现象严重,尤其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犯罪率远远高于社会普通未成年。调查结果显示,其中94.8%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没有受到过任何形式的社会救助,曾受到过社会救助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仅占总数的5.2%。当年,国家6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目前有些省市有“太阳村”,但它缺乏家庭温暖,管理模式单调统一,也有的孩子被寄养在亲属家,但经济上又难以获得支持和保障。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遇事办事,过节送温暖就可以的,它必须具备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具备有力的法律政策依据,具备良好的管理帮扶模式,它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实现从抚养监护、教育管理、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到心理服务等方面的良性运转,确保帮扶效果。要建立帮扶领导工作小组,统筹规划,通力协作,实现组织保障;创立可行性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加强督促检查,实现制度保障;开拓资金渠道,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为政府开源节流,实现资金保障;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援助,提供法律和心理支持,可以进行政府购买服务,尤其是未成年孩子的个性在成长的关键期,必须提供心理辅导,维护心理健康,实现服务保障。

(二)构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的支持系统

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涉及到社会、经济、法律、心理等多个领域,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到家庭、社区、学校等多个平台的有机统一,需要全社会多方投入,并且组成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帮扶队伍。实际工作中,发现供需不对等,社会资源十分紧张,帮扶领域比较单一,有的重形式轻内容,有的重物质轻精神。为此,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多方协调,层层落实,建立健全帮扶机制,规范组织与管理,加强落实与监督。要保证信息畅通,通过走访、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时摸清所在地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经济条件、是否就学、身心健康等,便于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同时,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发动,营造积极的氛围,消除民众的偏见,以正性的舆论导向提升对这个特殊群体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社团、机构和个人积极地投身其中,如在学校和社区,要尽量避免同学和邻里孩子对他们的歧视,避免因父母的过错而给无辜的孩子们贴上负性“标签”,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严重的可能会将他们推向社会,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三)构建服刑人员中特殊未成年子女的帮扶个案

对这些未成年子女的帮扶,从形式上看是帮助、指导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质上是为了使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在家庭、社会上成长,因此对他们的帮扶必须体现出良好的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搞走过场,以至于造成形式浮夸,内涵失效的局面。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孩子,如失管失学、失“依”流浪、身体疾病等,更加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这个年龄段,是未成年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期,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在此本应是收获勤奋避免自卑的过程,他们应该接受正常的家庭和学校教育,获得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学有所成,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信心。相反,因为父母的错误和社会的无视或遗弃,亲子关系缺失,同伴关系也没能建立,他们就会感到自卑和可悲,缺乏社会存在感,致使同一性混乱。因此,对这些特殊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应该建立帮扶个案,利用一对一的帮扶模式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计划。要善于发现他们最紧迫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需求评估,进行供需对接,哪个需要经济和就学上的帮助,哪个需要心理和法律上的援助,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要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实施帮扶后,做好阶段性的评估,如有必要一定要有延伸服务,进一步跟踪服刑人员的变化情况,稳定帮扶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如就学帮助中,要随时注意他们的学业情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等。这样,通过实施个案帮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结果发生,使之能接受正常的个体社会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个性品质,对狱中的亲人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和安慰。

[参考文献]

[1]王健,彭云龙,孙学俊,张广岩.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2).

[2]姜志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对策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9).

[3]金灿灿,计艾彤.服刑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及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5(08).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315-02

作者简介:彭加敏(1993-),女,江苏东台人,江苏省句容监狱民警。

猜你喜欢
帮扶
抓好帮扶困难党员的关键点
健全党内激励关爱的制度机制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