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梁敏,出生于1995年5月,现在是2013级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的一名学生,本篇文章针对《荷马史诗》中的一个选段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临死前请求阿基琉斯归还遗体”和“普里阿摩斯请求阿基琉斯归还孩子遗体”两个场景等进行论述。作者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描述,塑造了阿基琉斯这一饱满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古希腊人民对人生、对生命的看法。
一、阿基琉斯这一人物形象
阿基琉斯是一个勇敢善战、残暴鲁莽、有情有义、狂妄自大的战斗英雄。
阿基琉斯作为联军的主将,敌军看见他的盔甲,就会后退数十里,足见其勇敢善战;当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杀死后,他愤怒异常,丝毫不理睬赫克托尔“不让狗群撕食我的躯体”的请求,不仅杀了他,还残暴的在赫克托尔亲人面前拖拽他的尸体,炫耀自己的胜利,发泄心中的怒火,让赫克托尔的亲人悲痛万分,由此可见阿基琉斯的的残暴鲁莽;
但当普里阿摩斯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求他归还儿子尸体的时候,他又不计前嫌,款待赫克托尔的父亲,并归还尸体,由此可见其有情有义;
阿基琉斯的狂妄自大则表现在他扬言“谁也休想阻止狗群扑食赫克托尔的尸体”这句话上面,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神的蔑视。
总之作者塑造的阿基琉斯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性格鲜明、拥有七情六欲的饱满人物形象。
二、古希腊人民对人生、对生命的看法。
(一)古希腊人对个人价值的判断以及对生命的态度。
他们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厚度指在战场上获得荣誉。例如普里阿摩斯称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为“勇士”、“神一样的阿基琉斯”、 “宙斯钟爱的壮勇”由此可见其对阿基琉斯勇敢善战的肯定。杀死自己儿子取得的荣誉与杀掉自己儿子的仇恨相比,普里阿摩斯更看重这份荣誉,而不是血缘亲情,凸显出希腊人把战争中获得的荣誉放在生命第一位。
他们认为: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例如神安排给阿基琉斯两种命运,一是幸福长寿地在家里活,一是轰轰烈烈地死在战场上,阿基琉斯毅然决然选择后者,为朋友报仇,然后轰轰烈烈地死,做一个人人铭记的英雄。例如:普里阿摩斯成自己的晚年为“痛苦的暮年”。
他们看重短暂的人生的短暂欢愉。例如,普里阿摩斯带着悲痛的心情,为着要回儿子尸体来到阿开亚人的船边,和阿基琉斯产生共鸣后,依旧“满足吃喝的欲望”、并主动要求安排睡觉的地方,以便更好的“享受酣睡的愉悦”。这一现象源于古希腊人对短暂人生的珍惜这一生活态度。
总之古希腊人民对生命的态度便是:默默无闻的活不如轰轰烈烈地死;他们重视在战场上获得的荣誉,胜过任何东西,例如亲情。
(二)从神与人的关系及对比中,揭示出来的人生的悲剧性以及辩证思想。
1.神与人的关系及异同
古希腊的众神不是普度众生的菩萨、不是道德模范的基督,他们是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他们的人性在于:他们拥有人的七情六欲,会按照人的心理动机行事。例如为了一个金苹果——虚荣心,几个女神会不择手段诱惑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宙斯会因为自己被欺骗而降罪于人类。他们的神性在于:他们不会死,拥有凡人所没有的能力,如变身。
神与人的不同点除神性之外,还有以下内容: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不受道德的约束。他们不会遭受人的苦难,拥有绝对的生命长度,甚至主导凡人的生活,但神却没有办法轰轰烈烈地死,像人那样实现自我价值。
简而言之,神与人的不同点在于神拥有神性;人与神的关系便是:神主导人的生活,决定人的祸福,但神却不能像人那样实现自我价值。
2. 人生的悲剧性。
我们可以从阿基琉斯与普里阿摩斯的交谈中来体会人生的悲剧性。
(1)一方面:无论是战胜的阿基琉斯和还是被杀的赫克托尔,他们都会在年轻时带着荣誉死去。而他们的父亲也都拥有着同样的宿命——拥有荣誉财富,但到了痛苦的暮年,当邻近的人们对他们骚忧窘迫,家中无人挺身而出,使他们免于困苦和灾难。从阿基琉斯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这种掺合着幸运与不幸的命运是由神给予的。是神替不幸的凡人编制的生活的网线。而神给予不同人不同的命运,不受道德限制,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来,使人没有了半点避免不幸命运的方法,只能被动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生的悲剧性的一方面。
(2)另一方面: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迈向死亡。能使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会受到短暂生命的限制。在短暂的人生中还要承受生活的苦痛。
总之,人生的悲剧性在于:人类生命的短暂、人生的被动性以及生活的苦痛。
3. 辩证思想的体现。
我认为辩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个方面:
在人与神的对比中:神在心智和心力上都极大地超过凡人,不要受道德价值约束,拥有永生,但神却没有办法像人那样轰轰烈烈实现个人价值;人,虽然生命短暂,命运不由自己做主,但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厚重而严肃,能选择让自己的人生轰轰烈烈。
总之,人与神之间各有缺陷、优势。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三、总结
简而言之,这两个场景通过对“赫克托尔临死前请求阿基琉斯归还遗体”和“普里阿摩斯请求阿基琉斯归还孩子遗体”的描写,塑造了阿基琉斯这一勇敢善战、残暴鲁莽、有情有义、狂妄自大的战斗英雄形象;从而揭示了古希腊人民对人生、对生命的看法:默默无闻的活不如轰轰烈烈地死;重视在战场上获得的荣誉;人类生命的短暂、人生的被动性以及生活的苦痛使人生具有悲剧性;人与神之间各有缺陷、优势揭示了辩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