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静
摘 要:中国历来被认为是乡土社会,国民安土重迁,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依此文化发展出来的文学,便强调田园乡居之乐,且伤离别、悲行旅。实则,中国古代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是个以农耕定居为主的乡土社会,而是充满了各类游人流民,以及游之活动的世界。由此我国的游文化也源远流长,由最初的游荡无度,发展到借远游以超越现实困境。
关键词:游;游文化;晚明小品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一
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上是由安居业农者和不安居业农者组成的,安居者则乐业,居无定所的人则游离流走于社会各地,成为游民流氓。游民无土无业,从定居社会来看,自然显得飘忽、不稳定、没有立足点,可是他们也因此显得无拘束、无负担。因此,“游荡无度”的游手、闲汉,乃一转而成为具有美感的人物,“身在法令外,纵逸常不禁”的游侠、流贼,也忽然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生活方式。离开了土地、生业,心灵才能获得优游的空间。游,乃因此成为具有人生意义的字眼。
这时游的涵义是极其丰富的。如鼓腹而游,是酒足饭饱之后无所事事的晃荡;游荡无度,是生命的放浪,挥霍青春的快感;游食诸侯,是追求能施展抱负的机会;周游天下,是跨越空间的限制,向世界无限地拓展……游,在此便含有自由、不受拘束、超越固定界限等意义。
然到了汉兴以后,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的道德,发展精耕农作;在政策上重农抑商,提倡返本、敦厚之文化精神。在这种居民意识的定居社会中,《楚辞·远游》中“去国怀乡”的士人形象及其精神内涵,乃因此铭刻在汉代以后的知识分子心灵之中。远游不再是逍遥的上天与天地同流,或理想的追寻,而是遭受打击后,被迫丧失乡土,故远游是孤寂、寒冷、憔悴的。行役之苦,游子之哀遂出现于《古诗十九首》中“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然,东风摇百草”。因此游是远离,田园则是归所。从汉末张衡赋《归田》以来,王粲赋《登楼》,陶渊明赋《归去来》,田园或归田园居的行为,代表返璞归真、弃俗涤尘,以安顿人自我的灵魂。
二
明代游记小品却相对于这个传统,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山水旅游”正是“归园田居”的另一端,所表现的乃是不安土重迁,不以田园为价值的归向;不认为游只是暂时的出离,而需要返回,也没有乡愁。这些游子亦不叹漂泊、伤身世,因此家园与旅游并不构成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晚明小品文家似乎只是热情地游玩、游观、游赏、游历,并记下了他们的游观踪迹与见闻。在游时,他们既不系念家乡的娇妻、幼子,更不会认为出游代表身心遭污染,而须回归田园去洗涤灵魂、抚慰入世的创伤。相反的,游的行动即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游览之处即是圣洁世界,代替了田园乡土,可以此作为身心止息的处所。
晚明小品文家,游踪虽不及徐霞客之广远,但精神意趣却仿佛。如袁中道《东游记》便说家是不能常住的,欲离家远游。一者,吴越山水可以涤浣俗肠;二者,良朋胜友,既可以学问相印证,又可会晤消日。以上两者皆为旅游所创造的价值。在此,家,代表世俗社会;出游则开启了自然界和人文意义的世界。游,不再有离别的感伤与遭尘垢污染的危机。袁中道的说法,逆转了旅行游观背后都支撑着浓重的伤别意识的传统价值判断,揭示了晚明人士以游为理想的价值取向,这在游文学史上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
晚明短短几十年内,就产生上述众多的记游文字,出现如此多的游人,甚至有以旅游为职业志向的,这与当时人们旅游价值观念的转变无不相关。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明代后期形成的以反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社会思潮紧密相连。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张扬个性、追求性灵成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三袁”高举性灵大旗,喊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自己胸意流出,不肯下笔”的口号。在这一张扬个性的时代,文人摆脱田园家庭的羁绊,大量出游,在纵情山水的过程中,获得了主体的自由和心灵的彻底解放。因此,把晚明游记小品文放在时代思潮的背景下审视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更多地流露出了文人的真精神、真性灵,具有生活化、个性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等特色,体现了鲜明的个性解放思潮。当时的小品文作家主要有“三袁”、钟惺和谭元春、王思任以及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
“三袁”之一袁宏道可谓出色的小品文家,山水游记代表了袁宏道散文的最高水平,为明代山水游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袁宏道酷爱山水,喜爱游历,是个“放浪丘壑,怡心山水”的人。
晚明小品文作者张岱在张扬个性的旗帜下还发现了生命自性的存在,因此他的作品较重视主观感受体验。如《湖心亭看雪》描写了西湖的茫茫雪景,经营出一种空寥境界,作者的冰雪操守和宁静超脱的精神境界,被这一片雪光隐隐约约地反照出来。
晚明文人之游是复杂的文学现象,也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我国游文化历代沉淀的结果,也是晚明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在晚明所形成的以游为理想价值、为人生追求的新的旅游价值观念与以反传统、追求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的双重导向下,文人大量出游,纵情山水。至此,山水旅游已成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张扬个性的表现。晚明游记小品,为我们揭示了文人独特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在旅游中获得的生命价值,体现了晚明游之精神的崭新面貌。
参考文献:
[1]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刘俊田:《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段大林:《唐诗三百首汇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