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华
故乡的千层饼
□刘家华
转眼之间,离开故乡豫南那个叫刘庄的地方21年了。从愣头小伙到两鬓霜染,21年来,故乡的千层饼一直在脑海里涌现、跳跃、翻腾,让我魂牵梦萦……因为,那里边有故乡的影子,更有母亲的味道。
记得小时,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经常吃不上一顿“好面”(小麦面)饭,除非过节气和家里来了客人,要么就是生病了,母亲才会从平时盖得严严实实的小面缸里,舀出一小碗好面来,用水和好、拌匀,揉成一团,放在盆里醒着。
开始烙千层饼时,母亲先把面团切成鸡蛋大小、揉好,剥上一两根小香葱切碎,用小磨香油、盐巴在碗里调匀,把面团擀成一个圆饼状;再把拌好的香葱均匀地撒在饼子上,对折几下,待整个饼子面上都沾了葱、油后,卷成团,把两头捏实后按成小圆饼状;最后用面杖擀成原来的圆饼状,放在铁锅里烙。待饼子烙成又焦又松软,葱油味飘香时,就可以出锅了。母亲把烙好的千层饼叠在一起,切成三角状,再装盘上桌招待客人。儿时,一顿香喷喷的千层饼大餐,就成了年少时我们的最爱。
母亲叫刘丰云,是个要强能干的人。20岁时就成了村里令人羡慕的妇女主任,还入了党。嫁给父亲后,生育了5个儿女,不得不辞“官”操持家务。当时,我家只有一间20多平米的茅草房,一遇到下雨天就漏得吃不上饭,没地方睡觉,母亲从没怨言。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发生在9岁的那年秋天,父亲外出不在家,生产队按人头每人分了200多斤红薯。因为抓阄时没有男人在,红薯就分到了最偏远的地块,离家足有一公里。那时,年轻的母亲就用箩筐一趟趟往家担,9岁大的我就和母亲一起用小篮提,不知道在夜晚啥时间,1000多斤红薯硬是被搬完了。
从我懂事起,母亲就在为家日夜操劳。为了能让我们5兄妹冬天穿上一身新花做的棉衣,还不耽误白天挣工分,她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拾猪嚼花,有时去晚了就被别人拾掉了。花捡回来后,母亲把它晒干,再用棒子敲开后弹成棉花用。为了能在春节时把全家人的新衣服赶制出来,在无数个漫长的寒夜里,母亲伴着昏黄的煤油灯,摇着那部老旧的纺花车,不停地拧花转线。每晚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仍能听到纺车在“吱呀、吱呀”地响着……
母亲脾气倔心肠好。每当我生病时,她就会烙上一个焦香松软的千层饼,悄悄用毛巾包着,和着她的体温塞到我的被窝里。生活无论过得再穷,母亲也绝不容我做“贼”。记得有一次嘴馋,偷了邻居家一个鸡蛋换了一串糖葫芦,被母亲知道后,用绳子把我栓到树上饿了整整一天。晚上收工回来,母亲又心疼地为我烙了个千层饼,并给我讲了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最后被枪毙时咬掉母亲乳头的小偷的故事,从此让我明白了“饿死不做贼”的做人道理,之后就再没拿过别人家的东西。
母亲一生命运坎坷,吃了不少苦。听大舅舅讲,她老人家小的时候,因为活儿好脾气倔,往往出力不讨好,常常挨外公的打骂。嫁给父亲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当时我曾想:等我长大了,一定把父亲好好揍一顿,替母亲出出气……那时,由于家里穷,到上高中了我还只有1米5几的个子,体重只有80多斤。“这个家不好,咱再找个好家吧!”那年,只有6岁多的我对母亲说出了这样的话,结果被母亲教训了一顿。这个“典故”,一直被长辈们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传了许多年。
如今,母亲故去一年多了,已到中年的我,在吃饭时,还要烙上一个千层饼。每当闻着饼子上那充满葱花、小磨香油味道和故乡、母亲的味道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千层饼时,眼前就浮现出了故乡和母亲的影子……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说是一个婴儿在出生前,向上帝辞行,诉说人间路途遥远,担心一个人孤独无助,感到害怕。上帝告诉他说,你不用害怕,我已在人间安排了一个天使,你的一切都由她来照顾。婴儿问上帝天使的名字,上帝说,名字不重要,你可以叫这个天使——妈妈。
妈妈!是她给我了生命,抚育我成长,教会我做人,伴随我一生。假如真的有天堂,我愿妈妈在天堂里无忧无虑;假如真的有来生,我还愿意您当我的保护天使,生生世世品尝您做的千层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