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降逆法治疗经行吐衄一则

2016-01-31 05:32指导王东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杨 洁 指导 :王东梅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中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清热降逆法治疗经行吐衄一则

杨洁1指导 :王东梅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中医院,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运用清热降逆法(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行吐衄一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吐衄;清热降逆;清肝引经汤加减

经行吐衄是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常伴经量减少,又称为倒经或者逆经。本病最初载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叶氏女科证治》称之为“逆经”、“倒经”:“经不住下行而从口鼻而出,名曰逆经”。龚廷贤在《万病回春·调经》中说“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乱也。”比较明确地揭示了“经行吐衄”的病因乃因火、因热为病,引起肝气上逆,气逆血乱所致。此病相当于西医的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肺胸膜或实质而引起周期性经前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

近几年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王老师对其研究颇深,治疗上多着眼于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佐以润肺益气,收效颇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内异症之经行吐衄经验总结如下。

1虚实论治,以实为主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月事异常》认为倒经“多由阴虚于下,阳反上冲”所致。《傅青主女科》认为经行吐衄多由于肝经气机逆乱,血液随之妄行所致。王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经行吐衄可归为虚实两端:虚则素体阴虚,经行时阴血下溢,阴血亏虚,虚火上炎,灼肺伤络,络损血溢,以致吐衄;实则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郁化火,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冲气挟肝火上逆,血热气逆,灼伤血络,迫血上溢,故上逆而为吐血、衄血。正如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悱郁,诸病生焉。”经行吐衄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上以实证者多见。

2遣方用药

王老师认为,对于经行吐衄的诊治,应审因辨证,选方用药。虚者一般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衄,量少,色黯红,属肺肾阴虚证;经前或经期吐衄,量较多,色鲜红,属肝经郁火证。逆者宜顺。治疗上主要着眼于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临床上常以《中医妇科学》清肝引经汤加减为主。清肝引经汤原方主治血热而冲气上逆所致的吐衄病症,其原组成药物为当归、丹皮、茜草、牛膝、白茅根、白芍、生地黄、川楝子等,现今临床上多以赤芍易白芍。虚证者原方基础上加百合、沙参等。实证者,清肝调经,原方基础上加桃仁、红花等。此外,经行吐衄多与情志有关,故而经行吐衄者应多注意情绪调摄。王老师认为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并配合中药调理,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验案举例

患者周某,女 ,19岁,学生, 2015年6月9日初诊。患者经期咳嗽、咯血半年余。2015年1月出现经行咯血,量少,色红,经净后咯血止。平素月经4~5/30,量少,色浅红,无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及小腹疼痛,气短,神疲,乏力,余无不适。近半年经行咯血伴剧烈咳嗽,血色鲜红,入睡后缓解,偶伴有发热。2015年1月1 9日行肺部CT检查,无异常,曾服苦荞麦片等中药治疗,效果欠佳。LMP:2015年6月2日,行经期间咳血5~6次,色红,量较多,咳嗽,余无不适。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干,2日1行。舌红,苔黄,脉弦细。否认性生活史。2015年2月18日: B超:正常,血CA125:35IU/L。西医诊断: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经行吐衄,证属肝经郁热,肺脾之气受损,治以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佐以润肺益气。方药组成:苦参9g,黑芥穗9g,女贞子9g,旱莲草15g,川牛膝15g,赤芍9g,沙参9g,玄参9 g,小蓟9g, 白茅根9g,丹皮9g,枇杷叶9g,百合9g,百部9g,桂枝9g, 14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6月30日。现为月经周期第29天,近几日咳嗽,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给予上方加紫草9g,白茅根、玄参改为15g。14剂,水煎服,云南白药 2瓶。

三诊:2015年7月14日。LMP:2015年7月3日,经量较前稍增,色暗红,无血块,月经周期第一天入睡前咳嗽剧烈,无咯血,胸闷,胸痛。入睡后缓解。5天净,现月经周期第12天,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2015年7月1日复查血CA125:23IU/L。给予初诊方加白僵蚕9g,蝉衣9g,白蒺藜9g,紫草15g,白茅根改为15g,陈皮9g,14剂,兼服丹莪妇康煎膏3瓶。后随诊月余,经期偶有轻度干咳,咯血未再复发。

按:本病之因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傅青主女科》云:“经来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人以为火热之极也,谁知是肝气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顺而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血随气为行止,气安则血安,气动则血动……”,指出了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血热,肝火所致。肝藏血,主疏泄,肝经郁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如正值经时,冲气挟肝气上逆,血随气涌,而致吐衄;亦有因肾虚,火逆而致者,肾阴不足而肝肾之火气上逆,灼伤血络而致。

总之,临床上经行吐衄以肝经郁火型多见,肝郁、血热、气虚相夹杂,治疗以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为主,兼以润肺益气。在清肝引经汤加减中,以玄参、牡丹皮、赤芍、苦参凉血清热,牛膝引血下行为主,臣以小蓟、白茅根、旱莲草、紫草凉血止血,枇杷叶、百部、百合、沙参养阴润肺,降逆止咳,佐以女贞子补肾益阴,黑芥穗引血归经,桂枝解肌退热,白僵蚕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降逆平冲,止血润肺益气之功,用一派清热药物恐滞肝脾之气,故用白蒺藜、蝉衣疏肝,陈皮理气健脾,此外白僵蚕及蝉衣有镇静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入睡前剧烈咳嗽症状。同时配合云南白药加强止血之效,丹莪妇康煎膏软坚散结、疏肝理气增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62-164.

[2]杨鉴冰,姚飞.经行吐衄证型分布及治疗方药文献分析[A].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5):03.

[3]应镇红.何嘉琳治疗内异症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32.

(收稿日期:2016.01.28)

【中图分类号】R271.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38-01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结局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诺雷德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及分析
不同补片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分析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