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娟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验案举隅

2016-01-31 05:32冉雪梅周金龙指导苏文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心悸辨证论治

冉雪梅 周金龙 指导:苏文革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山东 济南 250000



医话医案

林慧娟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验案举隅

冉雪梅1周金龙1指导:苏文革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论述林慧娟教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之法,并举验案一则,以析其法。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悸; 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

林慧娟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40余年,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慧娟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处方思路独到,用药量小而精,疗效明显。

1中医病因病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1],其属中医心悸范畴。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而主血脉。心之气血阴阳协调,心神则安。若先天不足、久病、饮食劳倦、情志不调或感受邪毒,导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调,必将影响心藏神、心主血脉的功能,心不藏神,心神失养,或血脉流通不畅,以致心悸不安。林教授指出临床最常见为阴虚火旺者,多由禀赋不足,久病失养,或劳倦思虑太过,或久坐久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阴血虚少,心失所养,又心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热扰心神,而发为心悸。正如张景岳所言:“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吴澄:“阴气内虚,虚火旺动,体瘦心悸”。心悸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失衡,则心失所养作悸;标实为外邪、气滞、血瘀、痰饮、火热,心被邪扰而作悸。林教授强调虚实之间可以兼见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

2辨证论治

2.1以虚证为主的心悸治疗心气虚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心气虚弱,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动则气耗,故活动后诸症加剧。治宜健脾益气、行气活血,方选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人参、黄芪、党参为君药,益气养血生津,且人参有较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2],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麦冬、五味子合人参益气敛阴,加丹参、桃仁、三七、川芎行气活血。

心阴虚者症见:心悸,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阴液亏少,心失濡养,故见心悸;津液不能濡润口舌,故见口干,少津;脉管不充,故脉细数;心神失养,可见心烦,失眠。治当滋阴养血、养心安神,方选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若心烦甚者,手足心热,盗汗,颧红,则为阴虚火旺,林教授指出当在滋阴养血基础上加入黄连、知母等苦寒药清泻心火,方选心疾宁(人参、当归、白芍、紫石英、知母、炒枣仁、生地、黄连、虎杖等)。心疾宁是林教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之方,方中生地黄与当归为君药,滋阴养血清热,黄连、知母、白芍、人参共为臣,黄连知母苦寒,滋阴清热,白芍、人参益气养血。紫石英、虎杖、柏子仁、酸枣仁、三七粉为佐使,紫石英镇心安神,虎杖清心止痛,三七粉活血化瘀,柏子仁与酸枣仁相须为用,养心安神,虎杖、柏子仁通便泻热。以上诸药共奏滋阴养血、泻火安神之功。

血虚者症见:心悸,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淡。血虚则心失濡养,神不守舍,故见心动不安,失眠多梦;头目失养,见头晕眼花。当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选归脾汤合养心汤加减。“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重在补气,意在生血,适当木香、川芎加行气活血之品,补而不滞。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益气健脾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2.2以实证为主心悸的治疗痰湿、痰热者症见:心悸,胸脘痞满、纳呆、心烦、失眠,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痰湿停聚,久而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出现上述症状。当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本证型临床多见,且症状多变。若兼心前区疼痛,则为心脉失养,加川芎、当归、葛根、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活血通脉;纳呆嗳气者加木香、砂仁行气除胀;便稀苔腻者加苍术、白术健脾除湿;虚烦失眠者加知母、夜交藤、合欢皮清心安神;心悸发作频繁者加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的药物,如胆南星、石菖蒲、元胡、甘松、人参等[3-4]。

气滞者,多以肝气郁结为主,因情志刺激而发作,伴有胁胀,善太息。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功能性心律失常。治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然气滞证临床多与血瘀证相兼为病。林教授指出心主血脉,脉络以通达为要,气血以周流为和。气滞则血瘀,血行瘀滞致心脏失于气血的滋养,导致心气不宁,而出现心律失常。血瘀者,多伴有胸闷,胸痛,气滞重者为胀痛,血瘀重者为刺痛,舌晦暗或有瘀点。治以行气活血,益气通脉。方选补阳还五汤合生脉散加减。丹参、赤芍、三七行气活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人参、黄芪、天冬、麦冬益气养阴,加用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元胡、郁金、甘松既行气止痛,又具有控制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4]。

3典型病案

患者郑某,男,36岁,因“阵发性心慌2月余”就诊,患者近2月因工作劳累,压力大,出现阵发性心慌,伴头晕,短气,乏力,口干,纳可,二便调,眠差,需服“安定”入睡,自服“养心氏”等药物,效果不佳。故于林教授门诊就诊。查体:形体略瘦,面色少华,体态如常,舌淡,苔薄黄,脉细促,T:36.2℃,P:90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律不齐,每分钟可闻及3~4个早搏。辅助检查:EKG:多发房早,holter:①多发房早,3670次/24h。②短阵房速,共9阵,最长28次/阵。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多发房早,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林教授分析指出:本病当属“心悸”,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治则治法:补虚固本为主,益气养阴,安神定悸。方选:心疾宁合生脉散加减,整方如下:生地、黄连、虎杖、人参、天冬、麦冬、五味子、知母、紫石英、白芍、柏子仁、炒枣仁、炙甘草,服用7剂后复诊:患者诉其心慌减轻,仍失眠、头晕,纳可,二便可。舌脉同上。处方:上方加白蒺藜、夜交藤、水煎服7剂,1周后三诊:患者心慌减轻,头晕改善,夜寐有所好转,仍乏力短气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复查holter:房早570次/24h,短阵房速,2阵,最长19次/阵。处方:上方人参加量,加玄参,水煎服14剂。四诊:药后症减,基本无心慌发作,活动后无胸闷气短,纳眠可,舌脉同上。处方:上方继服14剂。随访至今,患者已无早搏发作。

按: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心悸”,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患者因工作劳累,思虑过度,耗伤气阴,心神失养,故出现心慌,短气,乏力;心神失养,神不得守,故见失眠;头面失其濡养,故头晕,面色少华;阴虚则火旺,上灼口舌,故见口干,苔黄。治当益气养阴,清心安神。方选心疾宁加减,方中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清热,黄连、知母、人参、天冬、麦冬、五味子、白芍共为臣,白芍、天冬滋阴养血,人参、麦冬、五味子取生脉散之用,益气养阴,黄连、知母苦寒,滋阴清热。紫石英、虎杖、柏子仁、酸枣仁为佐使,紫石英镇心安神,虎杖清心止痛,柏子仁与酸枣仁相须为用,养心安神,虎杖、柏子仁通便泻热。复诊仍头晕、失眠,故加白蒺藜活血祛风平眩,夜交藤养心安神。三诊乏力、短气症状明显,人参大补元气,故人参加量,配合玄参滋阴凉血。服用14剂后,早搏无发作。

总之,快速性心律失常属心悸范畴,林教授指出由于气血关系密切及阴阳互根,临床往往虚实夹杂,证型兼杂,病机复杂,因此临床要仔细辨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方可取得疗效。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7-178.

[2]王天成.人参皂苷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4):309-310.

[3]秦彩玲.有毒中药天南星的安全性和药理活性的研究[J].中草药,1994,25(10):527-530.

[4]魏华民.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2015,13(2):152-158.

(收稿日期:2016.01.14)

【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33-02

猜你喜欢
心悸辨证论治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