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论心开窍于耳

2016-01-30 17:54李涵修宗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音灵枢耳蜗

李涵,修宗昌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

【中医多学科研究】

从乐论心开窍于耳

李涵,修宗昌△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

《黄帝内经》提出“肾气通于耳”,又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肾与耳的关系,现代学者多从中医经络及临床实例角度探究。故通过文献复习,从文化与中医两方面解读心与耳的关系,乐由耳感心,知音者,心相契也。另一方面,也从心肾两个角度对“开窍于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见解:心肾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

心;耳;乐

《素问·金匮真言论》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历来引起学者争议。笔者认为,东方的一切技艺(包括中医)都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尝试论述《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心开窍于耳”的理论来源。

1 知音者,心相契也

古人提出“心开窍于耳”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须从孔子对乐的态度讲起。

1.1 乐以通心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孔门关怀的诗、礼、乐当中,音乐与情气之感通更甚于诗和礼,这可以说是古义。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乃为学之次第,朱子将其概括为“学者之初”、“学者之中”与“学者之终”。《礼记·乐记》直言:“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1.2 以心感乐

音之入耳,声之高下、前后、远近所来,音之粗细、长短,须与心相结合方能细辨。原文涛[1]等认为,“五音”为五类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声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张景岳言:“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等都从一定程度上暗示心以感乐。

《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注云:“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曰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可见,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已超越感官(“非徒闻之以耳”)而诉诸心灵(“契之以心”)。孔子与舜可谓莫逆于心,心心相契。是故朱子在《集注》中与门人的问答曰:“观此处须见得夫子之心与舜之心分明为一,感之至深。某谓正好看圣人忘肉味处,始见圣人之心如是之诚,韶乐如是之美。须就舜之德、孔子之心处看。”正音所感如此,所思之事大,而饮食不足以夺其心也。舜之乐尽善尽美,而孔子闻之,深有所契于心者,只是心自与那道理合[2]。心开窍于舌,惟专注所食之物,方能细辨五味。今不知味,皆因心沉浸在音乐中而不自拔。

2 心肾与耳关系

心、肾与耳之间的关系,与中华传统文化重道轻器及以心契乐息息相关。

2.1 心之于耳,道也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乐以通心,以心感乐,知音者心相契也。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就可理解“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乐乃道之大成,道之大成有赖于心气的充沛,以耳听乐,乐以通心,心以感乐。故《伤寒论》第75条说:“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古今医统》曰:“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等。当代学者对此亦进行了相关研究:林天东[3]指出,临床上常见的耳鸣,耳聋、脓耳及脓耳变症(如耳源性化脓性脑炎)等都与心切切相关,并提出大部分耳病从心及心与其他胜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来着手治疗,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王洪田等[4]对225例主观耳鸣患者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情绪不仅是第一位的耳鸣诱发因素,而且也是影响患者最严重的5个项目中第一位因素。

2.2 肾之于耳,器也

《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讲的是“闻五音”,五音是音乐最基本因素,指音色的高低长短强弱,肾对于耳的作用就是闻到乐最基本的因素。然而乐之内涵只能由心来品味。又《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耳……在音为羽”,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肾与物同属器的层面。由此可推耳外在的形貌、位置、坚脆及听力可视肾。古代医学名著对此有大量论述,《灵枢·师传》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灵枢·本脏》曰:“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医学心悟·入门辨证诀·耳》所曰:“耳者,肾之窍。察耳之枯润,知肾之强弱。故耳叶红润者生,枯槁者难治,薄而白,薄而黑,薄而青,或焦如炭色者,皆为肾败”等。另一方面,肾亦有可能影响耳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耳蜗内毛细胞静纤毛的缺失,导致耳蜗毛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5];陆丽明[6]等指出,肾与耳具有相似的构成成分,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和免疫关联,肾虚可造成血清钙、铁值下降,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耳蜗功能;心通过调节供血和血压,从而影响耳蜗微循环,影响耳的功能发挥。

3 小结

综上,心肾开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当然,心肾开窍于耳与经络循行的机理有关。同时这也从一定意义上提示,临床耳朵相关病变非一味从肾入手,有时也可适当考虑从心论治。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本文抛砖引玉,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析为何心开窍于耳,以期管窥传统文化对中医的意义。

[1]原文涛,王林玉,李春晓.浅谈对中医“五音”的认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23-24.

[2]朱熹.朱子全书(第1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231-1233.

[3]林天东.“心开窍于耳”小议[J].北京中医杂志,1986(5): 22.

[4]王洪田.选择注意对耳声发射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8,22(6):346-350.

[5]李洵.耳鸣、耳聋、眩晕与肾脏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5):14-15.

[6]陆丽明,曾婧纯,李盈.“肾开窍于耳”与“心寄窍于耳”的对比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2):32-34.

Discussion of the Heart Opens Into the Ear from the Theory of Music

LI Han,XIU Zong-che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Heart opens into the ear”by Mu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n the Analects,music brings profound happiness to people and serves to cultivate human emotions.With the music,they can know each other deeply which not only through ears but also mind.This article hopes to search the relation between heart and ear in deeply using this theory.

Heart;Ears;Music

R222.15

:A

:1006-3250(2016)05-0628-02

2015-10-09

李涵(1990-),广东汕头人,医学硕士,从事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修宗昌,硕士研究生导师,Tel:13428802677,E-mail:xiuzhongchang@163.com。

猜你喜欢
五音灵枢耳蜗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试论西夏文韵图《五音切韵》的开合口排列问题——以成对韵字为例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