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杰(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介入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肺癌介入治疗的术后康复护理
江 杰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介入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析肺癌介入治疗的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护理用于肺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肺癌介入治疗;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在呈上升趋势,不断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经支气管动脉对肺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是如今最为主要的肺癌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肺癌介入治疗术后采取正确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将研究肺癌介入治疗的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介入科诊治的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2.4±3.1)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55.6±2.8)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临床诊断标准,且征得患者与其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身体功能训练,在训练时应分3个阶段进行。第1个阶段,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练习与肌肉群活动,一般情况下,训练频率为每6 h一次,每次训练5遍[2]。第2个阶段,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法以及有效的咳嗽,另外,还可适当进行捏、举等活动。第3个阶段,主要的训练为步行,在该项训练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不断完善康复护理的内容,在康复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2.2心理护理:肺癌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介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说明自身的病情变化,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工作。
1.2.3疼痛干预:手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的,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若发现患者的咳痰次数持续增多,应及时让患者服用化痰的药物,避免咳痰、咳嗽加重疼痛。在患者疼痛感发作时,护理人员可利用多种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和电视节目等,促使患者放松心情。若有需要,也可适当使用吗啡等镇痛类药物为患者缓解痛苦。
1.2.4防止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或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应强化护理,定时为卧床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防止患者产生褥疮。术后,尽早为患者拍背,辅助其排痰、咳嗽,采用雾化吸入以及正压吸痰等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并多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若患者出现反应迟钝和咳嗽无力的情况,护理人员需尽早施以纤维支气管吸痰[3]。在术后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呼吸,预防术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经过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GQOL量表进行调查问卷,主要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均为满分100分[4]。
1.4统计学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1例(4.00%),无动脉血栓情况出现,并发症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5例(20.00%),出现动脉血栓的患者3例(12.00%),并发症发生8例,并发症发生率32.00%。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χ2=18.867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躯体功能(80.42±5.13)分,心理功能(81.86±7.14)分,物质生活(77.89±9.26)分,社会功能(82.75±9.08)分,总分为(80.14±7.25)分;对照组躯体功能(70.82±7.43)分,心理功能(72.08±9.11)分,物质生活(70.07± 9.58)分,社会功能(72.81±8.02)分,总分为(71.08±8.01)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显著(t=3.7354,P<0.05),有统计学意义。
肺癌介入治疗介于外科和内科治疗间,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该疗法能在影响的指引下经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实现化疗药物的输入以及采用栓塞肿瘤血管术,促使药物能直接接触肿瘤处并发挥作用,致使肿瘤组织因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6]。在患者行肺癌介入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疼痛干预以及预防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体来说,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4.00%)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20.00%);观察组无动脉血栓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3例(1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4.00%)显著少于对照组8例(32.00%)。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80.42±5.13)分高于对照组(70.82± 7.43)分;观察组心理功能(81.86±7.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8 ±9.11)分;观察组物质生活(77.89±9.26)分高于对照组(70.07± 9.58)分;观察组社会功能(82.75±9.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81 ±8.02)分。
综上所述,在肺癌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辅以康复护理,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游栋,游洪,赵勇,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211.
[2] 张素香,苏月,朱爽,等.1例肺癌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905.
[3] 郭爱林.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71-271.
[4] 徐雷.肺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216.
[5] 晁淑玉.肺癌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 (6):228-228.
[6] 华朝晖,陈耀敏.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3-4.
1671-8194(2016)21-0232-02
R473.7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