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汉文
立冬以后,应该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时候可以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然而,一到冬天,有的人总是比别人怕冷,不管穿多厚的衣服仍感到全身冰凉。专家认为,过度怕冷可能是疾病表征。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自身的供暖系统出了状况。
1.全身冷阳气不足。阳气是身体的热源,在体内发挥加热和温煦的作用,当阳气充足时,血液会沿着大小经络把这些热能散布到全身各处,包括四肢的末梢——手足。
(1)吃养阳食物。这类食物摄入体内,通过脾胃的转化很容易变成阳气,养阳食物中最适宜的肉类是牛肉、羊肉、鸡肉,调料是姜和葱,蔬菜是马铃薯,饮料是红茶。需要注意的是,养阳的食物不要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使手足冰冷的问题得到缓解。
(2)温灸气海穴、关元穴。它们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
(3)温泉浴。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质之一,大多数温泉中都含有硫磺成分,常泡温泉,可以使更多的硫磺成分来振奋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手足冰冷。
(4)晒后背。肩背部是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特别是大椎穴,通过它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2.手脚凉,身上不太冷的人经络不通。体内经络会因情绪、压力等因素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使血液输送的阳气和热能受阻,于是导致手足冰冷。
(1)热水浴足。双脚的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状。如果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更好。
(2)瑜伽莲花坐。正常坐姿,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将左膝盖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膝盖尽量接触地面。换右腿重复动作。坚持练习可以活动多处韧带,让全身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通畅。
(3)多吃舒通经络的食物。很多芳香食物具有舒缓情绪的作用,可以使经络中的气血流通自然顺畅,让阳气散布全身。例如,将玫瑰、薄荷加入三餐,不仅颜色好看、气味芳香,还有很好的舒通经络作用。
(4)梳头百遍。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早晨起床后是梳头的最佳时间。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多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3.手脚冷、面色苍白、皮肤发干是供血不足造成的。血液是运输阳气或热量的载体,如果供血不足,就只能维持重要器官用血,远端的体表和手足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身体感觉寒冷。补充供血,让血液充足流动是这类人群御寒的根本原则。
(1)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食物转化成需要的血液来供养全身。所以,有时候单纯吃补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调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等。
(2)多吃补血食物。贫血的女性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女性低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怕冷的女性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大枣、阿胶等。
(3)滚法按摩血海穴、三阴交穴。帮助补血的穴位和经络。用小玻璃瓶或小擀面杖,以中等偏重的力量,在穴位及周围按压、滚动即可。
(4)每天半个小时运动。积极进行耐寒锻炼,可以促进制造热量的肌肉生长,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运动还会促使热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打太极拳、慢跑、步行、健身运动等。 【编辑:陌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