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玲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之间,建立起了稳定的极具潜力的经济贸易关系,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带来长久红利。但由于历史原因、地缘政治纷争以及双方实际利益的差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通过结合自贸区的发展历史,分析现状,提出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经济贸易关系 世界经济 亚太地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源于1991年,达成组建贸易区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贸易百分比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中东自贸区包含11个国家、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经济实体。
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也有各自产业结构的相互结合互补。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得益于双方的自然条件。两个地区山水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关。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先天优势使得双方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优秀的自然资源。其次,双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友谊,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中,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立场基本一致,可以达成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共同愿望。最后,双方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合作与互补。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
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和赞同。中国与东盟十国一致认可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是复杂且有意义的,世界上人口最大的自贸区建立计划就在2002年的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被确立下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工作进入更高、更深的合作领域,双方正式开启了双面发展的新模式。
建立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10年 。始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开启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和建立的崭新进程。随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十国开始进入正式的贸易往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执行行动中。在执行过程中,涉及降税计划,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主要谈判结束。
第二阶段:2010~2015年。截至2015年,中国-东盟各国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也出现了零关税的现象,绝大多数产品用于广泛深入开展开放性的贸易服务和投资。
第三阶段:2015年之后。当基本雏形已经建立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逐渐走上轨道,开始进入不断地巩固和完善阶段。
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是双方在未来的合作重点。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规划战略中,东盟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节点,大战略的实施必将会促使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2.1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货物贸易协议》签署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发展势头日趋猛烈,自贸区中的各个国家不断开放互惠互赢的合作模式,南南合作充分体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潜能,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据我国相关部门综合统计,2014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
与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相比,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1%左右,其中,与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在东盟十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缅甸、越南和菲律宾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使当地经济发生了急速的增长。针对与货物贸易相对应的服务贸易来说,从2000~2011年,10年的时间内,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逐年递增至1822亿美元,是2000年的6倍之多。2009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下滑,但也达到了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随着经济复苏,截至2011年,中国服务对外贸易达到4191亿美元,总量呈现递增态势。
2.2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相互投资的速度
无论是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还是东盟十国对华投资,相互之间的投资不断增强。据商务部统计,东盟对华投资协议额截至2010年底高达550亿美元,虽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对华投资额度一再下降,但东盟仍然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联盟国。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从2005年的10亿美元起步,以每年0.5倍的增长率为基点,截至2007年,中国在东盟各国的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自CAFTA建立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投资也逐渐自由化,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流动来促进相互之间的投资。CAFTA建立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至55%,这一数据充分证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被高速拉动,总值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对外投资,解决国内能源与化工行业的生产力过剩、技术装备闲散、生产成品滞销等问题,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一些企业也加入到国家的行列,开展延展自身的对外投资项目。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向投资额达到150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仍是菲律宾、老挝、柬埔寨和新加坡,这些国家的投资进口实现进一步增长。
2.3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习总书记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曾经做过这样的陈述,他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出现利好的环境下,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步实现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同时,会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针对周边国家会开展务实合作。实践证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将持续利好,包括给东盟在内的邻邦带来重要的互惠互利。由此可见,通过与东盟各国建立自贸区的举措,中国及对方贸易国的经济都获得了显著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我国的制造业方面尤为明显,这将有效带动我国能源动力及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双方的经济合作领域将再度拓宽,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加大,在金融、保险与电子领域都将获得更大规模的合作。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等行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发展。
从能源来看,东盟国家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因素,在食品及能源上比我国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条件,而且它的电子产品方面也比我国具备更先进的发展条件。因此,我国针对东盟国家的进口货物则主要集中在石油、棕榈油、天然橡胶等资源型产品上。这源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机构,产业多为原材料加工和生产,因此需要的原材料进口就会增多。我国进口材料的增多就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对方国家经济产业机构发生变化,使得他们更注重生产进出口货物的产业。相对而言,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等产品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东盟各国对这些货物进口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我国该类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改变或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此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也不断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在东盟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份额将会继续增加。伴随着中东双方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相互之间的优势产品进出口贸易将不断增多,这对于双方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3.1 地缘政治纷争对自贸区发展的不利影响
自古存在的我国同日、美等多国地缘政治纷争对自贸区的发展有不利影响。自CAFTA与中国签订协议后,它同时与日本、韩国等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与美国也修订了新的经贸合作条约,这证明东盟各国妄图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领头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同日、美等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纷争的反映。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强国之一,它对东盟的贸易政策被看作是保持友好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日本在东南亚有很大影响力,但受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的刺激,再度强调增强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它妄图实现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共同体,妄图抗衡欧盟和自由贸易区的竞争以确定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从而实现世界大国之梦。中国同样以亚洲为依托,注重发展与东亚地区的关系,FTA战略将东亚列为首选对象。中日同为亚洲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纷争上,两国也尤为明显。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为了巩固和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保障国土安全,都妄图通过与邻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取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应对欧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侵袭。中日的FTA战略都将东亚列为优先发展的对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更激烈的地缘纷争。在金融领域,中日一直在暗中争夺主导权,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使日本经济影响力稍显逊色。CAFTA的建成,是中国在东亚地区地缘战略的成功开端,增强了中国对日本的地缘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3.2 东盟各国自身发展受内外环境的制约
东盟经济组织内部的状态直接影响贸易区的成败。在自贸区内,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多种经济发展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实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体系内存在,整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谈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此外,成员利益的不一致造成其合作模式的难度加大,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但影响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影响自贸区内其他国家的进一步合作。东盟各国受到美国市场的严重影响,由于美国自身并不希望任何力量在东亚地区呈现高速崛起,因此,它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表现出最大的不安。自中国东盟自贸区签订协议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相继与东盟签署了双边贸易规定,这样的认可是通过为东盟提供优厚的报酬来实现的。
由此可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道路并非坦途,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历史将会证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是双赢的选择。CAFTA的建成是我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初步体现,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区域环境,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聂德宁.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亚洲开发银行[EBOL].http://www.adb.org.
[3]张蕴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J].亚太经济,2003(3).
[4]中国外交部驻东南亚各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EBOL].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2(a)-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