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利
(长春师范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77例临床疗效分析
于晓利
(长春师范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疗效后可以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选择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有咳嗽症状的患者1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7例。治疗组用自制中药方来治疗,而对照组给予通宣理肺丸来治疗,治疗后将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显效43例(55.84%),有效27例(35.07%),无效7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39例(50.65%),有效26例(33.77%),无效12例(15.58%),总有效率85.07%,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处理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自制中药方来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较高的安全性,适于临床应用。
中医;病毒感染;呼吸道;咳嗽;临床疗效
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们说的“上感”,它是因为上呼吸道被细菌或是病毒感染。在中医领域将其名为感冒,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体正虚外邪易侵袭而入,难以抵抗外界风邪,均由肺部护卫功能不全所致,故也把它称为“伤风”。追溯到隋代的610年,在医学家巢元方所写《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过“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合,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1]。在明清时候,中医理论的温病学越来越多的联系实际,理论也日趋成熟,不仅包含了各种急性的传染、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医理、诊断治疗知识,这些都使中医对上感理解得越为透彻,医者对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临床上用中医中药缓解咳嗽症状,对其病势发展有较为明显地疗效。本文通过自拟的中药方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临床确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有咳嗽症状的患者1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7例,男35例,女42例,年龄21~65岁;对照组77例,男37例,女40例,年龄23~69岁,患者有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交代患者进食要清淡、少油腻,同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服药治疗后观察所有患者的咳嗽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等。
1.2.1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用自制的中药方进行治疗:取荆芥6 g,紫菀6 g,百部6 g,桔梗6 g,金银花6 g,连翘6 g,川贝母6 g,半夏6 g,甘草3 g,黄芩6 g,杏仁6 g,冬花6 g,五味子3 g,桂枝6 g,板蓝根10 g,薄菏1 g,加红枣两粒,两片生姜。该药方用水煎至400 mL,早晚分2次饭后服,连续服用1周。
1.2.2 对照组:给对照组患者服用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组成,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服,大蜜丸一次2丸,1日3次。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改善,咳嗽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缓解和减轻,还要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体征都没有有效的改善,咳嗽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更为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数据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显效43例(55.84%),有效27例(35.07%),无效7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39例(50.65%),有效26例(33.77%),无效12例(15.58%),总有效率85.07%,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处理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初期多表现为邪袭肺卫风邪袭肺,肺失宣肃,之后就是肺火上亢,同时可出现肺失宣肃,甚至邪气封闭于肺内,更为严重则脾胃之土气已绝。感染后期则是肺部阴气耗竭或是瘀血痰浊蕴阻于肺。上感和现在的流行性感冒,在临床症状上,都表现为上呼吸道炎性反应和全身中毒表现的产生,但轻重则有不同。病毒性感染主要以鼻子不通气、流鼻涕、打喷嚏、咽喉干肿而发痒、咽喉肿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的局部炎性反应为特点,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一般比较轻微;流行性感冒则以全身性的中毒表现为主,如高热、头晕头痛、全身乏力、酸疼,而上呼吸道的炎症偏轻。这两种感染的发病率都极为高,而且有可能诱发成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甚至引发肺炎、肾炎、风湿病等其他疾病。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可兼夹湿、滞、痰、结、瘀等有形之邪,所以治疗都要配合上祛湿、通滞、化痰、消结、散瘀等方法。本文自制方中荆芥祛风,解表,镇痰;紫菀、百部、桔梗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川贝母、冬花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杏仁止咳平喘;甘草与金银花、连翘、黄芩同用清热解毒,可用于气喘咳嗽;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薄菏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在不同程度上中药可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事实上比它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显著缓解病毒感染后的肺部发生的病理变化。中药能够刺激体内干扰素的生成,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等,进而起到缓解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死亡人数的目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不良反应较西药少。通过自制中药方来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较高的安全性,适于临床应用。
[1] 刘凤丽.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青春期健康,2014(6):49-50.
[2] 严丽萍.中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43-44.
R256.1
B
1671-8194(2016)36-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