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联合外洗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16-01-29 20:40:16李霞,郜志宏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化疗



中药口服联合外洗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李霞郜志宏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048006)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口服;中药外洗;化疗;临床研究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不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患者过早停止化疗最常见原因之一,接近1/3的癌症患者会发生CIPN,症状从刺痛感和麻木到集中到手脚的刺痛。虽然还未从分子水平明确其产生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确定像铂类和紫杉烷类等几种化疗药物可以破坏外周神经系统。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完全缓解CIPN所致的疼痛[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口服联合外洗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因化疗而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其中胃癌31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7例,乳腺癌10例;其中运用奥沙利铂50例,运用紫杉醇1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3~67岁,平均57.1岁;周围神经病变分度:Ⅰ度12例,Ⅱ度15例,Ⅲ度3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8.2岁;周围神经病变分度:Ⅰ度14例,Ⅱ度15例,Ⅲ度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分布、使用药物及周围神经病变分度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周围神经病变分度标准[2]。0度:正常;Ⅰ度:感觉异常和(或)腱反射减弱;Ⅱ度:严重感觉异常和(或)轻度无力;Ⅲ度:不能耐受的感觉异常和(或)显著运动障碍;Ⅳ度:瘫痪。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口服联合外洗。内服方:黄芪30 g,鸡血藤30 g,党参20 g,独活15 g,丹参20 g,桂枝10 g,当归10 g,牛膝15 g,赤芍20 g,王不留行15 g,僵蚕10 g,丝瓜络10 g,络石藤10 g,全蝎10 g,海风藤15 g,羌活15 g,生姜3片,大枣5枚。随症加减。水煎300 mL,分2次口服,每日1剂。外洗方:红花30 g,透骨草30 g,地龙15 g,细辛5 g,川芎20 g,附子10 g,水蛭10 g,土鳖虫10 g。水煎2000 mL,煎后先熏蒸四肢,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搓洗四肢,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 mg,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周围神经病变分度减轻1度及以上者;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但周围神经病变分度无减轻者;无效:自觉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分度无减轻者。

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

讨论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引起神经病变的抗肿瘤药很多,几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被认为有神经毒性,代表性的有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长春新碱、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等。CIPN属中医学“血痹”范畴,其病因是药毒伤络。其病机是药毒伤络,导致气络痹阻,络气郁滞而致络脉瘀阻,不通则痛,气血失荣而致四肢麻木。CIPN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阳气亏虚为主,标实以瘀血阻络为主。肿瘤患者,本以正气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就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无力清除癌毒,致癌毒与瘀血互结日久而形成。再兼化疗药物多为大毒之品,其性峻烈,易耗伤元气,致元阳亏损,故应采用益气通阳之法以治其本。阳气不足,推动无力,络气郁滞,“气滞则血瘀”,最终导致络脉瘀阻,“络以通为用”,故应采用化瘀通络以治其标。总之,CIPN的治法应以益气通阳、化瘀通络为主。

内服方中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藤类药物大多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效,是治疗络病的常用药物,故在方中加用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不仅有通络作用,而且有散结之功;黄芪、党参有补益元气之功,不仅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且有补虚通络的作用;桂枝、独活、羌活可散寒止痛,用以缓解疼痛以治标;当归、赤芍、丹参、牛膝、王不留行、丝瓜络可通经止痛,标本兼顾;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虫蚁皆攻,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其作用峻猛,非草木金石可比,其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可攻坚破结,活血祛瘀,搜风通络,是治疗络病的必备之品,方中选用了搜风通络之全蝎、僵蚕;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之功。外洗方中用红花、川芎通经止痛;地龙搜风通络;辛味药辛香走窜,能散能行,具有行气通络的功能,故用细辛以辛温通络;附子、透骨草散寒止痛;水蛭、土鳖虫祛瘀通络;全方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内服方用于整体调整,使患者全身状况得以改善;外洗方作用直接,药物直达病所,可立即起效,缓解症状。内外合用,标本兼治。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不仅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而抗肿瘤,且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缺氧能力,可减轻化疗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提高细胞免疫能力;鸡血藤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党参有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独活有抗肿瘤、抗炎、镇痛作用;丹参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桂枝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作用;当归有免疫功能增强作用,镇痛、抗炎和抗损伤作用;牛膝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增强免疫调节作用;赤芍有镇静止痛、抗炎解痉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缓解血管收缩,改善神经细胞营养不良,诱导癌细胞凋亡;王不留行有消炎镇痛作用;僵蚕有抗凝、抗血栓、抗肿瘤作用;丝瓜络有抗炎镇痛作用,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络石藤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作用;全蝎有镇痛、抗肿瘤、抗血栓、免疫调节作用;海风藤有抗炎镇痛、局部缺血组织保护、抗氧化、抗肿瘤作用;羌活有解热消炎镇痛、抗血栓作用;红花有抗血栓、扩血管作用,对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抗炎作用;透骨草有抗肿瘤、抗炎镇痛作用;地龙有溶血栓和抗凝血、镇静解热、抗炎镇痛、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能作用;细辛有解热镇痛作用;川芎有抗氧化、镇静止痛、抗肿瘤作用;附子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扩血管作用,抗炎镇痛作用;水蛭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土鳖虫具有溶解静脉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中药口服联合外洗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口服西药甲钴胺治疗,是目前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潘燚,牛飞玉,苏文媚,等.2012年临床肿瘤学重大进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报告[J].循证医学,2013,13(1):25.

[2]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

[3]王刚,李彩霞,陈侠.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损害3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55.

(收稿日期2015-04-22)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化疗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5:48:11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56:15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