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光袁 野皇甫海全周亚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50040)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范增光1袁 野1皇甫海全1周亚滨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然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大量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且复发率高。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受到患者青睐。本文将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主要是由感染柯萨奇
B3病毒所引起的。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的溶解)或细胞凋亡机制可引发VMC的发病。
现代医学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在治疗VMC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历代医家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名均无确切的定义,而是根据临床的症状归纳为“温病”“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证的范畴。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情况综述如下。
1.1 中医学 众多医家提出正气不足、素体羸弱、温邪热毒乘虚侵心,是导致VMC发生的主要原因。1)外邪侵袭。张俊婷认为外感温热毒邪直中上焦,肺失治节则不能助心行血,加之宗气虚鼓动血行无力,血流运行不畅形成瘀血,从而导致瘀血阻于心脉则出现心悸不安,胸部憋闷[1]。周亚滨认为外感温热毒邪乘虚侵心肺,致使心之气血阴阳失调,兼见痰浊、瘀血、湿阻等多种病理产物夹杂而发为本病[2]。2)正虚邪恋。王小玲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伏邪,引用刘吉人《伏邪新书》理论“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明确指出治不得法、正气耗损致邪毒不去,日久内舍于心,而发为此病[3]。吴美芳认为本病的关键为邪毒犯心,正气不足、外邪侵心日久而发为本病[4]。3)素体羸弱。张芯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虚而邪凑为核心,正气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引用《素问·平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5]。黄金宝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阴亏虚、正气愈损[6]。发病之初已有正气不足,加之温邪热毒侵袭,更加耗气伤阴,同时,瘀血阻滞心脉,心脉闭而不通,心主血脉功能失职,气血运行、生化能力下降而发为本病。
1.2 现代医学 近年来VM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对于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孙景辉认为VMC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病毒的感染与损伤[7]。其中主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B组为最常见,柯萨奇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病毒内吞、脱壳,最后病毒RNA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而发为本病。孙鹤认为凋亡信号通路被激活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在VMC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或线粒体介导凋亡途径被激活很可能会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进而发为本病。陈雪娇认为免疫损伤在VMC的发病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非病毒的直接损伤,在VMC的感染后期一般是以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自身免疫介导为主的心肌细胞损害,进而可表现为更加广泛的心肌细胞坏死与单核细胞浸润现象[9]。何蔼婷认为NO的作用也是导致VMC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肌细胞及血浆中NO的含量增多,对心肌有着负性肌力作用进而影响线粒体的作用环节[10]。
2.1 中药复方对VMC的治疗 中药复方可以通过临证加减而灵活运用,可以全方位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祛邪而不伤正,故广泛应用于治疗VMC。1)邪毒侵心证。主症:心悸胸闷,心烦,高热,咽痛、咽干,汗出,恶寒,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有力或促。王昃睿选用清心解毒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6.2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11]。王晓岚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1日1剂,30 d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86.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63.33%)[12]。2)气滞血瘀证。主症:心悸不安,心胸憋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象沉涩或弦涩。赵淑萍用其自拟化瘀益气通络汤治疗,每日2次,28 d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4.42%)[13]。吴彬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51例中治愈18例,显效21例,无效7例,治疗率为92.2%[14]。3)心阳不足证。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形寒肢冷,浮肿,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质淡白或青紫,苔薄白而滑,脉象沉弱或脉沉涩缓。王巍选用参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3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27例中治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治疗率为96.66%[15]。吕玉霞选用羚桂龙牡汤治疗,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0%)[16]。4)气阴两虚型。主症:心悸气短,胸闷隐痛,时作时止,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益甚,头晕目眩,舌质淡红或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脉象沉细或结代。张洪磊选用人参芍药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17]。李彦龙选用二脉养心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3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9%)[18]。
2.2 中药注射液对于VMC的治疗 中药注射液为传统单味或多味中药经提取而成的现代制剂,能更迅速的发挥中药的作用,而且疗效可靠,故广泛应用于治疗VMC。高芸对120例VM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黄芪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19]。李纲认为黄芪注射液其可以降低心肌中病毒RNA及病毒滴度,从而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同时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20]。董淑清对89例VM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中药参麦注射液40 mL,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21]。陈淑香认为参麦注射液可以为心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加强心肌细胞对同位素的的摄取,使心肌受损害的程度减轻同时加速受损的心肌组织修复;还可明显提升缺氧心肌的糖原含量,提高缺氧心肌ATP和RNA的含量,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修复[22]。赵宝义对238例VM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与治疗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0.5~1 mL/kg,每日1次,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23]。孙远南认为丹参注射液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同时还是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改善微循环,进而改善心肌细胞的缺血与缺氧,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24]。
2.3 针灸对于VMC的治疗 针灸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激发经络气血而调节阴阳、调精养精,进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VMC的好转。李建萍采用穴位贴敷法,取适量黄芪、党参、沙参、丹参、苦参,混合研成细末分成若干组,做成膏药并贴于穴位上,采用俞募配穴法,选取膻中穴配厥阴俞,巨阙穴配心俞,10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均可有效缓解VMC症状[25]。胡忠纯针刺八脉交会穴的内关穴与公孙穴配合治疗VMC取得了较好疗效,内关穴可通过阴维调节心脏气血盛衰而达到养心活血、宁心镇痛的作用,八脉交会穴公孙穴属于太阴脾经穴可以健脾生血渗灌气血而达全身,两穴配伍,可以加强活血益气之功效,使心脏气血充足心脉得以荣养,心神自安则疾病自除[26]。朱伟民采用针刺的同时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VMC,选取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药组和药物组,实验证明,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9%,明显高于针刺组与针药组[27]。药理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在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对于疏通血管、调节气血、阴阳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
2.4 中西医结合对于VMC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VMC提供了新的方法。程志琴将40例VM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氯化钾110 mL、普通胰岛素6 U静脉滴注外加口服辅酶Q10胶囊1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50.00%[28]。赖忆将40例VM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70.00%[29]。李法成对68例VM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用辅酶A 100 U与三磷酸腺苷15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0.6%[30]。以上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VMC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病毒抑制剂(利巴韦林、干扰素、WIN54854)、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FTY720、普乐克复)、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L-精氨酸以及低分子肝素等治疗VMC。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常规的对症治疗通常只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病因。中医学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通过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综合辨治从整体上、根本上调理疾病,针对病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的阻止了疾病的传变,尤其在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更能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但是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于本病的治疗各医家临证时所开具的方药仍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辨证和用药,而且各医家所创的自拟方剂也各持己见,同时,目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中药制剂种类有限,今后临床研究应该把名老中医经验作为基础,开展多中心、多协作的临床试验,研发出疗效更佳确切的新药,并且加强中药药物机理的研究,研制出更加简、效、廉的中药制剂等方面发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修复心肌细胞损害,抑制病毒基因表达,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 张俊婷,张世亮.浅析病毒性心肌炎之病因病机[J].河南中医,2015,35(3):523-524.
[2] 周亚滨,翟文姬,陈会君.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121-122.
[3] 王小玲,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从伏邪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011,52(10):826-827.
[4] 吴美芳,张军平,吕仕超.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108-109.
[5] 张芯,胡霖霖.补法论治病毒性心肌炎[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872-874.
[6] 黄金宝.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J].中医研究,2015,28(2):26-28.
[7] 孙景辉,翟淑波.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07-612.
[8] 孙鹤,于建才,赫嘉惠,等.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1):3868-3870.
[9] 陈雪娇,朱红枫.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2):294-295.
[10]何蔼婷,易岂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0):49-51.
[11]王昃睿,王晓东,刘中华.清心解毒汤治疗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J].杏林中医药,2014,34(8):789-791.
[12]王晓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5):86-88.
[13]赵淑萍.化瘀益气通络汤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43例[J].河南中医,2012,32(8):1037-1038.
[14]吴彬.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26(162):1368-1369.
[15]王巍.病毒性心肌炎辩证论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3):85-86.
[16]吕玉霞,王萌萌,李然,等.“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弱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2011,3(1):44-46.
[17]张洪磊,郝伟.人参芍药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700.
[18]李彦龙,赵嘉丽.二脉养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4):107-109.
[19]高芸.黄芪注射液与辅酶Q10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506-508.
[20]李纲.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35(2):124-125.
[21]董淑清.对于参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30-131.
[22]陈淑香.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5,13(8):220.
[23]赵宝义.丹参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1):2211-2213.
[24]孙远南,陆帅,陆明荣.丹参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617-1619.
[25]李建萍.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5):255-257.
[26]胡忠纯.八脉交会穴应用心得举隅[J].四川中医,2002,20 (1):71-72.
[27]朱伟民.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13-14.
[28]程志琴.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29]赖亿,赖微.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1(19):6-7.
[30]李法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209):1488-1489.
R542.2+1 文献标志码:A
1004-745X(2016)08-155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8.031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658)
(电子邮箱:251084871@qq.com)
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