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2016-01-29 13:37邓联胜刘娟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分析与思考教学案例

邓联胜+刘娟

摘 要: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究——以初中教学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九年级专题复习课《物质鉴别与检验》(1课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和纠正策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生认知偏差;暴露途径;纠正策略;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72-02

“学生认知偏差”也有研究称为“学生认识偏差”,是指学生限于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或其他主、客观因素,导致对所学知识产生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学生认知偏差主要有干扰性认知偏差、概念模糊性认知偏差及注意表象,忽视本质性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一旦形成,就会隐藏在学生大脑中,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及后续学习产生障碍或影响。因此,让学生将隐藏在大脑中的认知偏差暴露外显出来并及时纠正,是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笔者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究——以初中教学为例》,通过开发研究工具《“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记录表》(以下简称《课堂教学记录表》),运用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开展随堂听课、教学视导课、课题研讨课等,听取15位教师(均为课题成员)执教的25个课题48节课(含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回收156份 《课堂教学记录表》,对表中记录的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进行分类、统计、提炼,发现“(学生)实物投影——边批边讲”“(学生)实验展示——边演边讲”“(教师)提问——(学生)反馈”“学生板书——师生板批”等是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刘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专题复习课《物质鉴别与检验》(1课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和纠正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统计与分析

刘老师的课主要分四个环节:1.教师提出简单的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初步接触并认识鉴别题;2.教师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会使用简单物理方法鉴别物质过渡到会使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现将环节三、环节四及其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认识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统计如下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认知偏差 暴露

途径 纠正

策略

环节三、学生填写复习学案,整理、归纳物质鉴别与检验的基础知识,展示汇报。

环节四、教师提出物质检验的实际问题,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检验物质。

1.学生填写复习学案:(1)写出呈黑色、红色、黄色、浅绿色、蓝色等特殊颜色的物质。(2)写出溶于水放热、吸热的物质。(3)写出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的一般步骤(填空)。(4)写出常见气体(O2、CO2、H2、CO)检验方法、实验现象。(5)写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写出鉴别酸和碱的常用方法(列表)。(7)当堂练习:4道简单的物质鉴别题。

2.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汇报。

3.教师展示一瓶学校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提出任务:(1)检验这瓶氢氧化钠试剂是否变质?(2)检验这瓶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展示汇报、得出结论。

黑色固体只有Fe3O4、CuO A a

红色物质只有Cu、Fe2O3 A a

d

溶液呈浅绿色的只有FeSO4溶液 A a

溶液呈蓝色的只有Cu(OH)2 A a

液态氧是蓝色溶液 A b

溶液呈黄色的只有FeCl3 A a

含Fe2+物质都是浅绿色的溶液 A d

按字母顺序读Fe(OH)2、FeCO3化学式 B b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NaOH、H2SO4、CaO A b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写成Na(OH)2 D c

按字母顺序读CO2的化学式 B b

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没现象 B d

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无现象,碳酸钠加水有气泡产生 B e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碳酸钠溶于水不放热 B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加入紫色石蕊 C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可以加硝酸铜。因为如部分变质,溶液中还有氢氧根离子,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B b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为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可以加酸,酸会与碳酸根离子反应 B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为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可以加氢氧化钙溶液,因为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B d

*暴露途径:A——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填写的学案;      B——学生口头反馈;C——实验展示;D——学生板书。

*纠正策略:a——学生边讲解评析,边用红笔批改    b——教师口头指出;c——教师红笔批改;d——学生口头指出;e——实验验证。

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并纠正认知偏差,刘老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坚持“学生是暴露认知偏差的主体,教师是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主导”这一课题思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如填写学案、小组讨论、组内互批(改)、口头反馈、上台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用红笔批改、分组实验、上台实验展示并讲解等,暴露出他们在“物质鉴别与检验”专题有关物质的性质(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实验(含试剂选择、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口头指正、红笔批改、巡视指导,学生组内互批(改)、上台评析、口头指正等及时纠正认知偏差,解决了学生一些深层次、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理解了物质鉴别中其他物质、离子的干扰以及为何除杂、如何除杂等内容,较好地实现了复习目标。从刘老师执教的这节展示课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多参与实物投影、边讲边批(改)、实验(汇报)展示、口头反馈、板书等学习活动,是将隐藏在头脑中的认知偏差暴露外显出来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口头指正、红笔批改、示范操作等及时纠正认知偏差,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二、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要利用好教学媒体

这里的教学媒体是指书本、编印的学案、导学案、课堂练习、板书、实验以及投影仪、录像(相片)、计算机、口头语言等。学生的认知偏差具有隐蔽性,只有在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后,通过口头表达、练习反馈、板书呈现、投影展示等才能较真实地暴露出来。

教学中,要使学生认知偏差有效地暴露出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非常重要。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专业术语等容易出错、规范化要求较高、有固定格式要求的内容尽量使用板书;形成概念、得出结论、解释原因等内容尽量使用演示或分组实验;检测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好使用学案、导学案及课堂练习,并在完成练习后及时用实物投影仪将练习投影出来;对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结果可用相机、录像机拍摄下来,然后用多媒体将视频播放出来;对有一定思维容量且需了解学生逻辑思维过程的问题则让学生思考后口头表达反馈。

(二)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要设计好学生活动

学生认知偏差隐蔽在学生的大脑中,只有学生才是暴露认知偏差的主体。因此,课堂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行为的主动执行者,让学生在活动中多“说”、多“做”。

让学生在活动中多“说”,就是让学生多“说”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容量的、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串起课堂的重点内容,抓住时机向学生抛出问题,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说”思维过程的时间。如刘老师的课堂设计了如下问题:1.学校实验室一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如何检验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2.我们现在已经得知氢氧化钠变质了,但是它变质得怎么样呢?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这些问题思维容量大,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说”的思维过程中会无意识地、自然地将解决问题时存在的认知偏差暴露出来。这个过程教师要做的不是急于打断学生的表达,而是耐心地倾听,敏感地捕捉学生的认知偏差,待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全部“说”出来及认知偏差充分暴露后,对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和纠正。

让学生在活动中多“做”,就是让学生多做实验。这里所说的做实验,包括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首先是分组实验。分组实验要求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实验后及时写出实验报告。由于实验记录是最原始的课堂资料,学生根据原始记录,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的实验报告能较真实地再现学生的认知偏差。另外,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认真巡视,发现实验操作、现象、结果中的偏差,立即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在实验小结阶段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同学们指出并纠正。其次是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但如果将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演示实验改由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讲解,则学生认知偏差会外显于其行为操作和讲解中,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师生面前,有利于师生发现、了解和纠正。又因学生认知偏差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有很好的效果。

(三)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追根究底

学生认知偏差往往会从学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达、操作展示中暴露出来。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口头表达的过程、文字表达的结果及操作展示的过程,做一个敏感捕捉学生认知偏差并及时予以纠正的有心人。首先,要有追问意识,这样就容易引发大家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学生把思考后的结果反馈出来,同时也会暴露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知偏差,教师也就能够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刻地捕捉到学生的认知偏差。其次,要纠正到位。纠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问题重新讲解;二是加强变式练习;三是对学生的反馈追根究底。提出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学生的认知偏差在哪里。学生给予了反馈后,教师要从得到的反馈中进一步发现和梳理学生的认知偏差,并通过互动、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究——以初中教学为例》(立项批准号:FJJK14-21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冬冬,等.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学研究[J].2015,(2).

[2]彭丽娟,等.认知偏差的纠正在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分析与思考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分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