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规则

2016-01-29 03:50王岚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

王岚

摘 要:课堂规则是课堂秩序的保障,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学生首先要学习的行为规范准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明确地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课堂规则的内涵、特点和课堂规则制定的依据、课堂规则制定的原则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规则;原则;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28-02

一、课堂规则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内涵

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基本行为的要求或准则。课堂规则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以及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教师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课堂规则使学生们知道作为课堂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制定课堂规则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自然形成法、引导制定法、参照制定法和移植替代法。

(二)特点

1.具体明确。

课堂规则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抽象。针对某一具体的规则,要说明具体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做,而不是禁止学生不要去做什么。如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迅速安静,教师首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指示话语或手势。

2.合理可行。

所谓合理是指课堂规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可行性。课堂规则不是要限制学生的行为,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表达和活动,只能安静地听教师的讲述,这违背了学生的天性,这种课堂规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课堂规则既要维护课堂教学的规范,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应该适当地让学生放松。良好的课堂规则不是要束缚学生,而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规则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规范,设计要合理。

3.少而精,内容通俗易懂。

教师应归纳总结课堂规则,做到少而精,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则后,逐步增加规则。课堂规则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规则的表达应通俗易懂,用词恰当、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快速掌握课堂规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多次向学生强调课堂规则,直到学生习惯并能自觉遵守课堂规则。

4. 以鼓励、肯定为主。

教师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做到哪些行为,并对学生的行为积极肯定,时刻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期望。规则的目的不是禁止,而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在遵守课堂规则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依据

本文把课堂规则的制定依据分为四个方面:法令与规章、学校及班级传统、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课堂风气。第一,法令与规章。课堂规则的制定要以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这样可以保证课堂规则的制定遵循法律和学校规定的课堂教学规范,不会出现过严或过松的课堂管理现象。第二,学校及班级传统。学校和班级传统可以提供借鉴经验,学校和班级形成的一套适合本学校和本班级的课堂规则,是非常有用的,按照这些传统制定的课堂规则往往是最有效的课堂规则。第三,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教师负责课堂规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课堂规则的内容,但是,学生是课堂规则的执行对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意愿,在制定课堂规则时,教师要采纳学生积极的、正向的建议,同时也要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结合多方面的建议才能制定出比较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课堂规则。第四,课堂风气。制定课堂规则要根据课堂风气的变化,课堂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班级氛围的变化或班级新问题的出现,课堂规则也要改变。

三、课堂规则的制定原则

(一)正确处理尊重学生和遵守规则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需遵守课堂规则。尊重学生旨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既要维护课堂秩序,又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同时,在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重要体现。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不断修改、完善课堂规则

很多班级的课堂规则都是教师制定的,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参与。学生参与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正是学生认识课堂规则、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了解和认同课堂规则,学生才会自觉地遵守课堂规则。任何规则的制定都不是一步到位,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循序渐进,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补充完善。师生共同参与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规则,双方共同遵守课堂规则。

(三)课堂规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幼儿园的课堂规则已不再适合他们,适应新的课堂规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此时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要简单易懂,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堂规则。对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制定课堂规则。

(四)学生若违反课堂规则,给予必要的惩罚

课堂规则一旦制定好,就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班级准则,若有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应该给予必要的惩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适当惩罚也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认识并改正不良行为,而且可以督促其他学生认真地遵守课堂规则。

四、课堂规则的重要性

课堂规则是良好课堂纪律、课堂管理形成的基础。根据首因效应,学生在开始时就掌握课堂规则,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之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维持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规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如果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就会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扬,相反,如果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就会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批评和指责。在新学期一开始就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严格监督,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及时纠正问题行为,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同时,适当的课堂规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师生相处融洽,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课堂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小学生掌握课堂规则尤其重要。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课堂规则可以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课堂规则先由教师指导执行,逐步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就会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及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上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按规则办事是社会生活的准则,规则意识越强,人的素质越高。课堂规则是规则的一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并培养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及早地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有助于及早地向学生灌输规则意识,帮助他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有利于之后规则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越早掌握课堂规则,对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有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规则制定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规则的制定工作中。课堂教学只有有良好合理的课堂规则,才会有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实现有效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颖卿.新课改下课堂规则的重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袁琳,赵丽霞.小学教师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J].教学与管理,2013,(8).

[4]庄美金.论解放儿童的课堂规则重建[J].中国教师,2007,(3).

[5]杨翠玉.尊重学生与遵守规则的两难选择[J].新课程·(综合刊),2006,(7).

猜你喜欢
重要性原则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