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

2016-01-28 14:50叶荔琼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课程

叶荔琼

摘 要: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地理教学有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仍有一部分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重视不足,甚至简单地把它与地理兴趣小组等同起来,使校本课程这一地理课程的重要延伸组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这个观点进行阐述:地理校本课程与地理课程的关系;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理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综合能力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地理学科教学有了质的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在学习与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新理念后,在教

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科教学的发展,但是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地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并未得到地理教师的认同与重视。有一部分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课程重视不足,把地理校本课程看成地理学科修习学分的辅助手段,甚至有少部分地理教师把地理校本课程当成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其实,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素质、地理修养、地理价值观和地理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地理校本课程与地理课程的关系

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地理课程是从属关系,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都是为地理课程服务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课程内容,形成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始终围绕教材来安排,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核心(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来设置课程安排,中间补充《乡土地理》,高中地理课程则围绕《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选修地理》部分来设置课程,使得各地区、各学校之间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校本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教学画了一个框,阻碍了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破了原有地理课程的“框框”,为地理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二、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地理校本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产物出现后,受到了广大地理教

师与学生的普遍欢迎,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与兴趣被充分调

动起来,学生第一次感觉到地理原来如此“有趣”“有用”,如此“贴近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活”。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应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与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根据本校地理学科教学需要,收集与编制地理校本教材,并最终开设课程教学的过程。地理校本课程具有选题范围广、教材来源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课程形式设置灵活等优点。例如,立足于本土区域的“乡土地理”为核心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看成《中国区域地理》课程的重要延伸,也可与《世界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世界案例作对比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地理教学资源。

2.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学科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科学领域广,研究对象多,学科具有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特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对本学科的最合理评价。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严格依照“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综合地理—选修地理”的递进关系来安排课程设置。而地理校本课程完全可以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将各种地理体系高度综合在一起,既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地理学科知识的体系,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3.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教师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偏向于教材应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调控与教学效果巩固等能力的培养,地理校本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教材编排与课程设置。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收集可用的教学材料,科学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组织地理教学。这个过程既充分地调动了地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地理教师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与团队协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协作意识,进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

实力。

4.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学科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地理学科的人文教育就是要通过学习地理,让学生拥有科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环境价值观、资源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校本课程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信息,选用贴近生活的地理生活案例,结合野外地理调查与地理社会实践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学习“有趣的地理”“有用的地理”。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的地理观与人地关系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

作用。

三、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必须以学校的具体教学为基础,它始终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它的根本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地理观服务的。因此,地理校本课程仍必须遵循地理课程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应表现出学校特色与学科特点。

1.地理校本课程设置要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相呼应

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地理课程的重要补充与重要延伸,不能游离于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与知识体系之外。科学性仍然是评价地理校本课程的首要标准。地理校本课程必须用知识体系贯穿其中,并以此作为教材编排主线,不要把地理校本课程编成类似于《地理趣闻》《地理风俗》《地理故事》那样的通俗读物。科学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地理分析方法、系统的地理理念介绍、合理的调查实践模式是保证地理校本课程科学性的基本原则。

2.地理校本课程要与乡土地理相结合

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应注意本土与区域化原则。地理校本课程应该“细而微”,忌“空而泛”,最好立足于本乡本土,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角度切入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学生地理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如,有些地理教师选择“荒漠

化——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此类的校本课程课题,可福建省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地区河流交错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何曾可见沙漠景观?在高中学生眼中,千里之外西北地区的沙漠与万里之外的撒哈拉沙漠有何区别。因此选择如“影响福建省的台风”或“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之类的校本课程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3.地理校本教程要与地理选修知识相渗透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材将部分地理知识从知识体系中剥离并独立编排成《地理选修》部分,并规定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相关部分。这固然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但对那些地理学习能力强并且兴趣广泛的学生来说却错过了扩大知识面、提升地理能力的机会。因此,在校本课程中与地理选修部分相渗透,选择相应的关联课题:如“台风”与选修模块中的“自然灾害与防治”相渗透,如“莆田二十四景”与地理选修模块中的“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相渗透。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地理选修模块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增加地理校本课程的深度。

4.地理校本课程要与学生能力拓展相结合

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与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中要始终树立学生能力拓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地理校本课程在编排与设置上具有自由与宽松的特点,使地理教师能更大胆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该胆子大一点,眼光远一点,手段多一点,大胆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选用自主、集体合作等多种学习研究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社会实践与调查方法来完成一个“有趣”“有用”的地理学习过程,进而达到眼界提升、能力拓展的目的。

校本课程作为地理课程开发的重要延伸,它不能取代地理课程,但也不应该忽视。如何做好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2003-11.

[2]吕炳君.教育新理念[M].陕西师大出版社,2006-0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