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章
摘 要:对如何在高中美术中开展欣赏教学这一问题做了简单的探讨。首先,对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的设置这一问题做了简单探讨,认为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相结合,利用他们的感知以及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最基本的对美的欣赏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以利于教学。其次,就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行探究式这一教学方法,提出了少许见解。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欣赏教学;美术作品
新课标体系下,美术课程的结构、评价以及内容等诸多方面相对原有课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体系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审美知识的传播者。同时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者,而是主动的审美者,亲身投入到对美的欣赏中去。
一、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教师应该讲什么
人们欣赏美术的能力是不会伴随着自己对一般事物理解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提高的,要想提高欣赏美术的能力必须做相应的特殊训练。何为美术欣赏能力?就是以自己的理解力为基础对美术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具体包括个人的经验以及一些其他的知识等。因此,我个人认为,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相结合,利用他们的感知以及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传
授给他们最基本的对美的欣赏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而这些与美术欣赏有关的知识是由众多美术术语构成的。一般包括下面这几类。
1.介绍美术作品的基本技法
艺术家大多通过色彩以及线条和构图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自己情感的具体表达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始自主审美。比如,如果让学生自己观察《向日葵》,恐怕学生很难欣赏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假如我们给学生传授一些印象派画家对于色彩以及光线的具体理解,介绍一些梵高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这样做之后,我相信学生再欣赏《向日葵》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2.艺术理论的发展
审美是主观性较强的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会产生变化。例如,艺术的具体理论在最开始体现的形式是再现主义,即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模仿,在文艺复兴阶段这一观点被大众所重视;但是在20世纪前后由于浪漫主义开始兴起,艺术的观点逐渐地转变为表现主义,即艺术具体来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外在流露。众所周知,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见解,对其本人的作品创作影响很大。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案例,对此进行介绍并共同欣赏,这
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术的能力。
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1.营造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兴趣以及成就感
学生大多对那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感兴趣,这会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互动式的美术教学中去。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发进行美术欣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第一,背景知识的挖掘法,一般来说,艺术家每创作出一个好的艺术品,在背后都会有许多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是与艺术家本身的经历相关,这些东西恰恰会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挖掘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第二,背景知识的联想法,即把美术作品的具体欣赏与学生都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
如果学生本就对美术欣赏感兴趣,但是某一作品的欣赏难度非常大,那么这很容易给他们带来挫折感,会使他们失去主动欣赏作品的兴趣,从而不再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会降低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当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这一方法的时候,应该努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比如,在欣赏《格尔尼卡》的时候,教师在介绍完作品的背景知识之后,应该适时地提出作品欣赏中存在的难点。比如说给他们对抽象物体做具体详细的介绍,告诉他们其实画中的半人半牛其实际代表的是欧洲文化中的那些黑暗的势力,画中的马实际意义是代表着那些牺牲品或者是殉葬人士,然后再给学生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2.鼓励以及包容学生在审美中进行自我创造
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本就是一次再创造,存在着较为合理的偏见是被允许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以及包容学生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见解。对于学生所发表的评论,不应该进行纠正式的批评,这样做会降低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应该细心地给其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平等地提出一些建议;如果某一学生的评论非常独到精辟,教师应该立刻对其进行表扬,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