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初探

2016-01-28 13:16张玲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教材

张玲

课前预习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其预习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让学生带着较为有价值的问题来积极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长期坚持预习,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何实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哪些重要作用

预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不断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预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主动探索,也是学生自身学习体验和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反应,对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标的倡导下,预习不再是简单的查字典和找资料,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其能在自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能力。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如下:

1.预习可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

2.预习能够成就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和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地进行思维。

3.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变得更加自信。

4.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课标所提倡的教学和学习理念。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预习能力

在学习的开始时期,不能够强行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增加其厌烦预习的情绪,而应该以培养其预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对于数学而言,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在上课之前,仔细对教材进行研读,争取自己概括出解题方法,对题目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动笔圈点,将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2.预习的主要事情就是对教材进行初次接触和进一步的熟悉。当学生在课前对教材有了较为深入的熟悉之后,教师上起课来也就会显得轻松和灵动。所以,教师学案的设计对于整堂课的效果而言就有很大的意义。其中,预习方式、课堂实验、作业布置、知识探究等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学案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并且知道在课堂上该侧重听什么。

3.对于数学课而言,将重难点内容标注出来也是预习中的关键一步。当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了一定的把握时,才能在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听讲。

4.积极思考,尝试使用多种方式,寻找更多的解答方式,积极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数学题的解答上,并积极发现两者间的关联。

5.多做练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将题目按类别、由难到易地进行归类,再按照教材练习题的顺序来积极进行整合,以此来检验预习的方法是否适用,从而为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方法。

三、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典型预习方法

参考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认知方式以及教材的编排等,得

出几种较为有效的预习方法:

1.“导学案”落实预习法:按照自己的复习节奏来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听讲。

2.学会阅读理解课本内容。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然后将不懂的地方,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画,并将其作为课堂听讲的重点来准备。然后通过将自己学的和教师的讲课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思考学习重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

3.利用实验进行总结归纳。

4.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5.小组间展开合作与交流。

四、培养初中生预习能力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下,就必须能够使教学案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使其获得相应的

提升。

1.指导学生预习要扎实有效。按照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特性来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必须秉承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前提来进行课前预习的作业布置。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坚持中逐步获得的。也许,一开始对数学方法并不了解,也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坚持预习,以及教师的正面鼓励话语,都会使学生在预习中充满自信,获得成就感,这样就能够将预习作为一种长期的习惯坚持下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水平。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抓住其多样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帮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自信心。而预习只有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才能将预习的真正功效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帮学生更好地认识教材,并且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对于预习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进行归纳和总结,有侧重地设置教学内容和课堂提问,而并非盲目地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

真正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

6.预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有侧重点地培养和发现其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也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不同而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等进行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课堂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葛亚银.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1(0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上课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