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回归

2016-01-28 18:23李玲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素养思维

李玲

2015年7月,有幸和同事一起参加了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承办的2014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会,在开幕式上知

名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给与会的上千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做了关于深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他的报告生动、实用,引发了我一点小小的思考。

赵老师在报告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有老师曾经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学科教育专家,你认为,现在学科教育中最大的、最要害的问题在哪里?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没文化。他断言,现在的许多学科教学“有教学、无教育、有知识、无文化”。这点引发了很多老师的共鸣,我们在不断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呢?

赵老师在报告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洪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民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作。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顺利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的多吗?

针对上述案例,赵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比较大禹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提示:从白圭谈治水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没有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难免要害人害己,而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既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难,做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但是教师的问题提示是一败笔,

它限定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纯粹是教授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法使学生的这种精神转化为自身的行动。

因此要提高政治课堂的文化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养,构建人文课堂,从而使课堂更具有活力,更有思想,更能启发学生的

思维!

一、博览群书,提升文化底蕴

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

光。”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阅读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理论的书籍,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们不仅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还要有当代流行文化、先进文化的积淀,阅读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文化作品,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教师凭借自己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中,感受文化的气息,领略文化的魅力,沐浴文化的光辉,进而使他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思考油然而生,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吗?

二、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更多表现为传授,甚至是灌输式、填鸭式,使得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教师要把教学的中心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身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说:“那种把人类的发展和训练作为一种静止的完结的,似乎始终仅仅是以更大的普遍性重复着的东西的观点,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观点。”他认为,学生不是复制品,也不是铸件,每一个成员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灵动的个体,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特征。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教学行为必须符合学生主体,而不是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我們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自身的发展。通过教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

成长。

三、加强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政治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但是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用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还可以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应变技能

面对充满变数的课堂教学,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机智,提高教学应变能力。有时候课堂突发的一些变故可能会为我们打开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抓住变化情景中的有效信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应变,或调整教学计划,按照新的教学方向前进。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地钻研教材,逐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认真总结课堂应变的经验和教训,就可以逐渐掌握教学应变技能,而且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应变方法,创造出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当然,学校应当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机会,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如,可以经常组织开展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比如,图书馆可以专门设立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图书专柜;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组织教师开展国学经典朗诵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积淀与圣贤同行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王春梅.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1(1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