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 王立岩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研究①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 王立岩
摘 要: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必成为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重点。笔者在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重点进行深入分析后,针对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提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产业生态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京津冀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整体规划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决定了区域中不同城市产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发展态势以及机遇挑战,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布局。
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值2015年占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的95%,是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北京制造业总产值贡献较高的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占比高达57%,是北京在制造业中着重发展的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产值总和几乎构成了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全部产值。另外,新兴服务业、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北京经济结构升级。
2015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4年增长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302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9.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收入6428.3亿元,拉动服务业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科技、金融和信息行业增长速度也有所提升,增速分别为18.1%,14.1%和12%。
将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分别归类统计为对应的新兴产业,按照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天津市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36.2%,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25.2%、13.2%和11.1%,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87.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位居前三位的产业分别为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生物技术和医药,合计产值占高新技术总产值达75%以上,这三类产业是天津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贡献率较高,带动了天津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5年前10个月,河北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增速主要由四个行业带动,分别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和医药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达90%;利润贡献最大的六个行业分别是汽车制造业145.3亿元,医药制造业57.9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32.9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1.7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亿元,合计利润占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利润总额的77.1%。
2015年,河北省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在新兴产业领域中,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105.5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5.4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为869.3亿元,三个产业分别增长19.7%、13.8%和11.8%。
2.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北京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北京已经拥有顺义航空产业园、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中国北车北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投产和在建的产业园区。
天津市已形成了一批专业化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致力于提升10大传统领域产业优势,加快培育三大新兴领域,加强四大基础部件配套能力,打造“10+3+4”的产业发展格局。
河北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壮大以高铁动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京津冀区域的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基础和规模,借助北京的人才和创新集聚效应,将取得长足发展[1]。
2.2新兴信息产业
北京已经形成包括新兴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汇集和数据应用等环节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集群。天津的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产品制造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于2015年10月中旬启动实施大数据与云计算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建立信息产业的集聚区,在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领域形成天津独有的品牌群,构建完善的信息产业链。河北省提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突出区域特色,力争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10个智慧型产业集群。
2.3生物医药产业
北京市着力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支撑平台,努力推进以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联盟发展壮大。天津市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四大产业链,着力培育大健康等新兴业态。河北积极承接首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确定了化学药品调整升级、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等重点工程。
2.4新材料产业
北京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科研力量雄厚。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布局,大部分产能正逐步向津冀区域转移,留下总部和研发机构发挥作用[2]。天津市在膜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拥有广阔的产业化空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集聚效应。河北省的主要发展领域是纳米陶瓷和微晶玻璃等,研发和生产技术具有全国领先水平。京津冀三地新材料产业应细分产业领域,按区域差异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扩展创新资源效应,优化新材料产业体系。
3.1促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新兴产业集聚方面仍有一定欠缺。新兴产业的集聚要求突破技术创新驱动、对体制、机制、政策和环境的创新依赖度较高。为促进京津冀区域新兴产业的集聚,可以增加新兴产业相关要素的集聚。政府应慎重选择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域(具体到县市),通过政策、财税优惠等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在目标区域投资入驻,并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科技水平的提高。
另外,增强技术方面的创新,科技的进步能带动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经济的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推进产品的技术进步,增强产业的高技术附加值,建立跨区域的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促进共同进步,增强产业集聚。为避免省市地域的划分,造成地区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现象,地区间应增强合作意识,最大化综合收益,减少地区间明确划分新兴产业、尤其是共有新兴产业的产值目标,建立区域整体效益为首要目标的产业集聚机制,以促进京津冀主管人员关注整体产业的发展状况。
3.2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升级
在信息社会,国内外都加快速度增加产业的知识密集度,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通过进行技术方面的提升、科技创新带来新的产值增长点。京津冀地区加大新兴产业中科技的注入尤为重要,由科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将新兴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进行转型,尤其是河北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比较大,需投入大量“催化剂”促进其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转型。
中高端的新兴产业作为高知识、高技术密度产业,技术、人才以及创新是其高速发展的催化剂,只有不断向新兴产业中注入更多高素质人才、最新科技成果、新颖的创新点,才能给新兴产业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使新兴产业走向高精尖,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京津冀地区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并给予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结构转型。
3.3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贡献了较大力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型企业创造发展机遇是发达国家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一直贯彻的战略思想。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处于创业初期和创业不久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规模方面往往不占比较优势,并且在科技研发、发展模式和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所以,发达国家比较看重对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并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扶持体系,取得较大成效。京津冀应充分学习、效仿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扶持规模较小新兴产业的各种举措、政策,给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的机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政府和企业合力,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产业链的紧密联系,创建更多的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3.4改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
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机制体制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首先,要破除不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旧有管理制度,提出相应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规制,加快科技管理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其次,京津冀以及国内现有新兴企业的专利联盟的目的一般是防御,是在国际跨国公司专利联盟打击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且企业对知识产权、专利等方面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不太成熟。
所以,京津冀应加快完善市场监管,增强新兴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构建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管理机制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障新兴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京津冀的新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强大的后盾,为新兴企业能够和国内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创建机会,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 杜振华,茶洪旺,姜梦静.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河北产业新高地[J].中国经济导报,2015(8).
[2] 何宇辉,李晨光.京津冀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6(5).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c)-137-02
基金项目:①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与推进研究(TJYY15-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立岩(1977- ),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创新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