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

2016-08-11 08:19广东金融学院许慧
中国商论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博弈论

广东金融学院 许慧



基于博弈论的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

广东金融学院 许慧

摘 要:面对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不仅给大学生就业群体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高校、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同层面上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诚信博弈过程分析,探讨大学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博弈问题,借此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诚信的有效途径,从而缓解就业诚信困局。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诚信 博弈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重重的竞争压力,诚信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学生就业失信行为愈演愈烈,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多方参与者的利益。人才就业市场中的不诚信问题涉及大学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参与者的多方博弈[1]。本文利用经济博弈论,探讨大学毕业生群体之间、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博弈问题,从中尝试探索有效途径以缓解大学生寻求理想岗位、用人单位发掘优秀人才的诚信困局。

1 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行为分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赛局理论,既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2]。本文基于博弈论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构建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诚信博弈。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博弈双方将依据各自得益,在自身得益最大化和就业双向选择的游戏规则中进行决策。在此就业诚信博弈中,博弈双方可以选择“诚信”或“失信”两种不同的策略。大学毕业生以寻求理想工作岗位作为决策原则。毕业生的“诚信”抉择就是诚实地展示自己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和市场信息不完全对称下,毕业生会以篡改考试成绩、伪造技能证书或证明、编造社会实践经历、夸大工作能力等失信行为来提升竞争资本,以谋求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因自身原因与用人单位恶意违约或随意毁约等。而用人单位以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作为决策原则。用人单位的“诚信”抉择就是把企业真实的规模实力、发展机遇、薪酬福利等信息传递给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里“僧多粥少”的局面,用人单位都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因而可能会夸大企业综合实力、虚构前景蓝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来谋求企业自身发展。

2 大学生就业诚信博弈过程分析

2.1大学毕业生之间的诚信博弈过程

假设所有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理性化思维,他们既可以选择公平竞争诚信求职,也可以选择隐瞒相关信息以获得额外收益。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博弈过程中对待诚信问题的选择策略有两种,即诚信就业和失信就业。

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先作出以下前提假设:第一,博弈双方均为大学毕业生求职者,分别命名为“A”、“B”;第二,博弈双方面都是追求自身得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即如果失信行为能为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则会选择失信策略;第三,博弈双方在就业诚信博弈过程中有且只有“诚信”与“失信”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第四,博弈中双方在各种不同情形下的得益为:(1)如果A、B都选择诚信,那二者的得益都为0.5;(2)如果一方选择诚信而另一方选择失信,则失信者的得益为0.8,诚信者的得益为0.2;(3)如果A、B都失信,则二者的得益皆为0。博弈双方收益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博弈

由上述假定进行分析显示,在和谐的就业市场秩序下,双方都选择诚信获得公平就业机会,这是所有可能情况当中的最优配置。但是,这组策略内在不具有稳定性,从毕业生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方诚信,另一方失信,结果是诚信毕业生只能获得0.2的就业机会,失信毕业生获得0.8的就业机会;如果毕业生都失信,双方获得的就业机会都为0。为了能获取最大利益,毕业生都希望对方选择诚信,但自己失信,因为在失信的情况下,诚信一方的利益会转移给对方,失信者将获得更多收益。所以,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失信”无疑成了这场博弈中的最优策略。现实职场中,这种从利己目的出发的决策结果是损人不利已,也势会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就业竞争,破坏求职市场的公平和有序,最后导致职场中供需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

2.2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诚信博弈过程

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诚信博弈可作以下假设:第一,假设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都有且只有“诚信”与“失信”两种选择策略;第二,博弈中各方支付:若双方都选择诚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都可获得收益1,即用人单位招聘到与岗位匹配的毕业生,毕业生从事与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若毕业生选择诚信而用人单位失信,毕业生收益下降为-1,表示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低于其自身价值相应的工作,此时用人单位收益为2,表示用人单位招聘到的人才为单位做出的贡献大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薪酬水平;若毕业生选择失信而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收益为2,用人单位收益为-1,即用人单位需要支付毕业生超出其实际工作能力的额外成本;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失信,双方收益均为0,即毕业生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没有招聘到匹配的毕业生。博弈双方收益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

从上述假定显示,为获取额外的投入回报,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会倾向于选择“失信”策略,尽管在现实情况中这显然是下下策。通过以上分析,无论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之间的博弈,还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都形成了“囚徒困境”,所以造成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各种严重的失信现象,以及用人单位不能提供给毕业生符合其能力薪酬的失信现象。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3 大学生就业诚信提升策略

3.1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走出困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毕业生极少会弄虚作假,首先他们已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资本,其次他们清晰了解失信行为不仅会增加就业成本,也可能损害个人声誉和信用记录,因此他们从失信中所得到的收益是非常微小的[1]。

3.2关注用人单位的信用养成

用人单位是人才就业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改善就业中不诚信行为,用人单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3]。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在招聘过程中理应洁身自好,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应如实宣传企业综合实力与薪资水平,为大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社会各界都应当关注企事业单位的诚信状况,可通过新闻媒体和法律机关等多方机构对市场诚信问题进行约束和监督。

3.3加强政府对诚信就业的引导作用

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博弈中,政府肩负着外部主导力量的职责,是博弈游戏规则的方案设计者,对博弈双方都具有重要决定性的影响[4]。政府要对于就业市场的诚信发挥导向性作用,引导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严厉监管和惩处就业市场中的恶性竞争行为,改善就业市场上不公正的岗位供求规则,创设一个诚信阳光的供需环境。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其权威的领导职能和客观的第三方身份,在高校和用人单位在内的众多就业市场参与机构的交往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对就业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此外,由政府主导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记录和评价,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全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和诚信氛围的营造。

4 结语

大学毕业生群体之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博弈,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决策时都没有获得最优的效用成果,形成了“囚徒困境”。可见,从博弈论的视角,在重构大学生就业诚信的路径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局中人诚信道德培养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第三方政府的力量加以监督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J].江苏高教,2006 (4).

[2] 李雁.从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探讨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2014(24).

[3] 汤国英.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过程及对策分析[J].经济导刊,2012(8).

[4] 张向前,黄种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2(1).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c)-178-02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博弈论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博弈论视角下医疗纠纷解决方式选择
评博弈论在反垄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