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怡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采撷

2016-01-28 14:59程谦谦张滕飞郑晓霞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妍李教授佛手

程谦谦,张滕飞,郑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名师高徒·

李妍怡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采撷

程谦谦,张滕飞,郑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李妍怡教授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近40年,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多发、疑难病症。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初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后转为持续性钝痛。李教授临证采用自创佛手定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颇佳。兹举验案1则,以阐述李教授治疗偏头痛辨证论治、组方遣药的经验。

李妍怡;中医师;佛手定痛汤;偏头痛;医案;临床经验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临床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搏动性头痛、 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为特征,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1],在头痛发作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该病青春期发病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病因病理研究,临床治疗措施多为对症治疗,疗效差强人意。

李妍怡教授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近40年,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多发、疑难病症,对偏头痛的辨治独具匠心。佛手定痛汤是李教授在古方佛手散(当归、川芎)基础上重用甘肃道地药材岷当归,并配伍白芷、细辛、羌活、荆芥、防风、蔓荆子、白芍、僵蚕、甘草等药材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行气填精的功效。李教授临证采用佛手定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经验做一浅述,供大家学习借鉴。

1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中医学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而头痛一证首载于《黄帝内经》,称之为“脑风”“首风”。《东垣十书》曰:“风寒伤上部,入客经络,令人振寒头痛,或风寒之邪;留伏阳经,为偏正头痛。”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及其辨证论治,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侯卷》提出“风痰相结,上冲于头”亦可致头痛。偏头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指出情志不调,气机不疏,病初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亦可致头痛。《脉因证治·头痛》云:“头痛之症,或在半边,或在两边……恼怒即发,痛引胁下,此肝火攻冲痛也。”《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 并提出“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金匮翼》曰:“痰厥头痛……积而为痰,上攻头脑而作痛。”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头痛》中论述血府逐瘀汤证时言:“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开创后世活血化瘀法之先河。《证治准绳·头痛》曰:“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对于头痛的认识不仅限于上述,后世医家对此病亦多有阐发,其内容日趋完善和丰富。

头痛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性喜调达。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升,上扰头窍而致;或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而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头痛因于肾者,多因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肾精久虚,无以生髓,髓海空虚,发为头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窍有赖于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或因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若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亦可发为瘀血头痛。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发病与环境、精神、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多方面功能障碍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此外,该病的发作常有多种诱发因素,如天气、疲劳、月经期、精神因素等。

2 李妍怡教授运用佛手定痛汤的要点

头痛之症,外感、内伤皆有之。历代医家在治疗该病时也多从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等入手,亦有一定疗效。然而,李教授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会于头,五脏六腑清阳之气亦皆上荣于头,故外邪侵袭可引起头痛;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经络受阻、气血被遏而致头痛。若头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日久便产生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病理改变。李教授根据“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理论,认为偏头痛以风、瘀为主要病因病机,确立了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治疗原则,自创佛手定痛汤。

佛手定痛汤是在古方佛手散(当归、川芎)基础上配伍传统的祛风止痛药物而成,药物组成:岷当归30g,川芎20g,白芷10g,细辛3g,羌活10g,荆芥10g,防风10g,薄荷10g,白芍15g,僵蚕15g,甘草5g。方中加大活血化瘀的力度,重用当归、川芎。当归使用甘肃道地药材岷当归,性温味甘,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效,可促进气机调畅,气行血行,瘀血当化,则头痛方止;川芎味辛性温,上行头目,下达血海,为血中气药,行气开郁,理气止痛,“血因风郁,得芎入而血自活,血活而风自灭,则头风头痛可除”。此2药共为君药。羌活性辛温、苦燥,辛能祛风,温能散寒,苦能燥湿,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发散之力强劲,能散太阳经风寒湿之邪;白芷辛散温通,芳香上达,善能治疗头痛,对邪入阳明、前额和眉棱骨疼痛者止痛之力较强。此2味共为臣药。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能祛风散寒,通痹散结,发郁火,散水气,为治疗疼痛要药,“入足厥阴少阴血分,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之”;荆芥性微温味辛,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而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偏于发散上焦风寒,又入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善走上焦,以治上焦之风邪,又能走气分,偏于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与荆芥配为药对,相须为用,并走于上,发散风寒、祛风胜湿之力增强;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胆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疏肝解郁、清利头目之效,其之凉可制川芎、防风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僵蚕为虫类要,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痉止痛之效;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可清肝经风热, 清利头目,止头痛;白芍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用之以增强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之效,又可防诸祛风药及虫类药物之辛燥太过。以上7味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顾护中焦,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岷当归具有解痉止痛、镇静安神、抗辐射、增强免疫机制、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促进造血、抗凝解聚等作用。岷当归还含有 15 种以上的微量金属元素,对调节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起重要作用[2]。川芎被称为“血中气药”,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证实,其含有川芎嗪、阿魏酸、川芎内酯、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其中川芎嗪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等作用,阿魏酸有镇静止痛等作用。

3 重视兼症的治疗

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时常伴有心烦焦躁、头晕目眩、夜寐差等症状。多方面临床研究提示:精神心理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因此,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不仅应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还应包括精神心理因素的干预。在这一观点上,李教授结合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临床头痛病的发作多由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尤其是年轻女性和中年男性由于社会压力与家庭负担的加重导致的心理焦虑、抑郁等极易引起头痛、头晕等。基于此,李教授临证治疗偏头痛时尤其重视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李教授指出:伴夜寐不安者,多为肝气横逆,上犯于心,心神失养,参以首乌藤、珍珠母、五味子安神助眠;伴心烦焦躁者,多为思虑过度,耗伤阴血,心肝失养,神魂不安所致,伍炙甘草、浮小麦、大枣、栀子、淡豆豉以清热除烦、养心安神;伴头晕目眩者,系肝阳化风、上扰清空所致,加半夏、白术、天麻、葛根平肝息风止眩。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17岁,学生,2016年1月18日初诊。主诉:左侧头部疼痛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因感冒而反复出现头痛,疼痛较剧烈,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巅顶偏左,休息后可缓解,伴有颈部僵硬不适,偶有干呕。患者平素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流,心烦,遇事容易紧张。现症:头痛,面色萎黄,精神疲倦,情绪烦躁,饮食尚可,睡眠较差,便秘溲赤,舌淡,苔白,脉沉细。颈椎X线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直。抑郁焦虑量表检查示:轻度抑郁,轻度焦虑。西医诊断:①头痛;②抑郁焦虑状态。中医诊断:偏头痛,辨证为风寒侵袭、脉络瘀阻证。治宜祛风止痛,活血化瘀。方予佛手定痛汤加减,处方:当归30g,川芎20g,防风10g,细辛3g,白芷10g,薄荷10g,羌活10g,僵蚕15g,白芍15g,全蝎5g,柴胡15g,黄芩10g,葛根15g,首乌藤30g,珍珠母30g,五味子15g,栀子10g,淡豆豉10g,炙甘草15g,浮小麦30g,生地黄10g。每日1 剂,水煎服。同时口服百乐眠胶囊,以帮助睡眠。服药7剂,患者头痛可以忍受,睡眠有所改善。效不更方,继服15剂,患者头痛明显缓解,频率、程度均有减轻,且每次头痛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烦也有所减轻,夜寐安,二便正常。停服百乐眠胶囊,中药方再服6剂,患者诸症大减,头痛偶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疼痛程度不似之前剧烈,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原方去全蝎,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 患者因起居不慎而感受外邪,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引起经络不和,气血不利,导致头痛;头痛迁延不愈,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发为瘀血头痛。李教授根据风、瘀的病因病机,以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治则,方予佛手定痛汤加减,并在此基础上配伍炙甘草、浮小麦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全蝎剔络搜风,定风止痉,通窍止痛;首乌藤、珍珠母、五味子敛心安神;栀子、淡豆豉清透心经郁热;柴胡、黄芩“疏散郁谒之气,透达肝经郁热”;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生地黄“平诸血逆,消瘀通经”,配合当归、川芎可加强活血化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奇功。

5 小 结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偏头痛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创佛手定痛汤治疗偏头痛,运用大量祛风药物,因祛风药大多辛散,味薄,且善走窜,兼有行气开郁、宣畅气机的功效,在祛风的同时也有助于活血化瘀、调畅经络气息,达到祛风止痛的治疗目的,正如李杲在《兰室秘藏·头痛论》中所言:“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此外,李教授还指出:对于偏头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精神心理因素的干预,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抑制偏头痛的慢性转化,减轻患者的负担,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方之勇,余一明.头痛宁合剂治疗偏头痛48例[J].河南中医,2013,33(3):431-432.

[2]李妍怡, 窦友义,东红.大剂量岷当归应用的毒副作用临床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28(2):8-10.

[3]熊泽东,郝玉曼,秦新月.偏头痛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5,44(2):89-92.

(本文承蒙李妍怡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42-03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19

2016-06-19;

2016-08-15

猜你喜欢
李妍李教授佛手
论一颗蛀牙的长成
育槐
抬头看看天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厨子救人
What’s the Future of Paper Books(节选)
The Broken of the American Dream
金佛手
佛手花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