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彬黑龙江财经学院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内涵建设研究
鲁彦彬
黑龙江财经学院
摘要: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教育发展的改革道路。本文从财经类民办本科高校教育如何转型、如何实现财经技术应用型高校作为出发点,结合黑龙江财经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研究了财经类民办本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内涵建设,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教育转型;内涵建设;技术应用型培养
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财经类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结题论文,课题编号GJC1215086。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新型的符合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高校管理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与欧美国家的应用型大学发展模式相同,国内的本科院校多数采用地域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综合了本地教学资源和应用创新方法,给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具有战略价值的借鉴意义。
在目前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当中,如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优化各行各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给社会输送人才的本科院校,其所肩负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基础的强大与否是本国的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已经位于产业升级调整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来推动和辅助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以实体经济为中心,逐步扩大内需、提高人员就业率以及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在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竞争力水平的过程中,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和体系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能够培养出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好地为国家产业实行经济转型和升级服务,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需求越发凸显出来,民办本科高校逐步向应用技术方向实现战略改革以及教育模式转型发展变得非常有必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本科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虽然这些学校符合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经验,但这些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处于外延发展逐步转型为内涵建设的时期,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民办本科高校收入以学费为主,只有通过扩大规模才能维持运营。当前我国的民办本科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学生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两种,其他的政府和社会资助等比例较少,并且很多都以实物为主。民办本科高校实行教育改革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要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就不得不扩大招生规模来提高学校在学费上的收入,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又给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民办本科高校缺乏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民办本科高校属于我国民办高校中的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其办学人员也在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教学质量,旨在提供学生更多更好的优质教学服务。但是,大多数的民办本科高校是由自学考试模式发展而来,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同时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的时间短,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因此其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还遵循应试教育的形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不符合新世纪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民办本科高校旨在注重形象建设和宣传的硬实力,缺乏软实力基础。民办本科高校在对外宣传和经费使用上,对校园环境建设、教学楼、学生生活区等硬件设施和形象宣传比较注重,也能更好地得到社会认可和吸引学生报名。由于经费有限,而在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宣传、实验设备器材、科研项目投资、专业学科设置等软实力上的投入就较少,无法实现软硬件结合支撑的目标。同时,一些民办本科高校没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家族式管理的形式还存在,不利于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在建设现代化民办本科高校制度上还很长一段路要走,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更好地实行内涵建设,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
1.构建学科教育与产业对接的新教育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其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也是最能反映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特色的特征。民办本科高校要想实现长期持久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让专业设置更符合产业的需要,让知识更好地为各行各业服务。构建教育体系时,民办本科高校首先应该对专业对接的产业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其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制定出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次,找出原有专业课程等设置的不足,并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要求进行改正,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根据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打造出符合本校发展的特色专业产业链,设置符合本地稀缺产业、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向这些产业不断输送应用技术型人才,形成完善的专业产业对接;最后,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与职业资格相结合,完善以职业资格目标为准则、学生终身受用的专业课程设置,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具备职业资格所要求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
2.加强校企结合,实现双教师教学目标
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定位是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以及生产建设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操水平,这就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在当前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具备在企业中的实际管理和操作能力,因此,实现校企合作的双师教育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校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让民办本科高校教师定期地去企业当中任职,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操作当中,了解企业中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的同时提升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更好地言传身教;也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等定期来校指导、开展讲座等,或者校企合作共同设立专项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条件的民办本科高校还可以让学生或教师参加国外一些培训课程进修,拓展视野,学习经验,塑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我国地方大学的使命与发展战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2-86.
[2]杨炜长.民办高校须走地方化办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9-10-29